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神话人物在木雕创作中的艺术特色及文化内涵

2019-09-10 03:56陈志福
天工 2019年3期
关键词:木雕艺术文化

陈志福

[摘要]从秦汉时期到明清时期,封建社会制度在中国延续了上千年,在封建思想的影响下,人们总会将一些自我不能解释的自然现象、事件予以神化。这一点在木雕作品中表现得十分明显。木雕作为民间古老的艺术,成了先民们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艺术品。现探讨佛像木雕、道教类木雕、民间神话人物类木雕、妖魔神话人物类木雕的艺术特色及文化内涵。

[关键词]神话人物;木雕;艺术;文化

古往今来,以神仙、罗汉、妈祖等为素材的神话人物雕像层出不穷。无论是庙宇抑或是宫殿,都可以看到此类题材的作品。这类木雕作品神形兼备、栩栩如生,是哲学、宗教、雕刻三者的结合体,木雕中的神话人物不单是雕刻艺术家对现实的描摹,更是一种心灵的寄托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神话人物的分类

中国神话有别于希腊神话、罗马神话,它侧重体现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多数中国神话崇尚道德,思维峻极,境界高远,塑造出一个个宽厚、和平、仁道、讲信、尚礼的神话人物。笔者认为中国的神话人物可以分为四大类:1.本土道教的神仙,包括三清、玉帝、土地公、太上老君等,在道家的教义中,这类神仙多是由凡人修仙得道而来,成仙的过程是艰辛的,这类题材的戏剧、文学作品往往传递的价值观念为:凡事成功都要付出十足的辛勤和努力。2.民间传说类的神仙,如女娲、牛郎织女、盘古、水神、火神等,这类神仙人物的出现往往带有很强的故事性,如白蛇传、天仙配等,都是历代人们口口相传的神话故事。这类故事的主题不外乎爱情、教育、亲子等。传递的是忠、孝、礼、乐等方面的价值观念。3.妖魔类神话人物,这类神话人物多与文学作品有很大的关系,如《封神榜》《西游记》等,涵盖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人物的特点受作者主观意识的影响比较大。4.佛,佛文化经由印度传至中国,佛属于外来神仙体系,如罗汉、菩萨、佛祖等都属于这类神话人物。

二、佛像木雕的艺术特色及文化内涵

(一)佛像木雕的发展历程

古代中国盛行佛文化,各个时期的佛像木雕有所不同。木雕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这一时期的木雕作品已有镶嵌、雕花等技藝。而佛文化在中国的鼎盛时期要数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的木雕技艺已经较为成熟,出现了大量以佛像为题材的木雕作品。按雕刻形式,可以分为拼木木雕、整木木雕。它们不仅在外观上体量大,而且非常注重细节雕刻,人物特点刻画鲜明。南北朝的相关史书记载,木雕大师戴奎就曾雕刻一尊6尺之高的“无量寿佛”。这应该是世界上最大、最早的佛像木雕。到了唐代,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得到了进一步融合,佛像木雕在风格上、选材上也变得多种多样,上彩、施釉的佛像木雕比比皆是,在风格上更注重写实;在造型方面注重点、线、面的结合,人物多眉眼刚柔、含蓄典雅。宋代的佛像木雕在规模上不如唐代,写实之风更甚,此时的佛像木雕隐隐展现了当时达官显贵的福相,佛像圆润饱满,装束华丽,气势如虹。明清时期的佛像雕刻,在选材上有了更大的空间,包括黄杨木、沉香木、檀香木等多种珍贵木材。这类木材质地坚实、纹理细密、木色沉稳,能悔佛像内敛的神威、慈悲的情怀展现得淋漓尽致。

(二)佛像木雕的类别及艺术文化特征

与西方人物雕刻不一样,中国的佛像木雕在注重线条勾勒的同时,更注重写意。以形传神是佛像木雕的核心。沉着的木色好似低沉的梵语,使得佛像木雕本身带有一种哲学。各类佛像木雕在外形上各有千秋,在表情达意上也有所不同。笑罗汉,多袒朐露乳,寓意广阔的心胸,开心的笑脸,给人以乐观向上的心态;达摩,深邃的眼眸,坚毅的表情,诠释了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文殊菩萨,作为四大菩萨之首,在民间是智慧的化身,其形象常常出现在木雕作品中。例如,笔者的作品《坐狮文殊》塑造了文殊菩萨打坐的场景,文殊菩萨眉宇冷凝,若有沉思,右手持剑,寓意斩断一切,无坚不摧。

