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整合,让课堂张力无限

2019-09-10 07:22闵庭廷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9期
关键词:规律

闵庭廷

摘 要:“钉子板上的多边形”是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这一领域的内容,属于规律探索类课型。新教材安排这一实践活动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得出一个结论,而是重在让学生经历规律探索的一般过程与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的眼光,科学严谨的态度,归纳概括的能力。

关键词:多边形教育;PPT教学;规律

(一)引出问题,激活猜想

教材画出钉子板上的四个图形,依次是三角形、直角梯形、有3个直角的五边形、平行四边形,它们内部各有1枚钉子,安排学生进行以下几项活动。

首先,分别算出每一个图形的面积,数出各个图形边上的钉子枚数,把这些数据填入教材的表格里:接着,

根据直观的图形和表格里的数据,说说自己的想法,交流各人的发现。

但是我并没有直接开始活动,是为了照顾班级里的一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为了达到全员参与,我先通过三个图形,带大家一起复习了求多边形面积的三种方法。分别是(数一数、公式计算、分割填补三种方法)。如下图:

这张ppt既帮助学生回顾了一下求多边形面积的方法,又引出了面积和钉子数的关系。

多边形边上的点越多,多边形的面积越大。

我是在引出这个猜想之后,才来开始例题的教学。先让学生观察图形,想想自己要用哪种方法去算面积。基于学生学情调研结果分析,发现学生在确定三角形底的长度时候,会下意识的去数点。底明明是2却被学生弄错成了3。教师在这个地方应稍微介入示范一下。

在完成例题的表格之后,学生思考从这个表格中的发现。这个地方学生如果说成:钉子数是面积的2倍,那我就引导学生反过来说一说,面积是钉子数的一半。一定要多请几个学生去说一说,并且最好让学生说清楚这个规律的来历。要是在第2环节处理草率的话,就会有小部分学生不能总结出内部有2颗钉子时的规律。教师应该在这个环节再多花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去观察,去发现,去总结这个面积和钉子数的关系。只有学生真正的去学习了,真正去发现这个规律,这样的学习过程才能成为真正的探究。

(二)探究多边形内部钉子数

教材上是让学生观察这4幅 图,发现它们的共同特征。(内部只有1颗钉子)然后直接問“如果多边形内有2枚钉子,多边形的面积与它边上的钉子数又有什么关系呢?”提出了新的研究内容与任务。学生在上面研究的基础上,平铺直叙的进入这一段的探索活动。

这一段的探索活动与前面一段基本相同,所以学生会直接利用前面探索中的做法与经验。

我当时是这样设计的,我把例题的三角形拉升变形,让学生去观察现在的N是,4,按照S=N÷2,那么面积是2.说出这个答案之后,让学生去体会这个2矛盾的。面积明明变大了,为何面积还是2?

当时我是这样问的,后面这几幅图的面积变了吗,是不是也不符合呢?现在想然这个问题问的就非常不合理,这种问法,学生不用思考就会直接回答不合理。所以老师要对自己的提问非常有针对性才行。这个地方如果再给学生2分钟的时间,小组之间算一算,体会这个矛盾的所在。然后再引导学生去观察比较,变化前和变化后的区别到底在哪里。上面内部钉子数是1,下面内部钉子数是2.我觉得如果当时这个环节我是这样处理的话,学习才是真正发生的。)通过这些,引导学生发现S=N÷2,仅仅在a=1的时候适用。

对于a=2的教学设计,第一次教学这课我是让学生在点子图上画出内部有2颗钉子的多边形,算算面积,数数边上的钉子数,然后小组汇总多个情况,并尝试总结a=2的时候的规律。第二次教学这课,我让学生把变化后的多边形面积算出来,这个时候我可以直接用这些数据了。都是内部钉子数是2的情况,并且面积有了,边上的钉子数也有了。拿这一串数据进行分析,同样也能总结出规律。我觉得这样做既完善了第2环节过程,又节省了第3环节的时间。

(三)引导猜想,概括规律

我是让学生联系之前发现的规律,猜一猜,当多边形内部有3枚、4枚钉子的时候,它的面积又和边上的钉子数有着怎样的关系?

这个地方,我是先猜,然后画图数一数、算一算看看是否符合刚猜测的规律。第一次教学这课我就直接提问到如果a=x的时候,s=?呢。当时就有部分学生概括不出来这个规律。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我过于急躁了。第二次教学这课我选择过渡一下比如a=5,a=6,a=100,这个时候s分别等于什么。简单的过渡一下,学生对照着前后的规律,这样会更加的直观,应该能概括出s=n÷2+(x-1)。如果课堂40分钟不够,也可以把这部分研究,留给学生课后去探究或者下节课探究也未尝不可。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我是不能过多的去干涉,包办代替更是错误。尤其是这种探究课,更应该将起点放低,争取让所有的学生包括后进生,也能一同参与进去。让学生的学习真的能通过:引出问题——激活猜想——进行验证——修正猜想——自主探究——概括规律,这6个环节去发生。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就其天性来讲,是富有探求精神的探索者,是世界的发现者”,所以这节课学生始终兴趣浓厚,他们就像个小科学家一般,能独立经历整个规律探究的过程,自觉提出猜想,举例验证,得到结论,这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也是非常有益的。

参考文献:

[1] 胡苗苗,张典兵.论高校多媒体课堂教学的“张力”[J].现代教育科学,2016(11):90-94.

[2] 张绍荣. 走进精神场域:信息时代大学文化生态治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6.

猜你喜欢
规律
下楼梯找规律
寻找规律
找规律
找规律
巧解规律
找规律
按规律填字母等
找规律
数学游戏
《氮和磷》中的一般与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