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教学效率提升策略

2019-09-10 07:22刘红梅
家长 2019年7期
关键词:教师应中学生探究

刘红梅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学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课程彰显其科学性、系统性、教育性,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广泛应用。教师作为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引领者、点拨者与指导者,要从中学数学教学的实际出发,在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探索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策略,着力提升中学数学教学效率。

一、激发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一)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亲其师,信其道”,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激发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作为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分析、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爱好、兴趣、特长,教师应关心、爱护学生,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数学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与困惑,教师应时时刻刻为学生着想,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用真诚之心与学生进行沟通。教师应用自身的热情去温暖学生,一个微笑,一句温暖的语句会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就是他们的“贴心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能让中学生体验感悟到数学学习活动中的平等、民主、尊重与信任。

(二)新课伊始,激发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新课伊始的导入环节对激发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中学生学习数学的驱动力量。教师应设法将学生的“兴奋点”聚焦起来投入数学学习活动中,因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动机与求知欲望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往往受制于兴趣。恰如其分、新颖鲜活、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会深深地吸引学生学习数学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对数学学习的渴望。比如,教学《等比数列》时,教师可以利用《棋盘上的麦粒》这个印度传说进行导入,让学生在饶有趣味的传说故事中产生对“等比数列”学习的强烈兴趣。

(三)搭建成功舞台,激发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就动机是学习活动中一种极其重要的学习动机。一个人不断获得成功,其学习兴趣毫无疑问也会不断发展、不断巩固,学习效率与学习兴趣彼此促进。显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给学生搭建成功的舞台,能让学生获得数学学习上的成就感,继而激发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应珍视学生的这种特殊性,重视学生间的个别差异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成功。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为学生呈现数学问题,让中学生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中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功感。

在剖析重点、突破难点、强调关键点时,教师可以将相关问题转化为若干个由浅入深的小问题,再依据学生数学学习的实际发展水平去完成相应层次要求的问题,这样学困生可以解决些基础性的问题,中等生可以解决些中等难度的问题,学优生可以解决些拓展延伸性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实现“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每一位学生在数学上都获得不同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满足,从而在浓厚兴趣的支配下继续投入数学学习活动。

二、鼓励中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数学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现代学习方式。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鼓励中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去学习数学。

(一)构建数学学习情境,激发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动机

自主学习更彰显学生的自主性,自主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获取、自主构建、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为中学生努力构建自主学习的情境,以激发中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热情。比如,教学《等比数列前几项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趣味性的问题情境,用多媒体课件呈现相关的数学问题,当然这样的数学问题需学生用“等比数列前几项和”的知识才能解决,这样的趣味性问题情境能激发中学生探究数学的欲望,可以让中学生自主去解决,当自己无法解决时,教师就可以引领、点拨、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中将问题予以解决。在这样的趣味性问题情境下学生会自始至终保持高昂的情绪,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将数学课程推向“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二)在教师的循循诱导中让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数学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点拨者与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导航员”,在数学教学中应循循诱导学生去自主探究。

1.引导中学生从教材(文本)中自主合作探究数学。

教师应引导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材(文本)的相关知识后,解决数学学习中遇到的新问题。比如,《等比数列前几项和》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主合作探究教材上的相关知识,再用教材上的相关知识合理地去解决“等比数列前几项和”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教材中走出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以培养中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2.引导中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自主合作探究数学。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是新课程倡导的数学教育目标之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去折数学、摆数学、剪数学、拼数学等。比如,立体几何的教学中不少问题可以讓中学生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等将立体几何的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直至将问题解决。

三、鼓励大胆质疑问难,培养中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题,多疑、多问、善问,在疑中求进,在问中求新,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的关键处发问,在重点难点处发问。值得一提的是,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是培养中学生质疑能力的一个重要方式。比如,在论证一个命题的真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的方式,从对立面去论证命题。若学生能对对立面的论证结果产生大胆质疑,则同样可以得出正确的答案。

总之,中学数学教学的效率提升的策略多种多样,教师可以通过激发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通过鼓励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大胆质疑等方式、方法去提升其效率,以促进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培养中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促进中学生良性发展。

(责编  孟 飞)

猜你喜欢
教师应中学生探究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设问引导探究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生物教师应如何进行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