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工艺的传承与雕刻技法探析

2019-09-10 03:56刘奇明
天工 2019年3期
关键词:传承

刘奇明

[摘要]木雕技艺是中国雕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艺术长河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也是中国最有特征的雕刻形式。木雕技法在传承的同时不断创新。因此,探究木雕工艺传承及雕刻技法具有时代意义。现结合自身研究领悟对木雕工艺传承进行探析,以期能为木雕工艺技法创新提供参考。

[关键词]木雕工艺;传承;雕刻技法

木雕具有悠久的历史,兴起于唐朝,在宋元时期走向成熟,明清时期是发展的巅峰,清末民国时期各种木雕精品不断涌现。木雕作品不但反映了当地古朴淳厚、简洁刚直的风俗习惯,还具备当地雕刻艺术的细腻繁杂。如今,很多地方的木雕都被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围,所以要传承木雕技艺,就应该全面探究其雕刻技法,这也是本文探究的主要内容。

一、木雕工艺传承

(一)材料选择

任何地方的木雕都有其地方特色,但是无论哪个地方在木雕的材料选择上都十分严谨。例如,在房屋建设时,正梁的选择就非常讲究梁木,必须要选择一些较粗的树干,甚至有一些地方习俗还是在夜里砍下树干偷运回来,当地俗称这种行为为“偷梁”,寓意为大吉大利。在树种选择上,人们常常依据自家状况选择林木,有些家庭喜欢使用红杉木,彰显富贵;有些家庭喜欢选择白果木和樟木,用来防止蚊虫;有很多的地方比较喜欢选用杉木和松木,因这种材料易于生长、纹理清晰、质地松软,所以极易雕刻。当然这些树木也存在弊端,极易腐烂。纵观各个地方木雕作品,所用材料各异,都是依据各自的喜好而定的。

(二)主题确定

木雕作品其实就是对百姓日常生活的延伸与介绍,尤其与宅院主人的地位、身份紧密相关。明清时期属于三雕鼎盛阶段,各地的文化和经济极其发达。在婺源,很多豪华房屋主人多为商人,商人大多因仕途不顺而转为经商,因此商人身上具有一种儒雅气息,这为儒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经商也获得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因此这些商人在经商的同时广建祠堂,住宅木雕主题主要围绕着忠孝节义,如卧冰取鱼、岳母刺字等故事。如果是官宦人家荣归故里,修建房屋时木雕多为成功故事。纵观各个地方木雕题材,可谓是五花八门、百花齐放。

(三)深入技法

木雕雕刻工艺错综复杂,许多内容朴实精致。许多木雕工匠常采用简单的技法展现出生动的生活细节,而且会结合宅院主人的爱好合理构思题材,然后才对木雕作品进行放样与打粗坯、细坯等。从雕刻技法可以看出,比较常用的有平面雕刻,难度稍大的是浮雕。浮雕可划分成高浮雕、中浮雕及浅浮雕,随着高低变化不同,难度系数自然存在差异,其中难度最大的是圆雕。这些技法交相呼应,而且层次极富变化,整体形势错落有序,因此所雕物体非常有趣。

(四)后期装饰

后期装饰直接与当地民俗风情相关。如有的地方受到道教影响,许多文化都有道教的影子。在木雕装饰中,如果使用较多颜色,必定有一种眼花缭乱之感,会导致人对实物的颜色丧失观赏感,必将丧失实物自身的属性。例如,徽州木雕作品的最大优势就是后期加工比较简单,并没有复杂的装饰掺杂,但是非常注意细节,细细打磨细小部分,并在上面涂抹上桐油与蜂蜡作为保护层,甚至还有木雕上涂上保护漆,有效提高了木雕装饰的档次。

(五)未来传承

随着时间推移,再好的作品历经风吹雨打都会出现严重的构件腐化现象,甚至有些断裂,并且一些精品被盗窃。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钢筋混凝土发展成为建筑的主体,由于木雕这种传统工艺制作周期长,逐渐出现供求不平衡的状况,许多人感觉木雕经济收益不多,因此不愿传承这种雕刻技艺,造成木雕行业人才出现短缺现象。

一些长期从事雕刻的工匠,因长期超負荷工作,年老后无力再继续雕刻,不得不放弃。而且一些人逐渐开始淡忘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甚至将精美的木雕作品作为拍照留影的背景,忽视了木雕作品自身价值与保护的意义。因此,需要适度进行保护,加强传承人才的激励和拓展,才能将木雕工艺发扬光大。

