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构思须三维思辨

2019-09-10 21:36姜有荣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黑箱议论文秘密

一些中学生写作议论文不愿意在思辨上下功夫,而喜欢“拉大旗,作虎皮”,往往调门很高,气势很大,包装很靓,但就是让人读起来感到吃力,不太好懂。究其因,在于构思时并没有把事理想清楚,更没有想透彻。以其昏昏,又怎能使人昭昭呢?想不透彻,又怎能写得通透呢?下面笔者以苏洵《六国论》为例,谈谈议论文构思时的三个思辨维度。

维度一:是什么?

这个思辨维度要求我们界定概念内涵,表明自己观点。观点要做到“精准”,就必须审视文题的构成要素,思辨这些要素之间的内在关联;而要做到“独到”,就必须对文题的内涵、意旨和取向作出“我”的思辨,进而生成出“我”对生活、人生和社会的独特理解。其基本思辨角度有如下五个。

①向深处想一想,揭示本质。把对事物的认识从感性层面提升到理性层面,透过表象,揭示本质。

②向前面想一想,探明原因。由果溯因,探明事物呈现性状的“缘”“故”,把准事物的发展脉络。

③向后面想一想,预见发展。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预见事物的发展趋势,趋利避害,给人启发。

④换角度想一想,提出新论。打破思维定式,转换视角审视问题,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

⑤合起来想一想,立体观照。将从各个维度思辨后作出的判断加以整合,形成对事物全面的判断。

检验对这一问题思辨程度的标尺是“简明”,“简”是对表述的要求,“明”是对内涵的要求。若做不到“简”,表明思辨还不透彻;若做不到“明”,表明思辨还不清楚。

苏洵在《六国论》中是如何从这一维度思辨的呢?请看: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作者另辟蹊径,独抒己见。着一“非”字,彻底推翻世人“兵不利(军事实力差)”“战不善(作战不得法)”的陈言;着一“在”字,明确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弊在赂秦”。

维度二:为什么?

议论文的魅力在于理趣,而议论文写作的功力则体现在说理。只有将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关系、运行规律、发展逻辑等讲清说透,才能让人信服。其基本技法有二,一是“切一刀”。事理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剪不断,理还乱”,这就需要我们机智地选择一个看得透、吃得准的角度切入,从而把纠结、纠缠在一起的事理说清楚,道明白。这一刀可以切在此与彼、主与次、内与外、客观与主观等交汇点上,旨在理清头绪,理顺关系。二是“走两步”。事物的发展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逐步从起点走向终点、从原因导致结果的。为此,我们要学会“走两步”,并通过“走两步”将事理的剖析路径分步展示出来,从而形成清晰的进程路线图和严密的逻辑推理链。

苏洵在《六国论》中是如何从这一维度思辨的呢?请看: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作者首先是“切一刀”,将六国分成“此”与“彼”两个阵营,“此”即“赂者”,“彼”即“不赂者”。切了这一刀,作者下文便可根据两者的各自情势分而析之了。其次是“走两步”,演绎两者各自的覆灭成因。“赂者”覆灭的进程路线图和逻辑推理链是“赂秦→力亏→破灭”,“不赂者”覆灭的进程路线图和逻辑推理链是“赂者丧→不赂者失强援→不赂者不能独完而丧”。让人读之一清二楚,一目了然。

维度三:怎么办?

“一打宣言不如一个行动。”议论文是要亮出实招,解决实际问题的,而不能只是举着“我们一定要(应该、必须)……”的牌子空喊口号,而时下最热的任务驱动型议论文则更应如此。这就如同医生治病,在望、闻、问、切,进行诊断的基础上,还需要开出药方,进行治疗。议论文构思亦同此理,只有将“怎么办”的问题思辨清楚,才能将前文的分析阐述落到现实的土壤,接上“地气”。其操作步骤是:

一联:联系生活实际、人生经历和社会现象,尤其要关注社会热点事件;

二思:反思当下需要作为、能够改进以及应该与时俱进、因势而化之处;

