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城市基层治理优势

2019-09-10 07:22张革
北京支部生活 2019年6期
关键词:机制基层社区

张革

党建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是北京市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新要求,着眼首都改革发展大局进行的一项重大改革。这项改革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蔡奇同志的亲自推动下,紧紧围绕北京“四个中心”战略定位、紧扣“四个服务”重大职责,以党领导基层治理为主线,以办好群众家门口的事为目标,以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为重点,着力构建与北京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相适应、相匹配的基层治理体制机制,不折不扣地把中央、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最后一公里”,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些成效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央深改委的充分肯定,也受到了首都群众的广泛好评。

“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是党组织领导城市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治理体系是由众多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这个系统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城市基层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所当然要加强党的领导,把党的建设放在首位,以党的建设贯穿、保障和引领基层治理。“吹哨报到”改革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为抓手,通过赋权明责、区域化党建等方式,严密党的组织体系,着力强化街乡党(工)委在基层治理中的“轴心”地位,充分发挥党组织对各类组织和广大群众的政治引领、组织引领、机制引领、能力引领作用,推动各类社会组织、市场主体和广大群众深度参与基层治理,把党的力量、党的主张传递到“神经末梢”,最大限度凝聚了城市基层治理的整体合力。我们认为,“吹哨报到”改革,始终抓住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这条主线,将党的组织体系与基层治理体系有机融合,是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同步推进所带来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之变,基层党组织在其中发挥了坚强的战斗堡垒作用,有效推动了党的领导在京华大地落地生根、形成生动实践。

“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

是破解超大型城市基层治理难题的有效路径

改革开放40年来,伴随着我国城乡基层社会结构、生产方式和组织形态的深刻变化,传统的“单位制”管理已经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北京作为拥有2000多万人口的超大型城市,城市化率已达86.5%,与高收入国家城镇化水平接近,但在基层治理方面还存在很多不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横向部门协作意识不强,“五指分散不成拳”;纵向基层力量不足,“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管理执法衔接不紧,“八个大盖帽管不了一个破草帽”;社会参与程度不高,“政府干着、群众看着”;干部担当作为不够,“群众家门口的事没人管”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首都城市基层治理,不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对宜居生活的期待。“吹哨报到”改革聚焦城市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的难题,通过赋权明责,推动管理、服务、资源下沉,组建实体化的综合执法中心,帮助基层社区减负增效等举措,形成权责清晰、条块联动的体制机制,有效凝聚了治理合力,办好了群众家门口的事。可以说,这项改革以问题为导向,把握住了首都城市发展和治理规律,化解了首都基层治理法律用不上、制度不运转、责任不落实等痛点、难点,为新时代超大型城市基层治理探索了一条新路。

“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

是推动首都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综合方略

当前,与全面深化改革整体进程相适应,基层社会正处于从传统管理向现代治理转型的关键阶段。实现这一转型,涉及治理理念的转变、治理结构的调整和体制机制的创新等多个方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吹哨报到”改革从总结推广平谷经验出发,坚持高位统筹、系统谋划、综合施策,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改革思路、持续丰富改革内涵、数次更新改革版本,改革呈现出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良好局面。比如,在治理理念上,坚持精治、共治、法治,树立主体多元、法治规范、权责平衡等现代社会治理新理念,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在治理结构上,以街乡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口,着力推进简政放权,理顺条块关系,改革街乡内设机构设置,着力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在工作机制上,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相结合,探索建立了包括群众诉求响应机制、资源统筹整合机制、干部考核问责机制等在内的制度体系,有力推进了基层治理的常态化、长效化。实践证明,“吹哨报到”改革是一场从治理理念、结构功能到制度机制的综合性、系统性变革,这场变革贯穿了整体治理、系统治理、协同治理的改革思路,提升了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开创了首都城市基层治理的新局面。

“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

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创新方案

以人民为本位、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党永葆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源泉,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吹哨报到”改革应群众需求而生,从群众家门口的事做起,在群众最操心、最烦心、最揪心的事情上突破,把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了首都城市基层治理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坚持群众的诉求就是哨声,着力健全群众需求响应机制,探索推进社区专员、街巷长制、“双报到”等制度措施,树立起到基层一线解決问题鲜明导向,引导党员干部脚步为亲、嘘寒问暖,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坚持群众的事情群众办,以常态化志愿服务为抓手,通过在全市普遍建立“小巷管家”志愿队伍等方式,动员引导群众激活自治意识,完善民众自治机制,拓宽群众参与治理的渠道,注重发挥社会治理各主体的协同作用,形成了共治的机制和氛围,造就了“朝阳群众”“西城大妈”等一大批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时代品牌。坚持以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尺,以“下对上”为主要方式,把评判的“表决器”交到群众手中,让部门、街乡和社区“答卷”,人民群众“阅卷”,做到了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我们体会,“吹哨报到”改革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自身的力量凝聚起来,把基层治理的活力激发出来,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既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也彰显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价值取向。

深化“吹哨报到”改革,加快推进首都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今年2月份,市委召开了全市街道工作会议,就做好街道工作,深化“吹哨报到”改革,加快推进首都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向党建引领深化、向街道乡镇改革深化、向社区治理深化、向解决群众身边的問题深化”四个方面的要求。按照中央精神和市委要求,我们要更好地深化这项改革。

一是抓牢党领导基层治理这条主线,向党建引领深化,不断增强首都城市基层治理的整体效应。深化这项改革,首要的就是要向党建引领深化,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完善城市基层党建体制机制,扎实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继续用好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双报到”等载体平台,用强大的组织网络密切联系各类组织,用强大的组织力量来破解治理难题,进一步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城市治理优势。

二是牵住管理体制机制创新这个“牛鼻子”,向街道乡镇改革深化,逐步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深化“吹哨报到”,必须继续以改革为动力,以赋权、下沉、增效为重点,规范细化街道乡镇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操作规范,推动治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资源下放,全面推进街道内设机构“大部制”改革,试点开展乡镇“大部制”改革,着力形成责权明确清晰、机构简约高效、权力有效运行的基层管理体制。

三是瞄准精治共治法治这个“风向标”,向社区治理深化,打通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深化“吹哨报到”改革,必须继续坚持以精治为目标,以共治为手段,以法治为保障,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抓实为社区减压减负,加快推进社区党组织功能转变;加强基层协商民主建设,运用好社区议事厅、居民恳谈会等载体,发挥好居民公约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进一步激发各类社会主体参与基层自治和共治的活力,真正让社区回归自治组织属性,回归服务群众的本源。

四是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向解决群众身边的问题深化,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深化这一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市民最关心的问题为导向,进一步向受理市民诉求、解决群众身边的问题深化,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建立全市统一的群众诉求受理平台;健全群众诉求办理机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接诉即办,打造解决群众身边问题的“全自动链条”;完善群众考核评价体系,把群众诉求响应率、解决率和群众满意度作为评价职能部门和街乡工作的重要指标,倒逼问题快速解决,真正让群众成为改革的监督者、评判者、推动者。

(作者:北京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老干部局局长)

猜你喜欢
机制基层社区
基层巡览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水泥处理的基层和亚基层再生沥青性能研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走基层
基层治理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