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开五福 竹声报三多

2019-09-10 03:56黄炜
天工 2019年3期
关键词:壶盖浮动暗香

黄炜

宜兴紫砂是古老而传统的民间工艺,它以独特的砂泥原料,巧夺天工的制作工艺,别具一格的造型艺术,成为具有实用和欣赏价值的艺术珍品,享誉中外,流传佳话。春去冬来,紫砂经历了一个又一个寒来暑往,记叙着历史,演绎着经典,一代又一代的紫砂人将这一独特的民间文化传承下去。

紫砂众家凭其独有的艺术理解,各自的审美角度,不同的表现手法,都是为了表达对中国传统文化崇敬和喜爱。傲梅、劲竹一直被视作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自古就留下了许许多多的传世佳作,绵绵不绝,前辈后人都为这一凌寒傲雪中的一抹正气而折服感动。江晓燕作为一名传统紫砂艺术的传承者,一直以来都在酝酿以传统审美为基点的紫砂壶的设计。

二十载的制壶生涯,一路上都洒满了汗水与心血,回头望去,一件件作品都是她心血的结晶,生活的缩影。江晓燕在掌握了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的理念与感悟,让每一件作品都有无限的遐想空间在内,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联想,不同的感觉,在《智足提梁》壶上可见一斑。在设计过程中,江晓燕以竹节之挺拔,竹叶之灵动,来表现竹壶高洁坚贞、生机勃勃的精神面貌。

《智足提梁》壶设计为提梁式造型,显得此壶更为挺拔,立体感随之增强。剪一截挺拔苍健的竹节制成提梁,整体造型体现得简洁质朴,形象地塑造出了“竹”的苍劲,壶嘴过渡于壶身,顺势得体。竹枝自壶盖破之而出,微弯下垂的两处竹枝横生会际于平盖而形成壶纽,可谓以形制之,竹叶顺势延展于壶盖之上尽情展开,栩栩生动,意境悠远。

江晓燕外表看起来有着江南女子的秀丽、亲和、柔美,骨子里却散发着一股韧性,亦如冬梅傲骨之美质。她身为蜀山徐门后人,自研習壶艺创作以来,便得到叔外公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徐秀棠的指点,出生在这样一个紫砂世家,从小就浸蕴在浓郁的紫砂氛围之中。

当然,江晓燕的壶艺创作也绝不是站在前辈大师光环笼罩下的一味模仿与复制,因为她的坦诚和对紫砂艺术的挚爱,让我们从对她的审美理念回到实际的紫砂壶创作中。她的壶温婉、柔美而不失古典之骨韵,尤其这把《暗香浮动》壶,将她的艺术气质刻画得淋漓尽致。《暗香浮动》壶神、形、气、韵兼备,轮廓清晰、线条流畅、刚劲有力。这把壶的壶身来源于梅桩,壶身中央残缺了一块树皮,透露了岁月的痕迹,弯曲的虬枝形成了壶嘴和壶把,形象而又生动。

梅花在古时又称报春花,一直都被视作吉庆的化身。古往今来咏花的诗词歌赋,也是以梅为题者最甚,或咏其风韵独胜,或吟其神形俱清,或赞其标格秀雅,或颂其节操凝重。如宋人林和靖的“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因此,意境命名此壶,寒梅衬景,引入入胜,将观者带入身临其境的感觉,实为美妙!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江晓燕就是紫砂艺苑里的一株“腊梅”,不与百花争时光,不与百花争丽斗妍,也不是孤芳白赏,只是过着一种淡雅宁静的生活,用作品去点缀生活,在人生的旅程中,在紫砂的世界里,独自留下一段暗香!

猜你喜欢
壶盖浮动暗香
暗香袭人
梅花
青莲
秋日掠影
作品二
沉寂时刻
CSS层叠样式表浮动与清除浮动技术研究
伪造爱情
制怒
一头扎进醋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