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余光中的译论译品谈文学翻译的创作空间(四)

2019-09-10 07:22金圣华
英语世界 2019年5期
关键词:中西写文章余光中

金圣华

上述种种,不过是英中翻译时应该避免的弊病,即如两阵对敌时不可轻犯的错误,而真正勇士上阵迎战、高手比武过招时,当然不止这些战术与招数。余光中的翻译王国,作品丰硕,版图辽阔,主要分为诗歌、小说(包括传记)、戏剧三大类。生平译诗数百首,除将英美名诗译成中文,六十首土耳其诗经英译转译,亦将中文诗译成英文;翻译出版《老人与大海》《录事巴托比》《梵谷传》;并翻译王尔德的四大名剧《不可儿戏》《温夫人的扇子》《理想丈夫》及《不要紧的女人》。这份业绩,比起当行本色的翻译家而言,无论分量和幅度,都有过之而无不及。余光中的翻译蔚然成家,特色明显,举其要者,可以“声色俱全,神形兼备”及“中西兼容,文白并存”来概括之1。换言之,余光中着重的是在译文里,如何再現原文中笼罩全局的气韵、含蕴其中的神髓。而他采取的方法,就是在译文中以“白以为常,文以应变”为原则,尽量剔除虚字冗词,使其流畅通顺、信实可读。这种要求,从其以下对四字词组或四字成语的看法,以及“上乘译文”的解析,可以再次得到印证。

坊间有不少论者认为汉语中的四字词组不宜多用,征文比赛的评判往往不时提点参赛者,作品里四字词组能省则省,否则会使文字僵化,缺乏创意。也有翻译家认为四字词组“如果过多使用或滥用,无益于再现原文精神,有时难免夸大其词,大而化之,造成词不达意,甚至有生搬硬套之嫌”2,此话固然不错,但是四字词组不是多用少用,而是如何用得恰如其分的问题。余光中认为,写文章要处处仰仗成语固然不妥,但是反过来说,“写文章而不会使用成语,问题就更大了……目前的情况是,许多人写中文,已经不会用成语,至少会用的成语有限,显得捉襟见肘”3。诗人更说,“千万不要小看中文里四字词组或四字成语的用处。在新诗或散文里,它也许不宜多用,但在一般人的口头或演员的台词里,却听来响亮,入耳便化”4。余光中是善用四字词组的高手,目的在于令译文化繁为简,点烦去芜。

对于上乘的译作,余光中有其明确的看法:“一篇译文能称上乘,一定是译者功力高强,精通截长补短化淤解滞之道,所以能用无曲不达的中文去诱捕不肯就范的英文。这样的译文在中西之间折冲樽俎,能不辱中文的使命,且带回俯首就擒的西文,虽不能就称为创作,却是‘西而化之’的好文章。其实上乘的译文远胜‘西而不化’的无数创作。”5

猜你喜欢
中西写文章余光中
写文章
从《寡妇春怨》与《孤雁儿》对比中看中西爱情观
我写我的
艺术家笔下的中西差别
不怕找茬
中西结合
离题万里
中西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