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

2019-09-10 07:22赵智东
家长 2019年7期
关键词:图形效率探究

赵智东

自新课改理念提出后,小学数学教师在改革中探索课堂新的组织形式,传统单一、被动授课形式成为历史,出现调动、发挥小学生主动性、积极性新式课堂教学方式,如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等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同时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中追求高效率、高质量的数学教学。

借助于高效课堂,教师扭转了传统数学中知识点多、讲课时间不够的不利情况。在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教师转变课堂角色和观念以更好地完成授课。教师根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遵循他们的认知心理,结合已有生活经验开展授课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散他们的数学思维。在此背景下,我结合目前小学数学现状,就如何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展开讨论,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創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小学数学课前设计中,问题情境能够引发学生探究欲望,把每个学生都带入课堂之中,以便更快地发现数学知识、探索学习奥秘,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运用数学知识。创设一个好的问题情境是一节课是否可以高效开展,是否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这有助于使其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巨大价值,体会到生活中数学的存在,意识到数学的重要性。

在讲解“倍数与因数”时,我问道:“同学们,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很多关系,在这节课我们的关系是什么?”学生回答道:“你是我们的老师,我们是你的学生,我们相互依存。”我说道:“对,其实在数学中,数与数之间也存在着很多关系,我们这节课就来探讨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和因数关系吧!”紧接着,我展示了情境图,学生根据内容,列出算式:3×8=24或8×3=24,引发他们思考看算式中每个数字表示的意义及分别叫什么。这种生活化情境问题导入促使学生迁移类比进入课堂学习状态,降低他们学习的难度,提升本节课学习效率和质量。

二、开展探究,提升能力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内心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他们通过实践来掌握数学知识,产生数学兴趣,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在新课改观念指导下,教师注重实践引导学生动口说、动脑想,这有助于从感性知识到抽象内容的转换,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数学的乐园中有所学习、有所提升。自主探究活动是新课改教学的一大特色,广大数学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来体会和领悟数学教材中的知识,体会到数学中的精神价值,树立学好数学知识信心,从而有效提升课堂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在讲解“三角形面积”时,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设计采取动手实践的方式来带领班级学生探究面积公式计算方法,掌握和理解其中的推导过程,结合学习内容来提升应用能力,解决遇到的问题。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我拿出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模型(其中分别有钝角、直角和锐角),要求每个人动手拼一拼、摆一摆等活动来交流,看如何拼、怎样拼成图形,探讨两个相同三角形究竟能拼出什么图形,如何计算拼出的图形面积。班级学生努力进行探究,看能够拼成什么样的图形,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动手拼图完成后,学生的作品呈现出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等多种图案,这也为继续学习打下基础,使每个人在良好氛围中学到知识。

三、多媒体教学,提高效率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师的好帮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来开展和实施课堂教学活动,使每个人从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教师快速带领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再适度提出问题引发他们的思考,从而产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在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即,教师在课堂中非常投入地讲解,学生却感到很难听懂甚至出现厌恶的情绪,或者做其他事情,这主要由于教师未能激发学生兴趣。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师可以通过声、光、色、形等来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多种方式刺激感官使他们产生浓厚兴趣来提升效率。

在讲解“轴对称的再认识(一)”时,我通过运用多媒体出示几种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图形来引发学生兴趣,与他们共同观察图形的特点。在情境导入后,学生要拿起准备好的模型以小组为单位来讨论手里的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找到判断的标准。在讨论完成后,大多数学生能够自主总结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有部分学困生不能总结出来,此时,教师带领他们加强知识理解,深入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确保不丢下任何一个人。在讲解过程中,教室中的多媒体软件也在展示图形的对折,学生直观、清晰地认识和了解图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大大激发了感官,有效提升了课堂学习效率。

四、重视总结,形成体系

教学总结已经是小课堂数学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总结时,教师指导学生依据逻辑顺序来总结知识,便于他们加强教材的理解,加快对知识的吸收。此外,课堂反思也是日常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师自我成长的关键因素。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结合本节课教学深入开展自我反思,从侧面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在以往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在上完课后无所事事,这种状态缺乏记录课堂得失,更缺乏对教学实践内容的反思和感悟。通过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反思和总结,教师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深入了解实际学习学情,确保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最好、最优状态。

在讲解完“分数的意义”后,学生在教师带领下做思维导图,可以划分为五部分,即定义、组成与分类、基本性质、加减运算、大小比较等等。学生依据这些内容画出思维导图,找到知识点间的联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借助于课堂总结,学生能够内化知识,构建自身数学系统,发展数学学习能力。

五、结语

总之,小学数学要注重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结合实际学情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使每个人在快乐中学习教材知识,体悟到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发展数学思维以形成知识体系。

(责编  张 欣)

猜你喜欢
图形效率探究
“慢”过程 “高”效率
设问引导探究
选用合适的方法,提升解答选择题的效率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聚焦立体几何命题 提高高考备考效率
分图形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
跟踪导练(一)2
图形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