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

2019-09-10 07:22雷新鹏
家长 2019年7期
关键词:学习成绩学困生农村

雷新鹏

学困生是班级教育中教师比较头疼的问题,素质教育要求教学从整体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困生无疑成为拉低整体水平的存在。在广大农村小学,多数学校重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他们自然而然成为教师眼中的“香饽饽”,那些“拖后腿”的学困生自然被“打入冷宫”。每个学校、每个班级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学困生,他们学习成绩比较落后,学习积极性不高,兴趣不浓厚,作业完成度不高,这确实制约了班级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用心去对待这些孩子,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树立学习语文知识的信心,提升其学习水平。本文就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的转化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以供参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学困生成因,找到“病源”,才能“对症下药”。帮助这些学生尽快“脱困”乐学,消除“顽疾”,成为摆放在广大语文教育者面前的巨大任务,尤其是在农村学校,学困生的比例正逐年扩大,这不仅成为影响教育教学进度与发展的重要原因,制约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还影响着这些孩子的终身健康发展,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予以重视。那么,在教学中该如何转化学困生呢?

一、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一)形成的内因

1.缺乏自信心和上进心。我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发现当下许多孩子之所以成为别人眼中的“学困生”,就是因为其缺乏自信心,在学习或和同学交往过程中,往往存有自卑的心理,他们选择退缩、躲避、孤独离群,上课时积极性不高,在教师给出问题之后,总是思前想后不敢举手,怕说错了或说得不好会被教师骂、被同学嘲笑,于是将想要举起的手又默默放下。除此之外,这些学生还比较缺乏上进心,他们一般存在得过且过的心思,对自己的要求不高,不求质量和高成绩,但求无过即可。这种消极的态度,让他们失去了前进的动力,成绩自然下降。

2.懒惰成性,依赖心理严重。学困生都有一种做事情拖延的习惯,作业完成度不高,学习态度比较消极,更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农村小学中,大部分学困生由于是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带,他们为弥补孩子缺失的父母之爱,就会格外溺爱自己的孙子孙女,对他们过分骄纵,凡事都是大包大揽,让这些学生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依赖长辈的习惯,这些习惯逐渐延伸到學习方面是相当致命的,加之爷爷奶奶的文化程度不高,不能给孩子学习上以积极的帮助,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理想。

3.个性差异大,知识接受能力参差不齐。学生都是鲜活的个性发展着的个体,生生之间或多或少都存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接受知识能力方面,学困生的接受能力比其他学生弱,久而久之,难免在知识方面“欠账”,致使学困生无法跟上知识传授的步伐,深陷“困境”与迷惘之中。

(二)形成的外因

1.教师的引导方式不对或放任学困生不管。要知道,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坚持学习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在教学中,部分教师由于自己引导方式不对,没有考虑到生生之间的差异,导致学困生学习起来非常吃力,打击学生学习的信心,学生的学习成绩就可想而知。在教学中甚至有放任学困生不管的教师,这些教师以自己精力不足为由,对学困生采取“冷处理”,放任不管,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学习较好的学生身上,这无疑加大了学生之间的两极分化。

2.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古有孟母三迁,由此可见,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学困生由于学习方面不出众,难免会将心思放在其他方面,加之他们的心智尚未发展成熟,是非分辨能力较弱,并且现在网络社交平台等不良环境的影响,对于手机游戏、抖音、快手小视频的诱惑,小学生难免抵御不住,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

3.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农村家庭,经济条件差,父母的“远游”打工、离异、生病等事件时有发生,父爱母爱缺失,也会给学生的心灵造成不良影响,致使学生产生自卑、自闭心理。加之家庭教育资源匮乏,教育环境较差,导致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浓厚,在学校中教师若不加以积极引导,学生难免无心学习,成绩稳降不升了。

二、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

(一)积极引导学困生,助其树立学习信心

学困生学习能力比较弱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找到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在学习方面又极其缺乏自信心,这些学生只能徘徊在语文殿堂之外。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学生学习亦是如此。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心理特征、兴趣爱好以及特长等条件,帮助学生找到适合他们学习的方法,让学生逐步走出“困境”,树立学习语文知识的自信心,有勇气去挑战学习的每一个小目标,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在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文学习之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鼓励学生,逐步扩大自己的优势,向成功迈进。

(二)分层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

素质教育提倡“因材施教”,在对待农村的学困生之时,教师可遵循这一理念,在学习中根据学生的实力进行分层施教,以便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消化好”,学困生“吸收了”,各有所获,各有所得,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在分层教学中,教师要有所偏重,为学困生“量身定制”语文目标,让学困生能够逐步锻炼逻辑思维,敢于挑战语文中的难题,勇于回答问题。

(三)实施爱的教育,走出学习困境

对于学生家庭教育的缺失和父母之爱的缺失,教师在学校生活中要尽自己所能给学生创造一个爱的环境,实施爱的教育,让学生在爱的教育之下,感受集体生活的温暖。为达到这样的教育目的,教师可通过家访深入了解学生的日常,与此同时,还要定期开展家长会,有效实现家校联合,建立“除困”联盟。在了解学生基本情况之后,教师可和学困生进行一对一谈话,逐步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对其学习进行针对性辅导,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爱,成功走出“困境”。

(责编  杨 菲)

猜你喜欢
学习成绩学困生农村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兄弟让举
名落孙山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掐断欲望的引线
马老师的家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