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电视综艺节目的传播策略研究

2019-09-10 19:19王娇雪
环球首映 2019年5期
关键词:电视综艺节目文化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

王娇雪

摘要:本文着力探讨文化遗产保护视域下电视综艺节目发展现状和方向,分析电视媒体在保护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优势和对策。当前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电视综艺节目存在缺乏受众互动,娱乐氛围不足、缺乏稳定平台,形式“活性”不足等问题,在未来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电视综艺节目发展过程中,应当更加注重主题挖掘、丰富表现形式、拓展内容样式、延伸传播方式,以便更好地传承山西省非遗文化。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电视综艺节目;文化传播;传承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传统,蕴含了形态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如何保护多元化的文化艺术形式,并使之有效、健康的进行传播也成为现代社会面临的重大文化命题。

一、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

截止到2017年,山西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116项,省级754项(含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多集中在民间文学、传统民间音乐、传统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手工技艺、民俗等类,其中传统的音乐、舞蹈、戏剧、曲艺、体育、手工技艺等类别,都具有相当大的艺术价值和表演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多的是对大众的思想与精神层面产生作用的文化形态,也是因为这样,只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更多样化的方式向更广泛的人群进行传播,才能够对更多人的思想与意识层面产生更大的影响,才能更好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正面的、积极的引导作用。

二、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电视综艺节目的现状及问题

山西卫视各类节目根植于有着古老文明和深厚文化的黄土地之上,众多节目融汇了民歌、戏曲、传统手工业等山西非物质文化遺产因素,并将现今电视节目中常见的游戏、旅游、竞技等环节纳入文化节目中,形成了一些观众喜爱、政府认可的电视综艺新形式新内容。如《世界面食大会》、《国乐大典》、《走进大戏台》、《人说山西好风光》等。

这些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电视综艺节目成为了山西卫视的品牌节目,为山西卫视传承地方文化、宣传地方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新时期对于山西转型发展亦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此类节目也存在着如下问题:

首先,缺乏受众互动,娱乐氛围不足。现今电视行业“受众为王”的时代已经到来,受众是电视节目赖以生存的根本,注重与受众互动有利于更好的了解受众需求,吸引受众视线。但必须承认,仍有众多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电视综艺节目缺乏对受众互动重要性的认识。此外,当前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电视综艺节目的主要受众群体仍更加偏向于年龄较大的人群,节目中戏谑、滑稽等娱乐性的审丑元素相对较少,娱乐性不足是受众层面难以扩展的重要原因,在现今电视行业收视率方面的竞争力不足。

其次,缺乏稳定平台,形式“活性”不足。可以看到,山西现今仍没有一档传承山西非遗为全部内容的电视综艺节目,更多的是文化类综艺节目中的一个环节或一个版块。此外,山西传承非遗电视节目虽披上了综艺的外衣,增加了竞技、游戏等环节,但其常使用的节目形式依然是以纪实手法为主的,这样的表现形式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节目形式活性不足,新节目缺乏创新意义,对这类节目综艺实质的探究仍需继续。

三、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思路

(一)注重主题挖掘,相互融合中思考非遗传承

建立专属于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电视节目,深度挖掘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现代社会的积极意义,这是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电视综艺节目发展的新思路。经过电视工作者二度创作后传播的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有更强的新时代属性,将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进行有效的结合。

(二)丰富表现形式,娱乐情境中感受非遗魅力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电视综艺节目应当尽可能的与其他类型的电视节目进行融合,如将谈话节目的形式纳入节目中,访谈非遗文化传承人,丰富表现形式。更可以使用不同的综艺形式如游戏、竞技、歌舞表演、真人秀等来呈现。从电视综艺节目的形式上看,一些真人秀、游戏、竞技类栏目,每期节目内容的主题、形式各有不同,本身的包容性非常强。山西省许多非遗项目可以作为一个关卡、一个比赛项目、一个表演项目、一次任务、一次体验、一次主题旅行呈现出来。

(三)延伸传播方式,媒介交互中体验非遗精髓

在受众互动、传播渠道等方面能与具备灵活性、交互性、海量性与共享性的新媒体相结合,相对于电视媒体来说,将更好的吸引更广大的人群。新媒体更具生命力,也更像是一个“环境”,一个“场”,不仅内容丰富,形式也相当灵活,讲究原创性。山西省非遗电视综艺节目如果要选择与网络综艺样式相结合,必然要在保有自身特性的基础之上适应新媒体受众的口味和习惯,迎合人们休闲娱乐时间碎片化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开发青年群体的市场,激发年轻受众的参与度。

四、结语

在新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电视综艺节目要打造自身特色、创造品牌形象,就要在追求高收视率、高满意率的同时,怀有社会责任,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各地方电视台均应当良好的利用电视媒体进行宣传工作,增加全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关注。

参考文献:

[1]陈爽.《传承者》: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大众视野的综艺新尝试[J].当代电视,2017 (02):64-65.

[2]任天华.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电视综艺节目的成功之道——以北京卫视为例[J].电影评介,2017 (20):78-80.

猜你喜欢
电视综艺节目文化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
电视综艺节目运用新媒体手段的表现方式
浅析电视综艺节目主持群模式
“延吉三打一”项目推广策略分析
中国文化传播与艺术人才外语能力培养创新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浅析《黄河晨报》对河东文化的传播
读《申报》女性广告,享文化传播之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