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联绵词的分类解析

2019-09-10 04:19高锐霞
文学教育 2019年12期
关键词:诗经

高锐霞

内容摘要:《诗经》中出现了大量的联绵词。联绵词的分类主要依据上古音韵而定。比较分析联绵词的上古声、韵系统,在此基础上用文献归纳法和音义互联分析法对联绵词的分类进行了解析,从而得出其四个类别:一是双声联绵词;二是叠韵联绵词;三是双声叠韵联绵词;四是非双声叠韵联绵词。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分类时容易出现的问题:一是有些词在形式上类似于联绵词,但是通过语义分析,并不属于联绵词。二是联绵词的分类,由于古今语音不同,可能类属也不同,要依古音划分其类别。有关联绵词的精准分类,为进一步解读《诗经》语音和整理联绵词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双声 叠韵 双声叠韵 非双声叠韵 联绵词

联绵词从声、韵角度出发,可以分为声母相同的双声联绵词;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叠韵联绵词;声母与韵母分别相同或相近的双声叠韵联绵词。另有一类,从语义上看,两个字不能拆开来理解,两个字若拆开,有的有意义,但和两字连缀在一起表示的意义有区别;有的无意义,只有连缀在一起才能构成完整的意义,这一类在声韵上既不相同也不相近的两个字组成的词是非双声叠韵联绵词。明代陈第在《毛诗古音考》中提到:“盖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1]因此,研究《诗经》联绵词,要以上古音韵为依据,进行分类。

1.联绵词的分类

易国杰、黎千驹认为联绵词是由两个(不同的)字连缀在一起,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同表一义的复音单纯词。”[2]王国维说联绵词是“合二字而成一语,其实犹一字也”。可见,组成联绵词的两个字是不能拆开来理解的。从定义出发,对联绵词的分类如下。

1.1双声联绵词

《诗经》305篇并没有表現出明显的方言分歧,它的语音系统、基本词汇和语法系统基本上是统一的,陈震寰认为《诗经》代表着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的中原通语,即“雅言”[3]。孔子操齐鲁方言,但他教学、执礼用的都是这种中原雅言——“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论语·述而》)看来《诗》是经过筛选、整理和加工的,它的声韵系统代表了当时的雅言。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汉语音韵》等书中将上古的声母数确定为三十二个,在《汉语语音史》中又增加了一个俟母。这里采用王力先生三十三声母,二十九韵部[4],对《诗经》的双声联绵词作出分析。

“玄黄”(《周南·卷耳》),“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又(《小雅·何草不黄》),“何草不黄,……何草不玄。”“玄黄”指病。“玄”,真部、匣母;“黄”,阳部、匣母。双声联绵词。

“厌浥”同“湆浥”(《召南·行露》),“厌浥行露,岂不夙夜”。“厌浥”形容潮湿的样子。“厌”,枼部、影母;“浥”,缉部、影母。双声联绵词。

“黾勉”(《邶风·谷风》),“黾勉同心,不宜有怒”。“黾勉”指勤恳努力。“黾”,阳部、明母。“勉”,文部、明母。双声联绵词。

“踊跃”(《邶风·击鼓》),“踊跃用兵”。“踊跃”指跳跃。《说文》“踊,跳也。跃,迅也。……踊跃者,用兵时绝地奋迅之状。”“踊”,东部,馀母;“跃”,药部、馀母。双声联绵词。

“流离”(《邶风·旄丘》),“琐兮尾兮,流离之子”。“流离”指黄鹂、黄莺。“流”,幽部、来母;“离”,歌部,来母。双声联绵词。

1.2叠韵联绵词

音有古今之别,古诗自有韵,自有其读音,不宜执今音以概古。分析《诗经》叠韵联绵词,采用王力先生《汉语史稿》《汉语语音史》分上古韵为二十九部或三十部。他认为,《诗经》时代冬侵部分,有二十九部。[5]到战国时代,冬部从侵部分化出来,有三十部。这里着重列举古今韵不同的联绵字加以分析。

“窈窕”(《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形容女子文静娴雅。《方言》卷二:“秦晋之间,美心为窈,美妆为窕。”把“窈窕”认为是两个单音词,实为不妥。《毛传》“窈窕,幽闲也。”“窈”,幽部、影母;“窕”,宵部、定母。按照上古音韵,为非双声叠韵联绵词。但“窈窕”一词已经沿用至今,我们按今音分析,“窈”音yǎo,“窕”音tiǎo。叠韵联绵词。

“芣苢”(《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芣苢”指车前子。“芣”,之部、并母;“苢”,之部、馀母。叠韵联绵词。

“虺隤”同“瘣颓”(《周南·卷耳》),“我马虺隤”。“虺隤”形容马疲惫不堪的样子。“虺”,微部、晓母;“隤”,微部、定母。叠韵联绵词。

“朴樕”(《召南·野有死麕》),“林有朴樕”。“朴樕”指小树。“朴”,屋部、并母或帮母;“樕”,屋部、心母。叠韵联绵词。

1.3双声叠韵联绵词

“辗转”同“展转”(《周南·关雎》),“悠哉游哉,辗转反侧”。“辗转”形容翻来覆去睡不着觉的样子。“辗转”皆属于寒部、端母。双声叠韵联绵词。

“蔽芾”(《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剪勿伐”。“蔽芾”形容小的样子。“蔽、芾”皆属于月部、帮母。双声叠韵联绵词。

“晛睆”(《邶风·凯风》),“晛睆黄鸟,载好其音”。“晛睆”形容鸟声清和婉转的样子。《说文》“晛,出目也。”《字汇》“睆,美好貌。”“晛、睆”皆属于寒部、匣母。双声叠韵联绵词。

