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读”为小学语文教学增光添彩

2019-09-10 07:22张晓霞
家长 2019年7期
关键词:课本语文课堂情感

张晓霞

悠悠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以文字的形式一直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小学作为学生启蒙教育的第一阶段,在塑造学生性格与行为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美读”作为文字从“形”到“声”的一种表达方式,承担着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与表达能力的重任。小学语文则是学生接触优秀中华文化的第一门课,通过语文课堂的学习让学生建立对课堂的浓厚兴趣,通过将“美读”与语文教学将结合,是文化与优美表达方式的完美结合,“美读”一定会为语文教学增光添彩。

一、从“美读”中逐渐感知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一种有效了解课本的方式,一篇课文初次学习一般会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遍阅读,粗略了解文章内容;第二遍阅读,精细阅读,用心体会文章细节;第三遍,诵读,即大声朗读课文。在当下的语文课堂中,绝大多数都是以这“三步走”的方式进行授课,其中教师最为重视的便是第二个步骤——精细阅读,教师往往忽略或者轻视第一和第三步骤。想要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课文中蕴含的感情,其实只有通过不断地朗读,在朗读中不断体会,而“美读”则是朗读的一种升华形式,带着情感去朗读,被叶圣陶老先生称之为“美读”,在朗读中带有情感,在朗读中体会课本中人物的情绪变化,通过想象体会场景所蕴含的感情。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美读”的方式,体会课本中的感情,例如,在列夫·托尔斯泰写的《穷人》中“‘他现在在哪儿?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她一面自言自语,一面在胸前画着十字。”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先“美读”前文中温暖的小屋,以及屋外轰鸣的波涛,体会两种环境所形成的对比与作者所寄托的情感。再重点品读桑娜自言自语的话,体会其中桑娜对于出海打渔的丈夫的担心,并期望他带着食物回来的迫切心情。这些人物的内心情感并不是单靠精读能够体会出来的,而是要通过“美读”让学生站在人物的角度,身临其境,去体会人物的内心。

教师将“美读”方式教给学生,带来的不仅是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掌握,更是提高学生对于其他事物的感知能力,让学生对于语文课堂保持高积极性。教师通过不断丰富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语文的美感、文字的艺术,在启蒙阶段为学生打好一个感知情感的基础。

二、探求“美读”方法,提高“美读”技巧

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渗透“美读”的方式与技巧,面对小学生,教师也要设身处地考虑,学生的理解与接受能力不及成年人的水平,在授课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要通过音调、节奏、语气、环境等各个方面教授学生“美读”的技巧,在课本中寻找简单的课文在课堂上集中让学生进行展示或者通过互联网寻找优秀朗读者视频供学生观看,并从中提取关键点教授学生。教师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一定要传达一个非常重要的点:控制时间,一个好的“美读”者,对于时间的把握是非常准确的,对应不同的情绪,选择不同的语速,例如在《祖国,我终于回来了》一文中,钱学森到达北京的第二天,就带着全家人来到天安门广场。望着雄伟的天安门城楼,他激动地说:“我相信我一定能回到祖国,现在我终于回来了。”这里钱学森老前辈海外漂泊数年,终于回到祖国,面对百年建筑,老前辈内心是激动、喜悦的,对于自己海外漂泊的艰辛终有成果的多种情感交织在一起,这时的語速就应该放慢,用微微颤抖的声音进行“美读”。通过对语速的把握,可以让感情有充足的准备空间,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在“美读”的过程中不断体会文章中人物的情感。

通过传授“美读”方法,让学生在练习中找到适合自己音域的“美读”方式,增强课堂学习效果,掌握了这些学习方法,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帮助学生在待人处事的过程中理解对方的感觉,增强学生换位思考的思维模式,确立正确的思维价值观。“美读”让小学语文课堂成为一个养成课堂,在启蒙阶段就养成良好的习惯于思维,让教师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三、“美读”与形体的结合

阅读文章中的故事情节或者人物时,人物在文章中通常是带有行为的,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通过形体的探讨,进一步确定人物的性格与情感,通过形体的表达,将流于书面的文字形式转化为声与形的结合体,学生更能在脑海中构想出画面。有了画面,结合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学生能够深层次地解析人物,并通过自己反复“美读”,对自己的感想进行对比,比较每一次自己是否对于人物的情感的捕捉有所变化,让学生在“美读”中不断自我学习,养成举一反三的好习惯。例如在曹植的《七步诗》中,“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一句中,曹植在与曹丕的交谈过程中,心中充满了悲伤的情绪,并不断踱步。通过教师对人物与环境的介绍,让学生带着形体动作进行“美读”,体会其中人的心情变化与剑拔弩张的环境,让学生充分了解文章,并结合记忆达到背诵的效果。这才是小学语文课堂上“美读”的精髓所在。

当然,授课教师还是要有一定的耐心,因为小学生还处于好奇心强、耐心不足的年龄段,在授课的初期,学生的学习热情是非常高的,但久而久之,学生会逐渐对这种教学方式失去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一段时期内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这不仅能提高学生在课堂上对于知识的学习程度,更能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养成一种良好的心态。通过“美读”锻炼学生形体的表达能力与耐心程度,让“美读”成为语文课堂学习的一种常态。

“美读”作为一种新的课堂模式,让小学语文的授课方式更加多样化,让诵读不再死板,而是充满活力、充满朝气的课堂艺术。这也要求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去体会阅读带来的快乐,而不是教师一味追赶教学进度进行填鸭式教育,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美读”让学习变得更加充实,让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大大提高,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通过“美读”与他人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的成长环境更加符合素质化教育的目标。“美读”也要求授课教师本身有一定的知识水平,不仅仅是课本知识,更多是教授学生体会他人、换位思考的思维模式。通过“美读”让小学语文的课堂充满朝气蓬勃的青春色彩,还给学生一个活跃的课堂,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积累思维意识,让“美读”为小学语文课堂增光添彩。

(责编  杨 菲)

猜你喜欢
课本语文课堂情感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情感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台上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