高中体育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研究

2019-09-10 20:49赵爱胜
电子乐园·中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研究有效性

赵爱胜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广泛深入,对高中体育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构建有效课堂是现代教育工作者共同的追求,对于高中体育教学来说,提升体育教学有效性利于高中生的身心均衡发展,是促进高中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但是在组织高中体育学科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在课堂参与积极性上存在不足,这就要求我们联合教学目标应用兴趣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逐步提升其体育素养。本研究中笔者将集中分析提升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研究

引言: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本应是爱玩好动的年纪,然而大量的体育教学调研表明,大部分的高中生对体育教学持消极情绪,经常会有学生以身体不舒服为理由而逃避体育课,而没有逃课的学生也大多对体育教学不感兴趣,很难提高其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目标制定以及教学方法应用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也在一定程度卜造成了学生兴趣缺乏的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开展研究工作,这也是本研究的重点内容。

一、情景游戏在体育训练准备活动中的运用

在高中体育训练教学中,准备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有效的准备活动,可以使学生的身体得到游侠的调整,让学生尽快适应运动的状态。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的精神状态紧张起来,做好应对体育训练的心理准备。所以,教师在这个阶段应该注重运用情景游戏来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训练,为提高体育训练的效果奠定坚实的基础[1]。例如,进行“青蛙接力跳”游戏,可以让学生逐渐进入体育训练状态,通过这种游戏方式,可以使学生做好充分的热身准备。教师可以把学生进行分组,然后让学生模仿青蛙的动作向前跳跃。通过这种游戏,能夠使学生的身体各部分起到很好的锻炼效果。同时在情景游戏中,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好的保证。

二、精选教学内容,因材施教

当前的高中体育学科教学活动中,我们通常会选择兴趣小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这样可以体现学生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在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上起到的作用十分广泛[2]。兴趣小组是课堂学习的延伸,因此教学时,要根据课堂上学习内容精心选择训练项目。一堂体育课,如果教学密度过大,师生都会身心俱惫,如果讲一堂课比作一场长跑比赛,起步时应该争取观众眼球博得观众喝彩,中间应该保持速度不能让观众感觉后继无力,冲刺阶段应该更加精彩,获得全场观众鼓励加油。兴趣小组注重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只有在活动中要注重训练学生技能,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训练技巧。每个学生因为都各自存在差异性,因此在选择训练项目时也要因人而异,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最大的潜能。对于反应比较灵活的学生,速度快的学生可以让学生参加“快速传球”、“勇闯独木桥”等活动;力气比较大的学生可以安排学生进行“疯狂拔河比赛”、“夺红旗”等力量游戏;对于一些耐力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接力比赛等等。通过这种形式的训练活动,学生在训练时能够发挥所长,感受运动带来的乐趣,也更加有利于活动的有效开展。

三、用人性化的课堂管理方式,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想要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首先教师要帮助高中生树立体育学习信心,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体育运动中的天赋或者是找到趣味点,从而产生体育教学很活动参与兴趣。因此,面对体育这种与个人天赋、身体素质、兴趣喜好等有很大关系的学科,开展差异性教学、因材施教是至关重要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3]”。这种人性化、差异化的教学理念可以在很多方面加以体现,比如:差异化设置教学内容,正确引导学生运用自己身体条件;差异化开展教学辅导,人性化设置整个教学过程:差异化进行考核,科学设置考核目标。但最终的目的都是将学生个别差异视为教学的组成要素,教学从学生不同的准备水平、兴趣和风格出发来设计差异化的教学内容、过程与结果,最终促进所有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

四、团队竞赛方法,提供内在动力

在体育教学中很多内容需要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完成,例如篮球、足球、拔河等,而团队竞赛最有利于调动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结合团队竞赛的教学方法,将班级内的学生分成实力相当的若干组,制定明确的比赛规则,搭建浓烈的比赛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比赛兴趣,学生在比赛氛围的感染下会主动的在队伍内强帮弱、弱学强,这种学习效果相对于教师的集体教学效果更明显[]。例如在排球基础教学后,教师有目的的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并预留一节课准备时间,下节课直接进行比赛,学生们会充分利用这节课对个人及整体的技能进行加强,原本排球实力强的同学会主动帮助队伍里的其它同学,而弱势的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也非常强,在这个过程中心理发展已经相对成熟的高中学生会感知到团队的意义,树立团队意识,这与素质教育的目标相符。

结语:

总之,高中学生面临很大的学习压力,体育课程其实是学生放松的时间,但是很多高中院校在应试教育机制下,忽视体育教育重要性,甚至很多学校取消了体育课,思想上的不重视也是部分高中生的体育课程参与兴趣不足的原因。本研究从四个方面,简要分析了高中体育教学活动中,应用兴趣教学方法,构建高效体育课堂的有效路径,希望本研究内容可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姜燕华.解析体育素养对于高中体育教学的意义[J].当代体育科技,2014,4(10):281-282.

[2]朱振峰.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兴趣的提升方法探讨[J].未来英才,2016,32(21):229-230.

[3]王公章.高中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学习体育兴趣的若干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11(04):184-184.

[4]张忆忠.高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体育兴趣方法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7(07):211-213.

猜你喜欢
高中体育教学研究有效性
当代艺术概念的确立与有效性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农村高中体育教学方法创新
高中体育教学休闲生活化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