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庄美”是怎样炼成的

2019-09-10 07:22宋克成
北京支部生活 2019年6期
关键词:全村规矩党员干部

宋克成

每到傍晚,是隆福公园最热闹的时候,来自十里八村的乡亲都聚集在这里,练舞蹈、看喷泉、聊家常,孩子们在林、水、亭、廊中嬉戏打闹,一派其乐融融的欢乐景象……“一墙一壁一个景,一言一行一文明”,这是房山区大石窝镇辛庄村真实的写照。

辛庄村位于房山西南部,地处丘陵浅山地带,紧临京昆高速和房易路,村域面积3.76平方公里。近两年,乘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辛庄村党支部积极发展食用菌生产加工等产业,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把大土坑变成了街心公园、在排水沟上建绿化带、把临街墙面粉刷成文化墙……村容村貌、精神风貌焕然一新,“辛庄美”的名声逐渐走向全区、全市甚至全国,成为房山美丽乡村建设的示范样板和标杆。

“辛庄美”美在哪里?

市委书记蔡奇强调,美丽乡村美不美,一看环境,二看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十几年来,辛庄村“两委”干部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地干,从公园到厕所,从硬环境到软环境,对村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逐个击破,一点点在京郊大地上绣出了一座美丽乡村。

美在公园。占地10亩的隆福公园是“辛庄美”的集中体现。曾经的辛庄村,村口是一条黑臭水沟,一到夏天就满是蚊蝇,枯枝烂叶泡在水里,油黑油黑的,臭味极其难闻,村民们有辙的躲着走、绕道走,没辙地捏着鼻子、小跑着走。为了进一步改善村里的人居环境,村党支部下定决心,一定得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说干就干,大家把大坑回填垫平,并设计建成了篮球场和健身广场两个区域,健身广场内有凉亭、长廊、喷泉和循环水系,“臭水沟”华丽变身街心公园。去年上半年,村里又对隆福公园进行提升改造,铺装了花岗岩地面,加配了音乐设施,改造了绕场水系并投放观赏鱼,装配了条凳、桌凳,有的村民还主动捐建了玻璃桥、石柱等设施。现在,一提起家门口的公园,崔大爷满脸自豪,“瞧我们村多漂亮,我家儿子要接我到城里去住,我说了,不去,在这比在城里过得美!蔡书记都来我们这儿了,还有哪比我们村好啊!”

美在街巷。辛庄街巷美,不仅体现在地面,还体现在墙面和空中,这些元素组合在一起,构成了辛庄“立体的美”。临街巷的墙面全被开发成宣传阵地,村里统一设计、统一主题、统一施画,宣传道德文明规范、展示自然风光,整个墙面色彩和谐,画工精细,没有一处污损。街道绿化是党员干部精心设计的,既有油松、法桐等乔木组团,也有黄洋等灌木条带,还有月季等花田组合,且树上无残枝、绿带无杂物、地上无杂草,真正做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绿。街道上空没有横跨的各种布质条幅,取而代之的是6条固定的电子屏,24小时滚动播出村“两委”的宣传内容,避免了以往街道上“宣传横幅随风舞”“宣传标语满街贴”的现象。

美在角落。辛庄不仅“脸蛋”漂亮,犄角旮旯、“里子面子”都没有死角。辛庄在保障排水沟畅通的基础上,将主街道排水沟扣盖铺土,与沟旁地面一同种植绿化作物,既有效防止异物入沟阻碍排水,又把卫生死角变成了环境靓彩。公共厕所虽然面积不大,但是里里外外透着干净,墙里墙外都没有小广告和涂鸦,墙角没有蜘蛛网,地面没有积水和泥渍,便位里整洁卫生,也没有难闻气味。特别是,辛庄村严格落实垃圾分类管理,为每户配备了“不可烂”和“可烂”两个不同颜色的塑料筒,其中“不可烂”的统一运往区垃圾卫生填埋场处理,“可烂”的垃圾统一送到日处理能力为两吨的可腐垃圾处理站,经过12天发酵变成有机肥。曾经“污水横流、垃圾满地”的情况不复存在,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逐渐深入村民心中。

