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祛暑巧过伏天

2019-09-10 07:22
祝您健康·养生堂 2019年7期
关键词:苦夏胃肠高温

王玉光

北京中医医院呼吸科主任兼肺病研究室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擅长治疗感染后咳嗽、慢性咳嗽、肺间质纤维化、难治性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以及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等疾病。

门诊时间:周一、周三上午,周二晚间(特需),周五下午(杏林苑)

每年进入7月后,就到了所谓的“暑伏”。暑伏是炎热的代名词,中国俗语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所谓“伏”,是说夏天阳气最盛时,阳气逼迫阴气伏于地下。一般情况下夏至之后即为入伏,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初伏和末伏各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暑伏”共三十天或四十天。

暑伏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潮湿、闷热的日子。随着气温节节攀高,各类健康问题也接踵而来。中医有词称“苦夏”,即形容人们在高温高湿的暑伏时节出现的包括乏力、倦怠、周身困重、心烦易怒、食欲不振在内的种种不适,直至处暑时节,气温逐渐下降,苦夏症状才能逐漸消失,这与高温潮湿对人们身体各个器官的损伤有关。

暑伏对人们有哪些影响呢?根据气象学资料显示,暑伏季节的特点一是高温,二是高湿。高温损伤中枢神经则出现胸闷、气短;高温影响到心血管系统则导致心慌、呼吸急促,出汗增多,相应尿量减少,尿液发黄;在夏天体表的血管开放得过多,会导致胃肠供血减少,消化液、消化酶分泌相对不足,就会没有食欲。因此苦夏症状和暑伏季节暑湿相合的特点密切相关。

进入伏天,因为中暑而去医院看病的人也越来越多。王玉光主任介绍,在潮湿闷热的暑伏季节,中暑通常由以下两方面因素导致:一是产热过多,二是散热困难。因此容易中暑的多是长期暴露在太阳下又需要做体力劳动而产热较多的人,如交通警察、建筑工人、快递员、邮差等;此外,肥胖患者、老年人、心血管病患者、重度烧伤患者,因体内热量不能及时散发,也容易中暑。中暑根据严重程度分三个阶段,分别是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发展到最严重的热射病阶段时,人的主要生命器官如脑、心、肝、肾和肌肉会受到损害,表现为持续高热、心动过速、持续昏迷、尿少、肌肉疼痛或呼吸急促。如果不及时救治,热射病的死亡率高达40%。

那么,暑伏天该如何保健呢?

从外部环境来看,夏季上午10点到下午3点左右是太阳最毒、地表温度最高的时间段,在这段时间里尽量减少外出,避免接受太阳辐射,可减少暑伏天气对人们健康的影响。

从内部散热来看,暑伏季节,当体内产热过多,潮湿和低风速等环境因素又严重影响汗液蒸发时,人体的产热和散热平衡会被打破,从而导致体温调节出现问题。因此为了祛暑,应找到改善人体散热的方法。

影响散热的因素除了温度、湿度、风速外,还有介质,比如接触凉水、冰镇瓜果后,会感觉凉爽,这是介质的传导作用。这些介质可以有效地加快热的传导,但这种散热方式是局部的而不是全身的,有时会损伤局部和内脏的血液循环,因此也有潜在的危害。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通过冲凉、吹空调、吹电风扇、扇扇子、使用除湿器等方式祛暑,尤其是空调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但空调在带来便利、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新的名词——空调病。

中医所说的中暑有阴暑和阳暑之分,暑月受热叫作阳暑,暑月受凉就叫作阴暑,空调病即为典型的阴暑病。

除了通过定期清洗空调,预防感染性疾病发生,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预防空调病的发生:

暑伏时节,室内外的温差为7℃~10℃时,有助于人体适应从室外高温到室内低温的刺激。即若气温为36℃,室内空调设定为26℃已经足够。

密闭之后,空调导致室内的空气循环空间比大气循环小得多,空气的污染也相对较大。一般情况下推荐空调开三个小时左右就要暂停一段时间,打开屋内门窗,使空气流通。

小孩睡觉时应盖住肚皮,老人则因为容易患关节炎,衣物最好盖过关节。选择保暖但又透气的衣着为佳。

即使身处空调房内,也应适当活动至微微出汗,目的是帮助身体散热,锻炼其对暑伏的耐力。

暑伏天很多人容易患上热伤风,这又该怎样处理呢?

王玉光主任介绍,暑湿感冒大多为阴暑感冒,包括贪凉导致的以发热和咳嗽为主要症状的空调病,以及饮冷导致的以恶心、呕吐、腹胀为主要症状的胃肠型感冒。由于病因和症状不同,在选择药物时也应注意鉴别。阴暑感冒的核心在于热和湿的矛盾,因此要选择散表寒、清暑湿、健脾胃的感冒药。

市面流行的几种感冒药中,藿香正气液基本上没有清热的功效,它主治胃肠型感冒;十滴水的成分包括大黄、干姜等,主治胃肠症状较重的阳暑感冒;双黄连主要针对以嗓子疼为主的风热感冒;感冒清热冲剂虽然名为清热冲剂,但它的清热作用很弱,散表寒的作用较强,其成分中的苏叶、葛根、桔梗、白芷、荆芥都具有散表寒、化表湿、和胃的功效,因此暑伏时节,感冒清热冲剂可以说是治疗空调病最好的药物。

防暑和胃饮是由北京中医局专家研究的用于预防空调病发生的代茶饮,在其四种原料中,藿香、香薷具有祛暑、解表、化湿、和中的功效,穿心莲可用于清热燥湿,生姜则可以和胃止中。将其组合在一起,对空调病和胃肠型感冒有很好的疗效。

此外,每年夏季热售的三伏贴也被证明对预防冬季可能发生的呼吸系统疾病有很好的效果。在三伏天,人们的肺脏气血通畅,使用三伏贴可以使药效更容易深达脏腑,因此三伏天是治疗、调整肺脏疾患的最佳时机。但应注意最好在每伏的前三天进行敷贴,三天内不要洗澡及食用膻、腥、刺激性食物。此外,口疮、便秘、咯黄痰、咯血患者或明确患有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不适合三伏贴这种疗法。

(编辑    宋    瑾)

猜你喜欢
苦夏胃肠高温
全球高温
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胃肠外科患者临床效果
望火兴叹
做好功课,不再苦夏
苦夏
“烤”问城市
空腹
胃肠病糊上就好
苦夏验方三则
“苦夏”不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