二、木雕雕刻技法

木雕技艺精湛,从民间建筑、佛像及家具雕刻发展起来,具有地方特色。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木雕汲取了其他雕刻艺术之优点,日新月异,兼容并包,不但具有其他雕刻工艺的共性,还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技艺。雕刻过程中,主要涉及图稿设计—斧坯一凿坯—修光,现从这几个方面探讨木雕雕刻。

(一)图稿设计

在雕刻过程中,图稿设计属于基础。因此,木雕的图稿设计常常追求美观大方,图案布置合理,艺术形式优美,比较重视营造情感,深化情节,极富传统民间特色和艺术特色,可有效传播深远的情趣与寓意。从作品主题上,图稿设计比较重视突出主题思想,表现手法十分丰富,层次分明,极具装饰性和观赏性。

(二)斧坯

在雕刻过程中斧坯才是关键。斧坯应该算是最具特色的雕刻技法,也被称为斧子功,主要分成中小两种特制的斧头。打粗坯阶段,必须要深刻领悟图稿设计的主题内容、人物动态、面部五官特征等。使用中斧头对原料进行砍劈,对块面进行大面积切除,这道工序在整个雕刻中算是最重要的,俗称为一斧顶九凿。其特征就是力度大、速度快,讲究快、准、稳,必须要合理利用原材料的木头纹理走向和尺寸形状,做到既结实又省料。在该过程中,工匠的头部、膝盖头及两个手腕头都会挤到一起,这个姿势被叫作五头抱一头。接着,采用小斧头对作品的衣纹及脸部五官等各种细节进行处理,成为修坯,由浅渐深、自上而下,从不同的层次连续打击与画面相应深度的各种轮廓线,寻找形体间的各种基本比例关系,得出每一个体积块面基本朝向,寻找空间上各个大形体的基本深度。

(三)凿坯

打坯后,还必须通过凿坯工序进行补充,依据景物参差交错、前后远近的关系,继续对各个细节部分进行刻画,打凿出相应的厚薄、高低及深浅的层次感,从而达到深浅均匀、层次分明及凿迹清楚。特别是雕刻主题的山石皱褶起伏,鸟的羽毛、树木枝条层次分组等,必须要从大处着眼,要从局部入手,真正掌握整体的效果,注意互相呼应,准确区分出图像大概的结构与比例,处理好各处的转折、起伏等变化,从而刻画出作品的特征及基本精神。

(四)修光

当完成凿坯后,一件木雕作品已经初现端倪,接着就要对作品进行修光,这也是木雕雕刻中最后一道工序。修光工序属于一道比较精细的工序,即在细坯上进一步对作品进行加工,但是并非简单进行重复,必须要采用削、剔、抠、刮等各种技法,必须要做到线脚正直,镂空制景不能有脱落现象,人物面部表情真实逼真。要达到这些要求,就要采用三角刀、小圆刀及小平刀等,按照木料纹路采用浮雕与透雕,对各个部位形体的起伏错落进行修坯,尽可能让作品光洁滑爽,让造型完整美观,让物象生动鲜明。

修光时,首先要彻底领悟到设计与制坯的意图,要理解构图内容与处理方法;其次要循序渐进,从下到上或从上到下,不但要保持作品修好部分的清洁,还要防止细微镂空雕刻部分发生脱落现象。特别是小件木雕作品的细微部分,如人物的脸部表情、胡须及服装上的衣纹,鸟类的羽毛应该先使用三角刀划分成几组刻线,然后使用小圆凿对每组进行细雕刻,使用小三角凿沿着圆刀的走道加深刻纹,从而生动准确地表现出作品的动感和精神,加强造型的美感和完整性,从而达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效果。

事实上,木雕技艺博大精深,作为传统古建文化的组成部分,无论是材料选择、技法深入,还是后期装饰,均具有悠久的文化和历史。因此,作为木雕创作者,必须要深入探讨木雕工艺的传承,必须要在保护与传承的基础上,不断深入了解,只有发掘出其内部真正蕴含的文化与价值,才能正确发扬木雕技艺,从根源上去传承它、保护它,让木雕技艺能更好地传承下去,从而走向全世界。

参考文献:

[1]秦学,秦仪.阆中古民居的木雕花窗艺术及其保护[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10).

[2]许元.国家非遗东阳木雕文化的教育传承及路径[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6(6).

[3]蓝泰华.闽西汀州客家府第式民居木雕装饰艺术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

猜你喜欢
传承
中国戏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创新性研究
中国传统招幌对当代广告设计的影响
小议“柳青文学创作精神”的传承和创新
镇沅麻洋纸的现状与对策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