撼动大地的“巨人”——地震龙

2019-09-10 07:22盗龙
天天爱科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吉列新墨西哥州食肉

盗龙

在距今1.5亿年的侏罗纪晚期,干旱依然在北美洲中部蔓延。原本铺满地面的蕨类植物早已枯萎,一只干瘦的橡树龙在干枯的植物丛中埋头觅食,尽管希望非常渺茫。

突然,橡树龙感到脚下的大地开始轻微地震动,它抬起头来,只见远处有一片“小山”在缓慢地移动。随着“小山”越来越近,橡树龙认出那是一群地震龙。干燥的地面在地震龙的脚下泛起层层尘土,扬起漫天尘沙。

地震龙对橡树龙视而不见,仿佛它并不存在一般。毕竟,橡树龙是小型植食性恐龙,并不会对地震龙构成威胁。由于食物短缺,体形巨大的地震龙同样变得瘦弱了,它们的步伐虽然缓慢,但是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橡树龙决定跟着地震龙一起走,说不定能找到食物呢。

经过艰苦的跋涉,恐龙群终于来到了一片森林的边缘地带,这里的大树绿意盎然。一只相对强壮的地震龙用身体顶住树干,费尽力气将大树推倒。其他同伴见状纷纷围了上来,大口大口地吃着树叶。虽然这并不是地震龙最爱的食物,但是现在也由不得它们挑选了。

看到有食物可吃,饥饿的橡树龙急忙从地震龙高大的身体下面钻了过去,在这些庞然大物脚下捡食掉落的树叶。看来,橡树龙的选择是正确的,跟着地震龙果然不会饿肚子!

位于美国西南部的新墨西哥州面积广阔,但是比较荒凉。尽管如此,还是有人前往那里徒步旅行。

1979年,四个年轻人结伴来到新墨西哥州的桑多瓦尔县旅行。在靠近美国与墨西哥边境的地方,这些年轻人注意到了露出地面的巨大化石,他们将这一重大发现告诉了当地的自然历史博物馆,但却没有引起对方的重视。

转眼到了1985年,古生物学家戴维·吉列在翻看资料的时候发现了一份报告,上面记载着当年四个年轻人发现化石的情况。他立即组织了一支专业队伍前往化石点,果然找到了那些化石。

由于并不清楚地下还埋藏着多少化石,所以专家们使用了一种叫作“地震枪”的地下探测仪器来辅助勘测,并最终确定了化石的位置。五年后,这些化石才成功挖掘出土,并运送到新墨西哥州自然历史博物馆。

1991年,吉列等研究人员将他们在新墨西哥州发现的巨大恐龙化石命名为地震龙。地震龙这个名字,经常会被人们误解,认为这种恐龙体形巨大,走起路来大地都会震动。实际上,这个名字来自于发现化石时使用的“地震枪”。地震龙的模式种名为哈氏地震龙,之所以起名“哈氏”,是为了纪念詹姆斯·哈尔,他一直热心地赞助新墨西哥州的古生物发掘工作。

化石出土后,吉列推测了地震龙的体形,他认为成年地震龙的体長可达54米,体重约113吨。吉列的推测一公布,各大报纸纷纷加以报道,并称地震龙是“走起路来大地都会震动的庞然大物”。

其实,地震龙的体形虽然巨大,但并没有这么夸张。后来的研究证明,地震龙体长约32米,臀高约5.5米,体重在25吨左右,身材高大,四肢粗壮,犹如一座小山。

地震龙的长相与梁龙很像,都有鞋形的脑袋、细长的小牙齿和长长的脖子。地震龙的脖子虽长,但是无法像天鹅的脖子一样拥有“S”形的优美曲线。地震龙的脖子只能平直地伸向前方,或向四周小幅度弯曲。

地震龙会成群结队地在平原上稳步前进,想象一下,几十只和蓝鲸一样长的地震龙从眼前经过,那场面将是多么壮观!

如果你觉得地震龙的脖子已经很长了,那你真应该再见识一下它的尾巴——长约18米,长度超过身体总长度的二分之一,由80多节尾椎骨组成。地震龙的尾巴不但长,而且还十分灵活。古生物学家认为,地震龙的尾巴末端像鞭子一样,甩动时速度快、力量大,可以有效打击来犯的食肉恐龙。

侏罗纪晚期的北美洲是巨型恐龙的天下,梁龙、腕龙、迷惑龙、雷龙、圆顶龙等都是这片土地的主人。

尽管地震龙体形巨大,但并非没有天敌。凶猛的大型食肉恐龙,如异特龙、食蜥王龙、蛮龙等都会对地震龙造成致命的伤害。凶残的食肉恐龙会不断攻击,用“制造伤口,持续消耗”的战术杀死这些巨大的猎物。而地震龙则会用尾巴抽打食肉恐龙,或用脚踩和身体撞击来反抗。

从分类上看,地震龙与梁龙是近亲,两者在外形上非常相似。在2004年召开的美国地质学会年会上,古生物学家认为地震龙就是梁龙,只不过是梁龙属之下的一个体形很大的种。这个观点很快得到了其他古生物学家的支持。如今,“地震龙”这个曾用名已被废除,新名字为哈氏梁龙。

虽然“地震龙”这个霸气的名字已不再使用,但它是真实存在的恐龙,它的加盟刷新了梁龙家族的体形数据,让梁龙家族成为了侏罗纪的真正“巨人”!

猜你喜欢
吉列新墨西哥州食肉
Meat-eating plant discovered in Canada加拿大发现食肉植物
迷人之地:美国新墨西哥州
红还是绿?
安全剃须刀
看看你是不是天生“食肉瘦” 解开DNA之谜&重回瘦身正轨!
吉列的原则
入秋食肉
食肉袋鼠
暗中借“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