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马伍萨在夏拉卡村的日子

2019-09-10 07:22康琴
廉政瞭望·下半月 2019年6期
关键词:拉卡第一书记村民

康琴

宽阔的雅砻江从终年积雪的扎拉山脚淌过,雪山护佑的开阔冲击平原上,甘孜州甘孜县贡隆乡夏拉卡村有27户人家,耕地面积达到了430余亩。

村里世代都由人力进行耕作,收获的喜悦伴随着劳作的艰辛。近年来,政府对现代化农业机械的投入力度不小,但利用率和接受程度有限,技术输血和思维转变成为解局的关键词。

一年前的5月,甘孜州农机推广服务中心助理工程师马伍萨带着一身农技专业技术,入驻夏拉卡村任“第一书记”。一年后,“马书记”已经把现代农业理念播撒进村民心间,但他年轻的生命却戛然划上了终止符。

夏拉卡村的歌者

红色油漆的机棚在村委会院落一角,普布缓慢地拉开大门,村里的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呈现在眼前。普布今年63岁,在村里当了三十多年村支书,说起马伍萨,他额头的皱纹拧住了。驻村队员布姆德呷向记者翻译着他的藏语,在他眼里,马伍萨是个热心、能干、踏实的小伙子。机棚就是马伍萨考虑到高原风吹日晒、晝夜温差大,机器常年放在室外容易生锈损耗,向派驻单位争取资金修建的。

机棚隔壁的储存室一角是马伍萨和两名驻村队员简陋的厨房兼洗漱间,一个塑料桶,两个塑料盆,一个气罐,一个架子支起来的简易灶台,炊具、碗筷和简单的调味品都堆在一块儿,一张桌子,几张椅子。三个人每天自己开伙,马伍萨不擅长做饭,最常干的事情就是拿桶去村民家提水,以及洗碗。“没地方洗澡,要等到周末空了搭车回县里洗,还要把菜买回来。”

储存室另一边靠墙位置,两张沙发床就拼成队员的“卧室”。布姆德呷说,往常她们俩醒来后,隔着墙总能听到早起的马哥用手机放歌、跟着唱和的声音。在她们眼里,这个第一书记“没得架子,随和,有他在的地方总是有笑声。”

“马哥很有才”,莫绒隆村“第一书记”朱庆介绍,农机局一共有六个人下派当“第一书记”,马伍萨的年纪最大,工作经验丰富、踏实肯干,爱关心人,大家都亲切地喊他“马哥”。“马哥”歌唱得好,大学期间组过乐队,还写得一手好字。

朱庆眼里,这个大哥开朗热情,没有私心。去年8月,邻村半夜突发泥石流,得知消息的马伍萨立即赶到帮忙疏散村民,还留下来守了一夜。

储存室隔壁的村医疗室一角是马伍萨的“卧室”,临窗位置一张架子床上还铺着几床被毯。床前简易的写字台上放着他的两本工作笔记,在2018年扶贫日记的第一页上,写着一行遒劲有力的字:努力为村民干实事。笔迹终止在5月初,誓言无声地留在本子里。

桌上还有一本藏语学习书,布姆德呷说,来到村里后,马伍萨就一直在向她学习藏语,除了日常打招呼的基本用语外,他还想进一步地学习,以增进跟当地村民的沟通交流。

62岁的村民益西康珠还记得马书记到他家来送菜种子的时候,关心他们一家五口的生活。普布两个儿子都在外地打工,妻子患有严重的关节炎,马伍萨农忙时节会帮他们干农活儿,有时候周末回县里也会捎带一些药送到家里来。

州里来的“技术专家”

“能干,懂得多。”普布还记得马伍萨刚来的时候,村委会的电路有问题,村上没有专门的电工,马伍萨自己花钱买来电线,重新把线路规划了一番,此后就再也没出过问题。

雷厉风行也是马伍萨的风格,到村第二天,他就带着驻村通藏汉双语的队员,一户户走访,用三周时间就摸清了夏拉卡村27户人家的情况,哪家贫困户孩子该上学了,哪家有人出去打工,哪家有病号……虽然不通藏语,但这样几遍走下来,也跟村民们熟络起来,对于村里存在的问题,他心里也渐渐有了数。

村里产业发展单一,要想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就要拓宽农民的出路。村里有不少青壮年富余劳动力,他觉得应该把他们发动起来。

村民土登降措一家6口人,家里有18亩土地,种着青稞和洋芋,加上十多头牦牛酥油酸奶等,和政策性收入,年收入有四五万元。

马伍萨最初去土登降措家时,知道他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就动员他说,“你有绘画天赋,为啥不把它用起来呢,靠绘画技术挣钱,比单纯在家种地划算多啦!”但土登降措没有接招。没过多久,马伍萨又到他家说这个事情,这次,土登降措才开了腔,说自己没出过远门,不敢出去。马伍萨说:“哪个天生就是出远门的呀,你看我不是从凉山跑到甘孜来了吗?只有走出去了,世界才会更大。”但是这个道理也没有说服他。

