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惠安石雕在城市公共艺术文化中的价值

2019-09-10 08:22张永坤
天工 2019年3期
关键词:公共艺术文化价值

张永坤

[摘要]惠安石雕是一种民间艺术,也是一种文化,更是城市公共艺术空间不可缺少的艺术文化,代表了该城市的历史、文化特征。这种艺术表现有独立鲜明的视觉语言,是对民众生活和精神行为起到引导和塑造作用的一种城市空间文化形式。

[关键词]惠安石雕;公共艺术;文化价值

近十年来,我国一些城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公共艺术方面也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例如,珠海、威海、广州、深圳、大连以及上海等城市在公共艺术的建设方面均取得成功的经验。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广泛实践,我国公共艺术的设计创作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进步,整个创作思想、创作经验和惠安石雕构件工艺材料的应用以及表现形式都在不断完善。

一、惠安石雕在公共艺术中的主题特征

每个城市都在飞速地发展,大家都期待白己的城市成为独特、有魅力而又适宜居住的地方。因此,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塑造,就成了彰显这个城市特色的要务之一。在城市公共艺术空间规划设计时,采用不腐不烂的石材作为工艺制作材料是最佳选择。而惠安石雕作为南派石雕艺术的代表,影响了中国石雕艺术的发展,并较早传播到海外,在东南亚国家倍受推崇,国内雕塑界普遍有“南有惠安,北有曲阳”之说,足见其影响。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和鲜明的时代性。据史载,惠安石雕工艺品早在明末、清初就从崇武港运进台湾,至今台北龙山寺的“三英战吕布”“空城计”等依然栩栩如生。台湾的许多寺庙、民宅都保留着惠安石雕刻艺术。东南亚的华侨也把惠安石雕运往东南亚各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大会堂、江西南昌“八一”起义纪念碑、井冈山会师纪念碑、江苏淮安周恩来纪念馆、盐城新四军纪念馆、锦州解放纪念碑、昆明世博园、深圳世界之窗、北京世纪坛、厦门郑成功巨型石像等,均出自惠安的能工巧匠之手。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城市公共艺术景观建设、园林景区建设、居住小区的公共空间建造都离不开惠安石雕。如图1,我公司2007年承建的厦门园博园教育园全部石雕工程项目,陆域面积5.55平方千米,园内所有雕塑采用青石仿古加工;以“和谐共存,传承发展”为主题,本着“展园景致景观优美、自然和谐、海峡两岸风情浓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园区周围设计了水域为分界线,湖水两边绿树成荫,园区置放历史名人刻苦读书雕塑,市民和游客可以自由出入,从而成为市民生活世界的一个部分。

二、惠安石雕在公共艺术文化中的应用

在城市公共艺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某种程度上讲,公共性是要大于其艺术性的,因此公共性在城市景观雕塑等公共艺术中占有绝对重要的作用。作为建筑外部视觉空间,景观艺术成为有公众参与批评及认同的公共性场所,在适当的位置安置艺术设施,最终目的还是要形成线条流畅、富于情调和意境联想的视觉环境。这些公共性场所往往是人群聚集、大众往来、视野相对开阔的空间。如图2是国家5A景区建设——曹溪文化小镇,总面积约7.2平方千米。建筑风格以禅宗文化为主,以南华寺唐朝建筑风格为基本格调,将禅韵融入雕塑、景观小品、地面铺装、植物配置等景观元素中,营造浓厚的“千年古刹,唐风禅韵”氛围。曹溪广场的设计以佛教经典《六祖坛经》中的内容为主要元素,结合现代雕刻艺术手法和语言,打造了世界上第一个以“六祖坛经”为主题的文化广场,是当地人的活动中心,在这里公众成为景观艺术的创造者,无论是整个的创作过程还是最后的影响,这个景区的建筑都是公共性在城市中的最佳体现,是其他城市可以借鉴的公共艺术文化。

三、惠安石雕在公共艺术中的文化价值

惠安石雕在城市公共艺术中的文化价值,正如发达国家一样,经济快速发展后,大众对环境要求包含两个层面:一是适应生存,即环境舒適、设备齐全、满足物质功能需求;二是体验美感,即景观艺术设计中的艺术语言形式及其形成的审美意趣和情感信息,以及人文认同和人文精神的享受。在城市公共艺术空间中,惠安石雕的作品不可代替。它的优点首先是环保,不腐不烂可以保存几千年,其次惠安石雕在城市公共艺术空间有多种表现形式。惠安石雕工艺源于黄河流域的中原文化,又融汇汲取闽越文化、海洋文化以及沿“海上丝绸之路”传人的外来文化的技艺精华并与建筑艺术相生相伴,历经1000多年的繁衍发展,如福州西禅寺、鼓山涌泉寺、厦门南普陀等均以采用惠安石雕为荣,可见惠安石雕影响之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丰富了惠安石雕的表现题材,惠安石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惠安雕匠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在大半个中国留下了一座座世纪的丰碑。如图3,厦门集美鏊园是惠安现代石雕工艺水平的体现。共有青石雕650件,内容包罗万象,集旧中国革命史与新中国建设史于一园,是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的一大奇迹,被视为中国石雕艺术的大观园。

总之,惠安石雕是城市公共艺术空间不可缺少的艺术文化,代表了该城市的历史、文化的特征,对民众生活和精神行为起到引导和塑造的作用。

猜你喜欢
公共艺术文化价值
民办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改革与优化研究
校园公共艺术作品形态影响因素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中国传统义利观下的市场经济主体探讨
中国古建筑色彩研究
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浅析
公共艺术与城市设计的协调与同步
中国古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分析
承德外八庙的文化价值与保护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