“观音送子”这一说法在民间较为流行,千百年来,人们对子嗣后代都有着殷切的期盼。观音这一带有东方特色的女性形象也因此诞生,多数观音木雕都带有莲花的底座,莲花于古人而言,乃圣洁之物,给人一种神圣而不可侵犯之感。例如,作品《荷叶观音》利用流畅的线条勾勒观音的服饰,好似流动,给人以活灵活现之感。同时,观音慈眉善目,低眉悯笑,尽显慈悲的情怀。大众之所以膜拜观音木雕,崇拜的不是佛像本身,而是内心深处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

三、道教类神话人物木雕的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

受到戏剧、文学类作品的影响,古代的木雕中常常出现道教类的神话人物,如八仙、王母娘娘、雷公电母等。戏剧、文学类作品中的故事内容和人物丰富了木雕的雕刻内容,让木雕作品具有故事性,丰富了作品的文化韵味和思想内涵。神仙于普通大众而言,是正义、吉祥的化身。例如,南极仙翁作为寿星,其形象常常出现在木雕作品中,寓意寿比南山、万寿无疆。同时,道家强调道法自然,无为而治。这一点在神话人物木雕作品的创作中,也较为明显。作为减法艺术,木雕手艺人也讲究因材施艺、因色施艺。例如,作品《老子得道》采用根雕的手法,整件作品讲究顺势而为,取意自然,老子的衣袖在笔者的刀下,飘逸夸张,张力十足,好似根、茎的自然生长,又好似老子得道之后,兴奋之极。整件作品不论是人身的比例,还是头部的转向,都处理得非常自然,体现了道法自然这一创作主题。

四、民间神话人物类木雕的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

我国民间神话故事众多,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白蛇传等都堪称经典故事。例如,妈祖像木雕在东南沿海一带较为盛行。在古代,沿海地区常年饱受台风、巨浪等不良天气影响。于是人们心中幻化出一种可以抵抗灾害的形象——妈祖。妈祖像常常作为木雕的雕刻题材出现在庙宇之中,供世人敬仰。与观音木雕等女神木雕不同的是,妈祖像木雕不仅仅是一种济世救民的形象,更多了几分英姿飒爽的巾帼英雄气概。再如,在现实中,关羽本是一凡人,但在多数古代文学作品中人们多将其神化,将其塑造成忠君爱国的武士。在木雕手艺人的手下,关羽多手持青龙偃月刀,赤面长髯、凤目蚕眉、身披金甲、威风凛凛。将这样的木雕摆置家中,有驱邪镇宅的寓意。

五、妖魔神话人物类木雕的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

妖魔神话人物类木雕的雕刻往往采用了借物喻人的艺术表现手法。在封建社会统治最黑暗的时期,贪官污吏横行,鱼肉百姓的现象时有发生,整个社会民不聊生。作为手无缚鸡之力的木雕手艺人而言,他们的反抗工具无非是其手中的刻刀,他们运用浮雕、圆雕、镂空雕等雕刻手法,或细腻、或粗犷地将这类妖魔形象搬至木雕上,大有讽刺社会黑暗的意味。木雕作品中的妖魔人物,往往外表狰狞,杀气腾腾,穷凶极恶,与民间奴役百姓的贪官污吏的嘴脸极其相似。

木雕作品中,对神话人物的刻画不单单是简单的线条勾勒,更多的是寄托了作者的主观情感以及时代的审美情趣。各类神话人物木雕所表达的思想、价值观不尽相同,但都或多或少地蕴涵着一种透彻的悟性和浓郁的艺术感染力。作为木雕传人,我们应该以富有个性的雕塑语言去抒写和刻画心中之物,尽情地表达内心的激情和愿望,集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于一体,在继承传统精湛技艺的同时,提高神话人物木雕的现代艺术美感。

参考文献:

[1]林才华.论析木雕人物创作中的写意精神[J].艺术科技,2016(11).

[2]王敏.浅论福州木雕人物雕刻[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4(4).

[3]黄芳芳.回归木雕佛像的艺术价值[J].卓越理财,2013(6).

猜你喜欢
木雕艺术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纸的艺术
木雕鱼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木雕创作随想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