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背后

2019-09-10 21:04周洺竹
新教育论坛 2019年28期
关键词:创造力小男孩男孩

周洺竹

两个小男孩在森林里碰到一只凶猛、愤怒的灰熊,朝他们冲过来。第一个孩子有高智商,成绩很好,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老师们都认为他很聪明,他的父母也认为他很聪明,当然,他也认为自己很聪明。第二个孩子并没有那么高的智商,成绩也没有那么好,在老师的眼中也不太受喜欢,有些人觉得他有点不落俗套、不太合群,其他人根本就认为他是个怪人。

当灰熊冲过来时,第一个孩子估算了熊的速度及他们之间的距离,他居然算出熊要花17.9秒才能追上他们。显然这个男孩真是聪明极了。这个男孩回头看他的同伴时,他惊奇地发现,他的同伴脱下登山鞋,换上了跑鞋。

“你真够笨的,”第一个男孩说,“我们不可能跑赢灰熊。”

“很对,”第二个男孩说,“但是我只要跑赢你就可以了。”

第一个男孩被熊吃掉,第二个孩子跑到安全的地方了。

《逃离灰熊》

这是选自《不同凡响的创造力》里的“为什么创造力很重要”中的一则小故事。作者借用了这个故事来说明创意的重要性——如果要成功,无疑需要大量的创造力才有可能。

的确,在当今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语)。而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要依靠创新。进一步说,创新的关键就在于人才,人才是拥有创造力的主体,教育是其主要的实现途径。这些年来,随着与国际交流的日益密切,社会各界人士逐步发现了创造力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视,并强调创造力在教育当中的比重。国家也相继提出一系列发展战略,比如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等,希望借此来推动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建立创新型国家。

进入21世纪,针对科技技术的迅猛势头来说,这是非常审时度势的决策,教育界更是掀起了大谈创造力之风。然而,提升了创造力,提高了科技和经济,对我们国家、国民来说,是不是就算进步了呢?

当笔者开始读这个故事的时候,随着故事的发展脉络,自己也在想这两个小孩子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呢?随着第二个小孩子换上了跑鞋,说了一句“我只要跑赢你就可以了”,着实让笔者吃了一惊!谁说第二个小孩子笨,智商低,在这么紧张的时刻,还能想出这么惊人的对策来。不知你是否会同样觉得第一个孩子很聪明,但是第二个孩子更聪明,聪明得很有创意呢?可是继续深读下去之后——第二个孩子跑赢了第一个小男孩,到达安全的地方,而第一个男孩被熊吃掉了——却怎么也提不起精神来。

有的人认为这仅仅是个小故事而已,可是我却认为,把这个小故事放在了书中,它就不仅仅只是一个听着好玩的小故事了,而是被作者赋予了新的含义,成为一个例证,有了一定的教育意义。在大家看来,第一个具有很强的运算能力的孩子,真的是学习很好,在那么紧急的时刻,还能迅速计算出来熊要花17.9秒才能追上他们。但是与另一个男孩相比起来,却略显逊色了些。第二个男孩确实是机智灵敏,在困难来临的时候,虽然分析问题也很关键,但是他能够分清主次、分清急缓,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去解决问题上,从这一方面出发,第二个小男孩值得表扬和赞赏。然而从道德价值层面上看,第二个小男孩抛弃了他的伙伴,以第一个小男孩的性命为代价赢得了自己的安全,难道我们也要表扬不论是什么样的创意,即使是损害别人的利益,只要能保证自己的利益,就可以大胆地去实现吗?如果是这样的话,笔者会想我们的创造力教育是失败的。以人性的牺牲,道德的泯灭,文明的退步为代价,实在是太大了!写到这里,笔者在想是否有两全之策?为什么这两个小男孩不联合起来共同脱离危险呢?

在这个生活节奏加快的时代,我们必须绷紧神经,提醒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否则落后就会被代替,被淘汰。无论如何,在时代的浪潮里,在社会的大环境下,我们再强大的个人力量也是渺小的。然而两个、三个….更多个聚集在一起呢?我想情况会有所改变。俗话说的好:“一根筷子容易截断,一把筷子却很难”。我们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其不同于别人的优势。如果我们把各自的长处结合起来的话,必定会更加强大,挫折不会轻易地将我们摧倒,我們克服挫折、战胜困难的成功几率也就会越高。同时也更容易获得自身利益的满足,集体的合作与交流会促成一种信息的交换与延伸,拓宽知识面,使其闭塞的思路开阔起来,从而更好得促进创造力的迸发,塑造我们独特的个性创造。

教育在于培养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的社会人,能够走出校门后为国家为社会做出点成绩,同时必须要让学生能够明确每一个人都是集体中的一部分,应在集体利益允许的范围之内追求个性创造、个人利益。目前,我们的教育太过于重视最终的结果,而忽略过程中个人品行的塑造,会造成学生重视个人高于集体,滋生利己主义的强势增长,甚至会纵容恶劣行为的衍生。创造力教育的背后,我们同样也不能忘记道德的力量。创造力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就仅仅追求有高创新人才的话,我们的人才教育之路势必会偏离轨道,走入死穴。

第一个小男孩的死让笔者有些寒心,笔者反问自己社会真的是如此险恶吗?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培养这种“高创造”的泠漠之人吗?我们的最终目标不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吗?我们不是正在倡导和谐社会吗……我们不能丢掉作为人的特性,我们不能像小猴子一样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只有把创造力与人格特质“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教育之路才能走向康庄大道。

猜你喜欢
创造力小男孩男孩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扶起小男孩
小男孩
激发你的创造力
亲爱的“老男孩”
激发你的创造力
这才叫指尖上的智慧
谁救了比丘国里的小男孩
差不多男孩
瓶中妖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