三亮:在可行性论证基础上,亮出合情、合理、合法、合乎实际的措施。

其实,思辨“是什么”“为什么”的过程就是“知”的过程,而思辨“怎么办”的过程则是“行”的过程。我们只有在“知”的基础上“行”,在“论道”的基础上“践行”,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才能使议论文更具现实性和启发性。

苏洵在《六国论》中是如何从这一维度思辨的呢?请看: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作者为六国亮出的图存实招有三条:一是重用谋臣,二是礼贤下士,三是六国联合。此三策,“可谓至论”。它警示我们:空喊口号,只有虚张声势之嫌;只有亮出实招,方显试手补天之力。

袖手于前,方能疾书于后。我们坚信,在草稿纸上列出的三维思辨提纲一定能给议论文写作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使立论更加精准,说理更加通透,亮招更加给力。

【牛刀小试】

(南京市、盐城市2019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作文题)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每个人都有秘密,隐私保护逐渐成为社会共识;大自然也有秘密,科学探秘已经变成时代热潮。

【三维思辨选粹】

维度一:是什么?

①王尔德曾在书中写道:“我愈来愈喜欢隐秘了,一切东西只要被隐藏起来就会变得妙不可言。”

所以我们闭口不谈心中所想,即便是和最亲密的人分享,也多少有些等价交换的意味。

这昭示着隐私的不可侵犯性,在未被知晓前它是美好又曼妙的少女的微笑,在被公之于众后它又是血淋淋的利牙。没有人能估量它的破坏力和美好度。(《伟大的隐秘》)

②无论是向外探索自然的秘密,还是向内维护自身的隐私,秘密之中,自古不变的是人类对“自我”二字的守卫。在向外探索中寻找自我,在向内守秘中维持自我,自我的構筑使得人得以在“动物”这一面目上架构起人类的尊严。自然的秘密引导人们锲而不舍的探索,而个体的隐私则为这一探索设置了边界,边界之中,我们可以创造自己独特的形象、个性与身份。(《秘密中的自我》)

维度二:为什么?

①每个人都有秘密,这种秘密由于人的个体性和身份性,随着法律的日趋完备被赋予了尊重与保护的权利,而大自然亦有秘密,但似乎缺少了法律光环下的“神圣不可侵犯”,其实,自然秘密更需要每个人来自心底的敬畏与尊重。

因为当我们敬畏自然的秘密时,我们会惊异于她的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而非心生狂妄,企图征服而最终面对自然的惩罚而粉身碎骨;当我们尊重自然的秘密时,我们会对自然的馈赠与其对人类文明的促进心存感激,而非萌发贪欲破坏这美丽的生态。当秘密不再是秘密,当自然神秘的宝藏沦为枪靶和谋取利益的目标,或许真的会像《流浪地球》中发生的那样——不堪重负的地球被秘密发掘者们伤得千疮百孔,被迫流亡。(《秘密需要敬畏与尊重》)

②每个人作为一个个体,有自身看法与特色,这里需要筑一堵墙,划一栏地,只因于我于彼皆有益。

于彼,是维护他人的自尊,尊重他人的人格。这人格是洞穴里隐秘的彩蝶,有自身的颜色,却易被这世界耀眼的光芒灼伤。

于己,这是一种良性的反向保护,这堵墙后的风景,并没有那么美好。我想“兰艾不辨,终日碌碌,与燕雀相随”未必是一种畏缩,许多时候我们竭力追寻他人的步伐,渴望看见他人身后的那片海,不料那是沙漠的波浪在摇动。我们本可以让距离带给我们美好的幻想与行走的勇气,无奈之至,是过度饥渴再一次蒙蔽了双眼,在好奇的驱使下踏入了一方禁地。(《留一片桃花源》)

维度三:怎么办?

