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分析

2019-09-10 07:22邵淑红
环球市场 2019年7期
关键词:发展方式转变生态文明

邵淑红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与转变经济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两大主题,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促进社会科技的进步与创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想要促进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和谐持续发展,就必须增强人民的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保护生态环境,建立一套以经济为生态的子系统、实现科学合理的经济发展,以生态资本为核心的经济理念,从而实现可持续经济发展战略,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分析

所谓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实现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和谐共处,打造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它是人类文明存在和发展环境的基础,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但是伴随着我国城市人口的增加,生活垃圾也随之呈现不断增长趋势,我国生态环境问题不断恶化,工业污染、煤炭污染和资源过度开发等,使得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出现了不协调的发展局面,我们需要转变经济发展观念,建立一个环境友好型、生态环保型的社会,最终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道路。本文主要针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探讨,并针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和现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以便能更好地在保护生态环境的条件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一、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生态环境的改善与保护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经济的良性发展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技术支持和资金支持,由此可见,两者之间是相互促进,从而达到环境和经济共同协调发展,如果说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脱离了生态环境资源,那么经济就根本无法生存发展下去。同样,如果生态环境的发展脱离了技术和资金的支持,环境保护的措施就无法正常展开,那么生态文明在建设过程中就会遇到一系列问题,没有经济资源作为基础,使其很难继续发展下去。可见,两者之间是互相辅相成的,是缺一不可的。所以,我们要正确处理好环境保护与经济循环发展的关系,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实现既不污染环境,又能使经济迅速发展。生态文明的建设建立在保护生产力的基础上,才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

二、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

第一,忽视了对环境的保護作用

我国为了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过于片面地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却忽视了对环境保护的作用。由于生产技术比较落后,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经济污染,造成了恶劣环境与人之间的,人与自然之间的不和谐的局面。人们对环保意识比较薄弱,没有意识到环境污染不仅会影响到人们自身的健康问题,更是会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他们责任意识薄弱,没有保护我们共同家园的责任意识。

第二,政府对制度建设的不合理管理

人们的思想意识和动机是受政府制度支配的,政府不合理的制度,使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也影响了循环经济的发展。如在环境保护制度上,环境保护法规不健全,没有健全的规章制度来规范人拉的行为和职责;在环境污染治理上,公众的环保意识比较弱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不足,没有充分发挥公众的力量,树产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思想意识;在政府政绩考核指标上,政府追求经济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在我国的《环境保护法》中更多的是强调环境保护与公众参与的重要性,而缺乏了具体性和可操作性[1]。

三、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策略

第一,树立生态文明思想观念

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高度上,可持续发展发展主要包括经济、社会、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对越来越盲目地追求物质,在经济的冲击下导致了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化,从而使环境遭受破坏,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增加社会公民的环保意识与资源节约意识,提倡节约环保,人人有责的思想意识,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其次,将生态文明思想中的环保目标与经济可持续发展规划有效地结合起来,以互惠共利,资源共享竞争协同性为原则推动经济的发展。

第二,坚持“以人为本”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战略

在长期的经济与生态发展过程中,我们始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将人们的利益与长久幸福作为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三,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两手抓战略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要注意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与保护,坚持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生态观;同时,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上,我们要加大对科技的投入,促进社会的发展,实现环境与经济共同发展。

第四,加大公民对环境保护的思想意识

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实施仅仅依赖于政府是不可行的,所以,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宣传对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可以先从企业着手,企业作为社会发展的支柱,该需要有一个理性的态度,主动地接受社会责任的内在约束,提高企业的环保意识,强化社会责任感。其次,充分利用新闻媒体舆论的积极作用也是一项非常不错的途径,使其利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开展宜传教育活动,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建一个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再者,构建新的幸福价值观念。公众应该摒弃过去以物质财增长为社会进步的享受型幸福价值观,注重精神和物质的平稳发展,如积极地参与政治活动,构建和谐环境,保持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从而促进了生态文明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

第五,立足国际,积极创造公平的国际发展新秩序

我国目前仍是发展中国家,在科技、技术上占劣势,但我们可以抛弃过去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的短暂性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模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3]。

四、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意义

第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有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发展生态环保产业,合理利用资源,减轻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合理发展。

第二,全面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循环发展。使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建立了一个以绿色经济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第三,生态文明的健康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自然基础,促进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经济的良性发展,加大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四,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转变,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转变,从历史意义上来讲,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地位,有助于我国更好更快地发展中国特色,使其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促进了人们健康型的小康社会模式发展。同时,使得全民参与到社会经济建设中来,为美好的社会幸福生活共同努力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言,社会发展的过程是生态、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协调统一的过程,面对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我们要将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相结合起来,构建一个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社会与经济、的和谐均衡发展的社会,使其达到社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走出一条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4]。而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要求全民行动起来,提高公民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科学发展观,加大建立生态化的制度,那么,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很有可能性的。

参考文献:

[1]王珊珊.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分析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8,43(04):158-161.

[2]黄希惠.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J].群众,2015(11):58-59.

[3]孟微蕾.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5,36(03):32-36.

[4]拓俊杰,刘江荣.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领生态文明建设[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3(05):57-60.

猜你喜欢
发展方式转变生态文明
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依靠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变及对策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试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关于会计职能转变若干问题探究
黑龙江省对俄贸易发展方式转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