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课外阅读对初中英语阅读的促进作用

2019-09-10 06:04阮佳雯
新教育论坛 2019年29期

阮佳雯

摘要:閱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占据重要的作用,在中高考中比分也较重。然而学生平时的阅读量大多达不到所要求的量,对所读文章的理解也不够深入。本文从整本书英语阅读角度出发,分析了一堂读后精讲课,探讨了整书阅读对英语阅读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秘密花园》;主旨理解;技能提升;情节预测

一、引言

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最常用手段,也是外语学习者获得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因此,阅读教学在中学英语的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在中高考的考查中也占重要比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育部,2012)对学生语言技能分级标准五级能力目标的描述中明确指出:“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能读懂相应水平的常见体裁的读物;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能利用词典等工具书进行阅读;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

根据这一要求,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阅读课时中增加自主阅读的时间,让学生能充分地累计阅读的量。但是,事实上,由于课时原因,大多数教师在英语课堂上还是将重点放在语言知识的讲解,课堂总体偏应试,学生自主阅读时间被压缩,阅读课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等。在阅读完成之后,教师能用一两节课的时间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拓宽思路,那么效果就能更好。下面,笔者将听到的一堂整本书课外阅读课为例来谈谈如何通过对整本书的阅读来帮助学生提升理解,提高阅读。

二、课例分析

本堂课的阅读材料取自黑布林英语阅读系列丛书初二年级的其中一本《秘密花园》(The Secret Garden),这堂课主要从四个方面来看学生对本书的理解,即背景(Background),人物(Characters),情节(Plots),理解(Understanding)。

1、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从本书的作者出发,其实学生对本书作者的了解并不多,但教师在设计时巧妙地加入了一个环节,即将作者的经历和本文女主人公Mary进行了对比,并让学生思考两者的相似之处。

2、人物分析

教师主要对本书中的两个主要的人物进行了分析,在分析时从外貌、性格方面入手,让学生在原文中找出支持观点的例句,这一设计很好的与课程标准中“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这一要求相结合,既让学生在阅读原文时有深度思考,也在提出性格方面的关键词时回到原文去获取具体的信息。

比如说,在分析女主人公Mary刚开始的性格时已经总结出几个关键词:cross, selfish, lonely, sad, spoilt等,除了回到原文寻找支持信息外,还继续深挖这背后的原因,如继续向学生提问Are these problems from herself? What are the possible reasons for her problems? (Father…/ Mother…) What do you think of her mother? 在这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思考后,又问到学生自己的母亲,让学生在运用英语的同时也加深对父母的爱,让学生在锻炼英语口语的同时加强了情感教育。

3、情节探讨

从故事的开始(beginning)到高潮(climax)再到结尾(ending),教师重点处理了对本书的最关键部分,即让所有人物发生性格转变的转折点(turning point),找到了进入秘密花园的钥匙。这把钥匙不仅仅是打开一座花园大门的钥匙,更是打开人心扉的关键,在花园劳作以及人与人相处之后,几个书中的主角都获得了新生,性格方面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在对该部分设计时,取了一个点让学生思考,即What’s the magic in the garden? Do you believe in magic? 在学生回答后点出主旨,相信自然的力量,友谊的力量以及希望的力量。

4、深度理解

在该部分,是对本书主旨理解的升华,是检测学生在读完这本书之后的所思所感。教师在这本书设计的环节都是围绕本书主题来的,例如,用书中所出现的the fox cub,the new-born lamb以及green buds让学生想出其中的象征意义(symbolic meaning),用这些来暗示新生命。 通过这些活动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一次次地对本书的主旨进行深度的理解。在本课最后,让学生充分运用想象力,来思考情节What will happen to these characters twenty years later? 学生在理解了本文的主旨之后再以自身为其中主角,组建一个情景并进行对话,不仅训练了口语的能力,也很好地预测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符合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要求。

三、整本书课外阅读的几点教学反思

1. 整本书课外阅读不仅要注重学生读的过程,更要注重读完之后对本书主旨的理解。

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最重要的课型之一,阅读理解也是学生平时错误率较高的题型。但是教师在上阅读课时更加注重阅读课文中的知识点讲解以及对原文的背诵,在阅读课上,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很少,所以学生的阅读量始终不能达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15万字。针对这种情况,整本书阅读就显得非常有必要。格列佛游记中作者用了讽刺的手法和虚构的幻想写出来的离奇而荒诞的情节,深刻地反映出了当时英国议会中的党派斗争,统治阶级的昏聩腐败,对殖民战争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同时歌颂殖民地人民反抗统治者的英勇精神,这些主旨都是需要读完整本书之后才能思考得出。

2. 整本书课外阅读对听说读写各项语言技能的提升都有帮助。

在阅读平时的教材或者阅读理解文章时,大都以做后面相应的选择题为目的,这样的话要提升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其他能力,就非常困难了。教师在课上要补充背景知识和故事的其他情节,就有可能课时上不充裕。现在市面上的课外阅读类书籍都有相应配套的听力网站或者光盘,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提高听力能力。

3. 整本书课外阅读对培养学生预测故事情节和可能结局的能力有帮助。

目前中高考英语阅读理解中,容易出现这类题型:What would be the end of the story?或者What may happen after the last paragraph? 这类题型就要求教师在平时阅读训练时注重学生预测故事情节的能力。比如在秘密花园这本书中,在学生阅读完前面几个章节,主要人物都出场后,教师帮助设置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人物性格是否会发生变化?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最后故事会以什么样的情景来结尾?秘密花园在本书中有什么作用?

四、结束语

阅读整本英文书籍对中学生来说并不困难,学生可以借助书后列出的词汇表或者词典进行阅读,读完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可进行思维的深度加工和综合能力的提升。不过,要做好指导,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师生要共同阅读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Frances H. Burnett: 《黑布林英语阅读·秘密花园》,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8;

[2]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7页;

[3]译林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八年级下册》,译林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