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的运动性损伤和急救

2019-09-10 13:34邓正桃
电子乐园·中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急救

邓正桃

摘要:近年来,随着学校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体育课程标准给中小学体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新的体育课程标准不仅对学生体育的各项身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安全”问题也摆在了首位。小学生普遍对安全意识淡薄,而且在运动中不懂得自我保护,在同学之间的争执也不懂得谦让。在中小学校中,学生的意外伤害事敌中,体育运动的伤害事故占有很大的比例。这与体育运动自身的运动性、对杭性、激烈性及开放性特点是分不开的。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根据小学生生长发育的特点,各器官系统的发育速度,合理安排内容。如何预防学生体育运动损伤及如何在运动损伤后进行急救,是摆在我们体育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本文试从预防及急救谈一点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运动性损伤;损伤的预防;急救

一、常见的运动损伤

(一)软组织损伤。人体除骨、内脏和感觉器官以外的其他组织,在外力的作用下,其结构遭到破坏或功能发生障碍,称为软组织损伤。他包括肌肉、筋膜、关节韧带、并节囊、滑囊及皮肤的损伤。根据其受伤的性质和特点,可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损伤。

1、开放性软组织损伤:即受伤部位皮肤、粘膜破裂,伤口与外界相通,有血液自创口流出,容易引起感染。常见的有擦伤,撕裂伤,切伤和刺伤等。而在小学阶段的体育课中擦伤是最常见的。

2、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在体育运动中,常见的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有挫伤、肌肉拉伤和关节扭伤。这些损伤由一次较大的暴力所致,且损伤无裂口与外界相通,故称为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在体育运动中常见的挫伤部位是大腿和小腿前部。此外,头、胸、腹部及睾丸的挫伤也不少见,且这类挫伤常伴有合并症出现,严重者可危及生命。而肌肉拉伤主要是在短跑、跳跃和劈叉、压腿用力过猛是出现的肌肉和辅助结构的撕裂、断裂的一种损伤。受伤后,局部出现疼痛、肿胀和压疼、肌肉紧张痉挛,触之发硬。关节扭伤是在间接外力作用下是关节发生超常范围的活动而造成的关节内外副韧带、关节囊的损伤。在这类损伤中,踝关节的扭伤占首位,常因场地不平,碰撞或落地时不稳、是身体失去平衡所致。伤后出现局部疼痛、肿胀、关节功能障碍。若伤及滑膜,则整个关节肿胀;若伤及韧带或韧带断裂,牵拉受伤韧带可使疼痛加剧,并出现关节松动或超常活动范围感。

3、根据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早期病理变化,其急救处理方式是:制动、冷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及时,正确的处理和肿胀的控制。肿胀越严重,治疗时间就越长;反之,则短。如果处理不当,或局部的长期负荷过度,可致慢性损伤和劳损。

(二)骨折,脱位。在外力作用下,是骨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遭到破坏,称为骨折。骨折分为完全骨折和不完全骨折,骨折三块以上称为粉碎性骨折。而外力的作用下使组成关节的各个端点失去互相连接关系,称为脱臼。在运动中,肘关节、肩关节的脱位较多见。骨折的诊断要有六点:外伤史、疼痛、肿胀、畸形、异常活动及摩擦音。而关节脱位主要是受伤后关节畸形,关节活动丧失。初步判断骨折或脱位后,首先注意有无休克、昏迷现象,胶时送往医院。

(三)脑震荡。脑震荡是头部遭受外力打击或受到剧烈震动后,是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受到普遍震荡或引起的意识和机能的一时性障碍。不救即可恢复。在学生运动中,有过头部的碰撞,就应注意观察有无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并在课后通知家长注意观察孩子的情况,如有以上症状应及时送往医院。并让患者安全平稳、头部冷敷、身上保暖。并注意保持呼吸通畅。

二、运动损伤的急救

运动损伤的急救处理十分重要,处理不当,轻者加重损伤,重者致残至危及生命。因此,及时进行合理有效的急救,其意义重大。

1、止血。出血分为内出血和外出血两种。外出血如果是挫伤后的出血,就直接消毒,如果是小的静脉出血主要是采用加压法包扎达到止血的目的。如果是大一点的静脉出血,出血量大,应及时送往医院。

2、包扎、固定。急救过程中,正确的包扎、固定,可保护创口,预防和减少感染。包扎时动作要轻柔、敏捷,包扎的松紧合适。经现场积急救处理后,迅速将患者送往医院进一步治疗。

三、运动的损伤的预防

(一)运动的损伤的发生原因。

1、基本原因:也稱直接原因,包括①思想因素,如对运动的损伤认识不足,忽视训练原则,不良的心理状态,缺乏良好的体育道[德作风等;②不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与教学、训练内容结合不好;侣)技术上的缺点和错误,如训练水平低;④运动量大,尤其是局部负担量过大;值)身体机能状态不良,如睡眠和休息不好,患病或伤病初愈;⑥教学、训练和比赛的组织方法有缺点,如违法教学、训练和比赛原则,组织弛律差,日程安排不当,场地、时间随意变更;⑦场地器材的缺点,如场地器材、运动服装不符合体育卫生要求等;⑧不良的气候因素,如气温过高、过低、光线太暗等。

2、诱因:即诱发因素,他只在直接因素的同时作用下,才能成为致伤的因素。包括各项运动的技术特点、人体某些部位存在的解剖生理特点和弱点。

(二)运动损伤的预防。

造成运动损伤的预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预防措施必须是综合性的。1、加强思想教育,体育运动的安全教育;加强组织纪律性和道德品质的教育;2、合理安排教学、训练和比赛;遵循教学、训练和比赛原则;赶紧教学方法;合理安排运动量;3、重视准备活动,注意准备活动的内容、运动量及时间的安排;4、加强保护和自我保护,注重易受伤的部位的练习;5、加强医务监督并注意运动场地、器材设备的安全卫生。

参考文献

[1]苏东.体育教学中学生运动损伤的预防及急救[J].魅力中国,2009(15):154-154.

[2]石振民.体育活动中常见的运动损伤和急救措施[C]//体育科研一九九二年第三期(总第47期).0.

[3]申威.体育课中运动损伤的预防及现场急救措施[J].山西能源学院学报,2008,21(2):102-103.

猜你喜欢
急救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的急救与护理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以及护理方式
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与护理
急诊科昏迷患者抢救治疗的临床分析
急救程序化护理应用于多发伤患者的效果分析
让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赢在起跑线
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原因分析与护理探讨
脑动脉瘤破裂患者的急救及护理体会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救治与护理体会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5例的急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