马伍萨没有放弃,第三次上门,他才知道土登降措是担心自己走后农忙时家里没人干活。马伍萨宽慰他说,只要你愿意出去,农忙时生产不用你担心,村上的党员干部自然会想办法帮助解决。

这个“后顾之忧”解除了,土登降措才终于下定决心走出去。

现在,全村136人中,已有35人在外打工,占了青壮年总数的70%,几乎家家有外出务工、户户有“外来收入”。土登降措在外打工月收入三千,全家的年收入翻了倍。在得知马伍萨因病去世后,土登降措说,“马书记是我们家的恩人,我们不会忘记他的恩情!”

马伍萨还发现,村里虽然家家户户有机械,但是会用的人却很少,不少农机露天闲置。“机器不用的话就是一堆废铁”,他发挥专业特长,跟驻村农技员一起对村里农机进行了全面检修,并不定期向大家讲解农机维护保养、安全使用等技能,与此同时,他还宣传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鼓励大家用机械化耕种。

当地以青稞、豌豆、土豆为主要农作物,能够选择的蔬菜品种比较单一。为丰富群众餐桌菜品,改善生活水平,马伍萨利用农机局部门优势,为村里争取到甘蓝、香葱、白菜等7个品种的蔬菜种子300余包,并带头到田间作示范,向村民讲解种植。

“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贡隆乡乡长伍登说起马伍萨时语气低沉,他前几天去了马伍萨家里慰问,冕宁县的一个彝族村落,距离县城四五十分钟。他看到的是一位悲戚的妻子,三个年幼的孩子,一对年迈的父母,和一个破旧的家。他这才知道,这个来给村里扶贫的干部,家里原来如此贫穷。

马伍萨是村里第一个本科生,“伍萨”在彝语里的意思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是当地有出息的孩子,从四川农业大学毕业,先是教书,后来考了公务员,学了技术,成为农机局的一名技术骨干。

“亲人们虽然痛苦,但也觉得光荣。”马伍萨出生的村子虽然是贫困村,却是英雄辈出的地方,历史上与红军“彝海结盟”的小叶丹便是冕宁人。前几年堂兄在一次泥石流中为了救人而去世。

在女儿马燕5月20日这一天写的日记里,她回忆三个月没有见到的爸爸在电话里答应了要请假回来给弟弟过生日,陪他们过儿童节。但是没想到再见的,是静静地躺着,不再说笑的爸爸。

她看见“妈妈的眼泪哭干了”,但是她也知道,“我们是英雄的儿女”,她会“安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更加努力地学习”……工整的蓝色笔迹里,11岁孩子只字不提自己的难过。

2014年3月,马伍萨以笔试面试第一名的成绩考进农机局,主要工作职责是推广培训农机技术,且是在进村入户送课上门的一线开展培训。

同事眼里,马伍萨很节俭、朴实、认真。“我们去他派驻村了解情况的时候,还在想时间太短会不会没有什么(成绩),没想到他有这么多故事。”马伍萨在农技站的同事告诉记者,虽然只挂职了一年,但他在当地的口碑很好,很多村民在讲到马书记的时候都哭了。

根据同事们的描述,马伍萨最后一个月的轨迹被梳理出来:

4月4日起,经过近一个月的加班加点,马伍萨、朱庆和杨晓蓉三人完成了贡隆乡4个贫困村、4个非贫困村和3个专业合作社集体经济等资料的归整工作。

5月9日,马伍萨觉得身体不舒服,到药店买药后,一直带病坚持工作;发病那天晚上,他依然工作到凌晨3点过。后来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同事们发现了一张写到一半的请假条。

5月13日凌晨4点,朱庆接到了马伍萨的电话,“兄弟,请你送我去医院,我可能有点不行了。”在赶往康定医院的路上,马伍萨疼痛难忍,打了一针止痛药,又接着走。看他苍白的脸色,朱庆的大脑一片空白,手都在不自觉地颤抖。

5月13日19时,马伍萨因医治无效去世,生命定格在了38岁。他没来得及回家给儿子过生日,更没有机会给孩子们过儿童节。

5月21日,中共甘孜州委作出决定,追授马伍萨同志为“甘孜州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猜你喜欢
拉卡第一书记村民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非暴力
地球村民们的笑容
驻村第一书记
被解放后的拉卡
逃离
大兴安岭地区 切实抓好“第一书记”到村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