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铸魂是最根本的育人目标

2019-09-10 07:22齐仁庆
新长征 2019年8期
关键词:铸魂培根思政课

齐仁庆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对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指明了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高校思政课的根本问题,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高校思政课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就是要把培根铸魂作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最根本的育人目标。培根铸魂就是通过高校思政课的教育教学,使大学生牢固树立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立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人生追求,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培根铸魂是高校思政课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要求。高校思政课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课程,是高校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关键课程,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这个根本问题上,高校思政课必须做到旗帜鲜明、毫不含糊,充分发挥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的主渠道作用,承担起培根铸魂的育人职责。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校思政课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这个教育方针开展,发挥对大学生在思想政治上的教育、培养、引领作用,实现培根铸魂。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经济发展由过去的高速度增长转向了寻求高质量发展,社会改革也进入了攻坚期。发展方式的转变、利益结构的调整,加之网络化时代获取信息的便捷性,带来了政治领域、思想领域、意识形态领域多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一些错误思潮也频频出现。历史与现实都已表明,高校思政课是培根铸魂、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阵地。正确的思想不去占领,错误的思想就会去占领,马克思主义思想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就必然会去占领。因此,提高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任务之一。

培根铸魂是高校思政课课程体系的内在要求。我们党始终重视科学理论对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实践的指导作用。早在1942年,毛泽东就提出“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同样重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培植我们的精神家园。”高校思政课承担着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大学生头脑,实现培根铸魂的职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高校思政课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

高校思政课的课程都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思想性、政治性和意识形态属性,这些课程的设置,就是要让大学生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性的认识,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系统地学习中国近现代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正确认识和把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当前,高校思政课要全面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与精神实质,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高校思政课的理论体系和知识内容,要求思政课绝不能偏离培根铸魂的育人目标,任何“重专业课、轻思政课”,任何偏离思政课的思想政治属性和教学内容以及把思政课程娱乐化的作法,都是要摈弃的错误思想与作法。

培根鑄魂是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使命所在。教师在高校思政课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承担着主导、主体的责任,思政课是否实现培根铸魂的育人目标,学生是否真正做到入脑、入心,思政课教师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思政课教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六个要求”,摆在第一位的是“政治要强”。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坚定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坚信共产主义远大理想,面对当前社会存在的各种错误思想与观念,“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头脑”,敢于发声,只有“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才会为党和国家培养出政治过硬、信仰坚定的合格学生。

高校思政课教师还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高校思政课的各门课程都有其内在的科学性、理论性、知识性,思政课教师必须站在学科理论的发展前沿,同时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围绕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展开教学,才能解决大学生的思想与理论困惑,才能以自己深厚的理论、宽阔的视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大学生中存在的各种理论与社会问题,给予科学的、有说服力的解答,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生命力,实现思政课对大学生的培根铸魂。因此,思政课教师自己有了“一潭水”,才能给予学生“一碗水”。

培根铸魂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大学生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用“拔节孕穗期”来形象地说明,这个阶段的大学生最需要外界的培育和指导,这对于学生能否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至关重要。高校思政课就是契合大学生的成长需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未来能够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主力军的历史重任。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追求个性张扬,发达的网络时代使他们接触到的信息十分庞杂,如何在众多的信息之中辨别良莠,需要高校思政课及时给予他们在思想上、政治上、理论上的指导,为他们系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

要实现培根铸魂的育人目标,就要求高校思政课必须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握他们的成长成才规律和个性特点,按照思政课课程的科学规律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在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改革创新。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在思政课改革创新中必须坚持的“八个相统一”基本原则,这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完成高校思政课培根铸魂、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指明了方向。

(作者: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猜你喜欢
铸魂培根思政课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蔬果们的七七八八
在“铸魂”育人活动中践行家国精神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结合产业政策推进国产软件“铸魂”工程
多措并举做好新形势下“铸魂”工作
火腿培根,吃还是不吃?
开封后的培根该如何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