①无须纠结在他人的世界之中,也不必用尽心思看穿他人的秘密,因为真正的成功是活成自己,而探索自然是回归本初的开始,是自我宁静致远的开始。在现今大数据时代,人们总将自己迷失在他人的世界中。王开岭感慨道:“我们唱了一路的歌,却发现无词无曲。我们走了很远很累,却忘记了为何出发……”

果真如此吗?不然。放下他人的秘密,活在自己的世界,其实我们都可以认清自我,回归到“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的本初。(《多识草木少识人》)

②无论是何处的秘密,于我而言终有主客之分。面对自然的秘密,不可以“皆为我所有”的霸道之心待之。保持敬畏,谦逊求知,遵守其规律,总是会让我们在求知过程中少犯差错的。

《面纱》中,瓦尔顿明知门后便是妻子凯蒂的秘密,但也只是转动了下门的把手,然后就松开,仅此而已。面对他人的秘密,我们也应持有“不推开”的敬意,到此为止。(《只闻墙内佳人笑》)

【思辨佳作展评】

生命黑箱

一考生

杰罗姆·魏格曼在《父亲坐在黑夜中》里描绘了一个不愿敞开心门的父亲,无论儿子如何询问,他都回答:“没什么,我只是坐坐。”

是的,秘密在每个人生命中都必不可少,它不可分享,全然属己。正如作家颜昆阳所说:“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口黑箱。”我想,那黑箱内,装的便是每个人独有的秘密。

秘密是什么,这本身难以界定,因为人们的一切隐私以及不愿让他人知道的东西都可以称得上是秘密。然而重要的是,一旦成为了秘密,那便是属于自己的、不可侵犯的神圣领地。

秘密给了人独处的空间,让每个人都有独立审视自我的机会。在那口“生命黑箱”中,无人看到,无人打扰,因而你在那里可以不受限制和束缚地思索和回忆。或许这也是为什么魏格曼笔下那个父亲如此享受夜里一个人的秘密时光,他可以完全沉浸在思绪中,抚摸过去的人事,认识最本真的自我。

更重要的是,秘密是心中与世隔绝的一块圣土,是灵魂的休憩和调整之地。如果没有了秘密,那人们便会像杨牧所说的那样,“将灵魂暴露在阳光下,然后慢慢枯萎”。在生活中,人们无时无刻不在与他人来往,劳役于琐屑的世俗,灵魂也会渐渐疲累。好在我们可以在秘密的黑箱中避开阳光,避开一切,让灵魂在无人打扰的安静中洗去疲累。

既然这口“生命黑箱”如此重要,那么尊重秘密、保护隐私的重要性自然也就不言而喻。可是反观当下,人们一边守护自己的秘密,一边却又没有尊重他人秘密的自觉。这是多么矛盾与荒谬!铺天盖地的隐私泄露、肆无忌惮的“人肉搜索”,让我们不禁觉得在信息和互联网的时代中寸步难行,似乎稍一不留神,便会有一丝窥探的眼神投向自己的“生命黑箱”。保护隐私的社会共识似乎正在被一分为二:人们只有守护自己秘密的意识,却没有尊重他人秘密的共识。

请对所有的“生命黑箱”一视同仁吧。敬人者,人恒敬之。如果你想守护自己的秘密,那前提一定是你不去窥探他人的黑箱。对此,或许每个人都或多或少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光怪陆离的世间,只有一个地方可以让人活得行云流水。”那里是秘密,是每个人的“生命黑箱”。

[评析] 文章功力深厚,说理通透。作者首先界定概念——秘密是“属于自己的、不可侵犯的神圣领地”;然后剖析原因——秘密可以让人“认识最本真的自我”,讓灵魂得到“休憩和调整”;最后指明路径——推己而及人,持同理之心,“尊重他人秘密”“守护自己秘密”。摆开阵势,逐层推进,讲清说透事理,让人心悦诚服。(姜有荣)

猜你喜欢
黑箱议论文秘密
议论文阅读专练
拒绝黑箱
Get两种论证法,一举拿下议论文
失踪的黑箱
简谈“议论文”写作
我心中的秘密
议论文应以“理”服人
电学黑箱问题例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