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板书在课堂中融合运用

2019-09-10 07:22郑荷英
家长 2019年7期

郑荷英

随着多媒体技术走进课堂,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教师不愿意革新教学手段,忽视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形象、直观、 生动,仍然依赖传统的“粉笔+黑板”;有的教师滥用课件,从网络搜索、不加选择地随意下载,这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肯定对课件感到陌生,或运用不佳;也有的教师过分依赖课件,教学囿于固定套路,束缚了学生个性发展;更多的教师则是在教学中侧重于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而忽视了传统板书,直接把课件当成板书的替代品,结果就是课堂的黑板上可能只有几个关键词,或者只有一个标题,甚至“无板书”。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有一定的优势,它能使枯燥的政治理论知识更加直观、生动,使课堂教学更具感染力。当然,适当的板书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辅助手段,它能勾画出一堂课的结构体系和知识要点,有其不可替代的教学功能和生命力。在教学过程中,若能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优势互补,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实效。

一、多媒体课件构筑情境、激发兴趣;板书启迪思维

对于初中生而言,学习的最大动力就是兴趣。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对这一学科的兴趣。通过运用多媒体的声音、图像、动化等效果来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声像资料来感知课文内容,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题。与此同时,教师在课堂讲解中适时辅以板书,有利于学生深入思考、细细品味,以达到融会贯通。

例如,在《家的意味》这节课中,教师通过播放《常回家看看》的公益广告片段,生动地呈现出家的特点,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即就被激发了,进入了学习境界。随后教师用多媒体分别展示几张春运时人们回家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你从春运时人们拥挤的身影和喜悦、期盼、焦灼等多样的神情中感受到怎样的情感,你有这样的经历吗?谈谈你的感受。”这样就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最有中国味的浓浓亲情。在讲解家庭文化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所收集的“家规”“家训”,可以临时板书关键词,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家规”“家训”的内容,说说哪些内容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成为新时期的家风。在教师讲解、学生思考表述的过程中,教师适时书写板书,一方面,能吸引学生注意力集中,并深入思索、归纳总结;另一方面,也把教学知识点精炼地呈现在黑板上,对学生学习课文内容,启发思维起着重要作用。

二、多媒体课件以简驭繁、突破难点;板书浓缩主题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在突破难点方面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它可以呈现大量图片、视频资料,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来认知和理解事物,化抽象为具体,直观性地帮助学生理解政治理论知识,这是晦涩枯燥的文字说明所不能比拟的。而枯燥的政治理论知识通过板书的形式高度浓缩化,将帮助学生记忆、消化所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自由平等的追求》这一课题时,在讲解如何珍视自由时,如果单纯用语言描述会显得十分苍白,这时换成用课件展示,播放一段新闻视频,之后引导学生思考:视频中的两位业主堵路堵门的做法正确吗?如果你是该业主,你会怎样表达诉求?学生观看视频后进行小组探讨交流。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能够理解珍惜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为了便于学生理解,也可将“自由与权利的关系”凝练成板书小结知识,这样既帮助了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也便于学生记忆。

三、多媒体课件承载信息、扩大容量;板书构建体系

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的知识点分布较为零散,却有很强的联系性,尤其在上复习课时,知识点多而杂,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构建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方面拥有一个整体的观念。同时利用课件呈现教学内容,快捷省时,承载量大,能很好地引导学生把较多的时间与精力放在知识的获取上。

例如在复习八年级下册第五课《我国的基本制度》这节课中,教师利用课件分块展示“基本经济制度”“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的相关知识和练习,集中且又便捷展示教学内容,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翻阅查找课本、板书、呈现练习的时间,同时也丰富了课堂内容,扩大了知识容量。

有时由于资料和知识的展示时间有限,很难凭记忆将各个知识点串联形成体系,给课后复习造成困难。为此教师可以设计思维导图,及时板书,帮助学生整理思路,形成知识网络。

四、多媒体课件屏显练习、反馈教学;板书引领示范

不论是道德与法治的新授课、复习课,还是练习课,都需要展示一定量、不同层次的习题,才能检测学生掌握情况。这时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屏显功能,呈现一些提示性语言或鼓励性话语,对学生学习积极性能起带动作用。而对于课堂练习中出现的容易混淆的政治术语,如“权利”和“权力”等,教师可以放大书写在黑板上,将起到很好的提醒、示范作用;对于较难的问题,教师可以板书一些关键词,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

此外,教师在课堂师生互动中有时会因突发灵感,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在这种情况下,板书更适合也更方便教师的临场发挥,随时调整教学过程。同时板书留存时间长,便于学生记笔记。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板书可谓是各有千秋。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的板书设计必不可少,而多媒体课件应以教学效果为准绳,采取适度原则,避免落入形式主义的泥淖。一些抽象、難理解的内容可以用屏幕来展示,而对于一些重要概念、关键词等则需要黑板来呈现。只要立足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学手段,充分发挥板书与多媒体课件的各自优势,扬长避短,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优化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责编  唐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