“绵蛮”(《小雅·绵蛮》),“绵蛮黄鸟,止于丘隅”。“绵蛮”形容小鸟的样子。《毛传》“绵蛮,小鸟貌。”《广雅》“绵,连也。”《说文》“蛮,南蛮也。”“绵、蛮”皆属于寒部、明母。双声叠韵联绵词。

“燕婉”(《邶风·新台》),“燕婉之求,籧篨不鲜”。“燕婉”指美好的人或美好的样子。“燕”,寒部、影母;“婉”,寒部、影母。双声叠韵联绵词。

1.4非双声叠韵联绵词

“雎鸠”(《周南·关雎》),“关关雎鸠”。“雎鸠”是水鸟,又名王雎。“雎”,鱼部、清母;“鸠”,幽部、见母。非双声叠韵联绵词。

“颉颃”(《邶风·燕燕》),“颉之颃之”。“颉颃”指鸟向上向下飞。“颉”,质部、匣母;“颃”,阳部、溪母。非双声叠韵联绵词。

“蒙戎”同“尨茸”、“蒙茸”(《邶风·旄丘》),“狐裘蒙戎,匪车不东”。“蒙戎”形容蓬松的样子。《说文》“戎,兵也。”“蒙”,东部、明母;“戎”,冬部、日母。非双声叠韵联绵词。

“琐尾”(《邶风·旄丘》),“琐兮尾兮,流离之子。”“琐尾”形容少好的样子。《毛传》“琐尾,少好貌。”“琐”,歌部、心母;“尾”,微部、明母。非双声叠韵联绵词。

2.需要注意的问题:

联绵词在分类时一方面要严格依据古音韵划分类别,另一方面还要依据词的意义与声韵相结合,才能准确定类。具体情况如下。

2.1.有些词在形式上类似于联绵词,但是通过语义分析,并不属于联绵词。

“婉娈”(《齐风·甫田》),“婉兮娈兮,总角丱兮”。“婉娈”形容年少而美好的样子。《毛传》“婉,少貌。娈,好貌。”又“婉”(《郑风·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扬婉兮”。《毛传》“婉然,美也。”《说文》“婉,顺也。”顺与美同义。故“婉”是一个单音词。又“娈”(《邶风·泉水》),“娈彼诸姬,聊与之谋”。《毛传》“娈,好貌。”故“娈”是一个单音词。“婉娈”是联合复合词。

“萋斐”(《小雅·巷伯》),“萋兮斐兮,成是贝锦”。“萋、斐”指花纹交错的样子。《说文》“斐,分别文也。”“萋斐”是同义复合词。

“挑达”(《郑风·子衿》),“挑兮达兮,在城阙兮”。“挑、达”指独来独往的样子。“挑达”同义复合词。

“崔嵬”(《周南·卷耳》),“陟彼崔嵬,我马虺隤”。“崔嵬”形容山石高耸而不平的样子。《说文》“崔,大高也。”《说文》“嵬,高不平也。”“崔嵬”联合复合词。

“町畽”同“町疃”(《豳风·东山》),“町疃鹿场”。“町畽”指屋旁的空地,特别指被野兽践踏出来的空地。《说文》“町,田践处曰町。”《说文》“疃,禽兽所践处也。”“町畽”同义复合词。

2.2联绵词的分类,由于古今语音不同,可能类属也不同。陆宗达、王宁指出:“联绵词的语音结构就其原始状态说来,或双声、或叠韵,它的词义发展常伴随着有规律的音转。”许嘉璐提到:“这里所说的双声叠韵,是就古音而言的,我们不能以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系统去判断联绵词的声与韵。”《诗经》时代的语音属于上古音韵系统,因此要按照上古音韵来分析联绵词的类别。沿用到今天的联绵词,或也可按照今音归类。

“邂逅”,属于上古匣母,双声联绵词。而按今音的声韵系统,“邂逅”为非双声叠韵连绵词。

“窈窕”,“窈”,上古幽部、影母;“窕”,上古宵部、定母。在《廣韵》中同属效摄。而按今音的语音系统,“窈窕”韵母相同,为叠韵联绵词。

“匍匐”,属于上古并母,双声联绵词。而按今音的声韵系统,“匍匐”为叠韵联绵词。

刘芹认为:“《诗经》联绵词数量统计,前辈学者得出的结果不一,大抵与诸家对联绵词认识及判定标准把握不同有关。”[6]根据音节紧密连缀,不能拆开的原则,对《诗经》联绵词进行系统、详尽地分析,得联绵词71个,其中双声27个,叠韵27个,双声叠韵5个,非双声叠韵12个。

语音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有自己的发展、变化规律。分析语音,要弄清楚古音和今音的发展脉络,语音发展过程中的规律。这样,在辨析联绵词时,才会有更清晰的定位。

参考文献

[1]何九盈.中国古代语言学史[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256

[2]易国杰、黎千驹.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38

[3]陈振寰.诗经[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3:3

[4]王力.诗经韵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5-22

[5]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2004:74-82

[6]刘芹.诗经联绵词语音研究.殷都学刊[J],2012,4:98

(作者单位: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猜你喜欢
诗经
《诗经》中走出的“庄姜”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诗经·邶风·击鼓》
《诗经·郑风·野有蔓草》
遇见最美的《诗经》
小心翼翼
《诗经》研究七十年管窥
巧用《诗经》解难题
“啡”我思存
房县让“诗经文化”唱响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