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妄语”是底线也是高标

2019-09-10 07:22吴敏文
杂文月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面相阎王高标

吴敏文

人生有一些准则,做不到会洞穿底线,做到了可能成就高标。“不妄语”就是这样。一个胡言乱语的人一无是处,一个从无妄语的人才品自高。“妄语”有四种表现:“妄言”“绮语”“恶口”“两舌”,且照这种“四分法”,做一简单分析。

“妄言”即为“大言”“空话”。俗话说:天下大事,始作于细;天下难事,始作于易。九层之台,始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但是,好大言者往往徒托空言,“语天下事甚易”,唾沫四溅,口吐莲花。似乎以其一己之力,能使乾坤倒转。“满口跑火车”,说的就是这种人。

好作“妄言”的原因,一是愚妄,即因为愚蠢,所以狂妄。如在鸦片战争中,因为刀矛剑戟等冷兵器不敌英国人的坚船利炮,所以屡战屡败。道光皇帝派奕经为“扬威将军”前往广东御敌,奕经坚信道听途说的“洋人膝盖不能打弯”,于是向道光保证,“只要洋人登岸,膝盖屈伸不便,被土坎绊倒就难以站起来。如是,即便是村民,用镰刀都可以手刃数名洋兵”。

二是抱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有意混淆視听。如奸臣赵高在秦二世和一帮朝臣面前公然指鹿为马,并非是因为他真的不能分辨鹿和马,而是为了在朝堂之上检验他的“威望”,是否足以压倒朝臣和秦二世的声威。结果是一帮朝臣都不敢指正他的妄言,他也就心领神会:已经到了可以无忧无虑地篡权乱政的火候了。

“绮语”指花言巧语。《论语》有云:“巧言令色,鲜矣仁。”意即“花言巧语者,多是鲜廉寡耻之徒,与儒家的最高追求‘仁’是背道而驰的”。《笑林广记》里秀才向阎王献上的《颂屁》即为此类,他称赞阎王的屁:“好像是关妙的音乐,又宛如是麝香兰草的气息。我站在下风,尽享芳香的气味。”阎王听了十分欢喜,赐酒宴,并免去秀才所有的苦役。能够在转瞬之间将一个屁歌颂到这样的程度,花言巧语的能耐着实不小,但也实在是无耻无聊透顶了。这样的花言巧语,也只有昏庸的阎王,听了才会高兴。

“恶口”亦即恶言。俗话说:君子绝交,不出恶言。也就是说,真正的仁人君子,即使到了心不相向、话不投机、行不同轨,以致难以继续交往的程度,相互之间,也不会口出恶言。为什么呢?因为话语是心灵的观照,出自关好心灵的,连痞话、陋语都不可能有,更何况是恶毒之言。口出恶言者,暴露出的是出言者的心胸狭隘、心肠歹毒和心性丑陋。所以,古人有言: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交,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因此,不管什么时候,如果遇到需要口出恶言才能应对的局面,我们不妨想一想:都是对方的错吗?自己是否有值得反省的地方?如果自己什么都对,错误只在对方,那又何须恶言相向?古话讲:君子反求诸己。就是说遇到问题,君子首先想到的是反省自己是否有错。即使确实都是对方的错,那恶言相向能够使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吗?

“两舌”即挑拨离间的言语。即在甲面前说乙的不是,在乙面前说甲的坏话,让甲乙之间产生嫌隙和矛盾,借以达成自己的个人私欲。但凡挑拨离间者,在甲乙,甚至所有人面前,都有一副看似善良的面相,借以博取众人的信任。他们甚至在一些时候,也能做出一些对众人有益的事情,打扮出忠诚可信的面相。但总的来说,是企图以小忠小信而售其奸,即以一些小的善举,掩盖大的恶图。这种人的伪装本领往往非常高强,但识破也并非难事。古话早有告诫:来说是非者,就是是非人。但凡听到挑事拨非的话,就要想一想他为什么这样说?他怀有什么样的目的?

“妄语”的四种表现,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以是为非,以非为是,无诚无信,言行无实。气球可以吹大,成功要靠奋斗;“妄语”从来没有积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三严三实”,其中的“三实”就是“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即无论是谋事、创业,还是做人,都应该不出“妄语”;也只有彻底祛除“妄语”,求真务实才能落到实处。

童玲/图

猜你喜欢
面相阎王高标
一个人的面相 有他内心的模样
成语两则
凭什么说我面相老
MORTALITY AND FAME IN AKKADIAN TEXTS
相亲
“喝师”之谜:亨利·米肖的双重面相
主备零耦合高标清同播系统的设计与实践
基于AFD技术的高标清同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简述广东电视台高标清同播系统的应急
拔“毛”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