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犹不及

2019-09-10 07:22齐忠敏
杂文月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过头子贡鲁国

齐忠敏

一位年轻女演员在宜昌车站拒绝安检,态度嚣张,被拘留,旋即又被解除签约,后悔莫及。她的行为的确太“过”。“过”与“不及”仿佛一样,其实大不一样。过头、过火、过激、过劳,埋下祸殃。而“不及”可以修补、增加、矫正。“过”的危害性,比比皆是:一失足成千古恨,是“过”;聪明反被聪明误,是“过”;该收手时不收手,是“过”。尊老爱幼无可厚非,但倚老卖老则为“过”。画蛇添足是“过”;得意忘形是“过”;事情搞得过头,往往不可收拾。在这方面,教训很多:老年人舍不得开灯摔成骨折,吃残羹剩饭屙坏肚子;年轻人抢红灯酿成人身事故,玩笑话变为惨烈命案,都是“过”。例如这位女演员,事业一帆刚顺,名牌堆身,被宠爱得太“过”,以至于得意忘形,行为不检点,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过犹不及”,即使是做好事也要量力而行。子贡赎人与子路受牛的故事很生动。鲁国有法律:谁发现鲁国人在外国沦为奴隶,把他们赎回来,就可以得到国家的补偿和奖励。子路把鲁国人救赎回来,却拒绝国家对他的补偿,孔子批评他:“你带头不要国家的补偿金,虽然很高尚,但是今后就没有鲁国人再肯救赎落难的同胞了。”想想看,救赎奴隶需要真金白银,路上还要照顾他住宿穿衣吃饭,倘若没有国家补偿,几个人能负担得起?如果子贡受奖,能带动很多人仿效,这种集体效应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岂不是比孤家寡人行善积德好得多?相比之下,子路救了失足落水者的命,此人牵了牛来感谢他,他接受了,孔子夸奖他做得好,说今后救人于水火的义士会多起来,这样做有利于倡导善恶有报的人生观。

奖善惩恶仅仅是手段,是为了社会整体进入互助互利的良性循环,倘若人们为官而官,为战而战,为孝而孝,为学而学,就很容易迷失自我。高考失利的学生整日泡在网吧,游戏人生,懵懵瞳懂,他不懂得学习是为了掌握知识,健全品格,完善自我,而不是自暴自弃。孝感天下,儒家之先,有的人就过分表演,披麻戴孝玩抖音,哭哭啼啼言感恩。且看孔子论孝道,他以舜为例,说舜的父亲轻轻地打他,他就乖乖地忍受,假如父亲恶狠狠地打他,他抬腿就跑(“舜小杖则受,大杖则走”)。生存是第一位的,管它什么父命难违!解放战争中常胜将军韩先楚,号称旋风司令。他的部队急行军速度快,兵临城下,敌人还没有发觉。城里只有敌人一个营,且有大批武器装备。他当机立断,决定马上打下来,带部队到城里吃午饭,果然成功,这就是“定边大捷”。当时上级领导让他绕过这座县城,而他果断出击,不但缴获颇丰,而且铲除了后顾之忧。这就叫“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不论是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一切从实际出发,就不会过犹不及。

“人间正道是沧桑”,刑罚过重,秦二世而亡;劳役过繁,隋炀帝灭国;官员过滥,大明朝告终;闭关锁国,老慈禧割地赔款。过犹不及,为政,不要走极端,做人,不要钻牛角尖。须明白欲速则不达,物极必反。在这里还是讲一点中庸之道。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中庸之道含有辩证思维,“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安分守己,避免畸轻畸重忽左忽右,顺应了客观规律。中庸,中用也,具体事物具体对待,遵从可持續性发展的原则,就能够帮助我们树立全局观念,把好事做好。

小黑孩/图

猜你喜欢
过头子贡鲁国
子贡文化心理释义
休息过头
不知不识
憨过头
Being Humble Enough to Consult One’s Inferiors不耻下问
柳季与岑鼎
休息过头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活泼过头,心也会受伤
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