美在家庭。家庭美是“辛庄美”的细胞,也是展示家庭妇女成果的舞台。辛庄党支部推出了尊德守法美、家庭和谐美、邻里友善美、家园环保美、勤劳致富美的“五美”标准,在全村开展环境优美家庭评选,首批选出50个家庭作为全村的“最美家庭”,在主要街道展示,并通过广播进行表扬。村党支部组织全村的家庭妇女分批到“最美家庭”参观,到人家的庭院、客厅、卧室、厨卫看个遍,再听听“婆媳故事”,交流一下“教子良方”,有的妇女“很上火”,心里觉得“再不改就跟不上趟了”。戴大妈红着脸说,“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看了老嫂子家的院子才发现自己家太乱了,我这脸上都觉得臊得慌了。回家赶紧收拾,我们村不光大家庭环境好,自己的小家也得弄得漂漂亮亮的。”

美在秩序。环境美是“辛庄美”的外在美,而秩序美则是“辛庄美”的内在美。从2003年至今,辛庄累计投入近1000万元用于环境建设,都是从村集体收益中“挤”出来的。为了让每一分钱都花得值,村党支部始终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量体裁衣,每年能拿出多少钱就干多少事,不为此赊账、借债,不盲目上工程、搞项目,特别是坚决不搞没有实际价值的“花架子”工程。二是坚持厉行节约,只要是能把事干成,能不花的钱就不花,能少花的钱就少花。建设道路和公园时,自己能想明白的就自己设计,能自己干的工程就自己干,把成本降到最低。三是坚持全过程公开,村内大小工程从招投标到验收,实行全程阳光制,不搞肥亲厚友,不给贪腐留机会、造温床,让党员干部和群众看得见村集体支出的每笔钱的用途。

“辛庄美”靠的是什么?

整治工作人人参与,美好环境家家受益,辛庄村民对好环境、好生态的追求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辛庄不仅美,还美得立体、美得持久,靠的是什么?

靠黨员“能”。为了充分发挥党员的重要作用,让党员为“辛庄美”出智出力,村党支部想出了许多好法子。唤醒党员意识,在每户党员家庭的院门口都挂出了“共产党员户”的门牌,并在村内公开党员的姓名和承诺,促使党员同志认识到自己身份的特殊性,强化规矩意识和先锋意识。压实党员责任,在全村划分了6个网格小组,每个网格都由一名党员负责人、地、物、事的运行管理。党员陈友明说:“以前看见一些人不守规矩也不好意思管,现在就连看到有人光膀子都管,因为我是党员、我有责任,就应该理直气壮地管。”同时,村党支部规定,全村党员要率先垂范,在履职过程中,一切以集体利益为先,绝对不许打自己的“小九九”。村民说:“现在越是党员干部的亲戚越甭想占便宜,大家也都从心底里服气。”

靠干部“硬”。村干部说,有全村绝大多数村民的理解和支持,他们就有“硬”的底气,凭着这个底气,村里干成了两件不简单的“硬”事。2003年以前,辛庄的大街、胡同并不都是平的,而且没有硬化,雨雪天道路泥泞打滑,村民意见很大。为此,村干部用本村加工石材的下脚料作基配石,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硬化。对个别村民因一己私利阻挠施工的,党员干部就冲在最前面去做工作,有的村民行为举动很过激,面对执拗的群众,村干部的态度比他们还执拗,坚决保障施工质量和进度。“不能啃下硬骨头,怎么当好村干部!”针对违建,不论物主是谁,不论难度多大,一律拆除,避免街巷变成宽窄不一的“葫芦巷”。村民们都说,现在街巷的平直是党员干部的“硬”换来的。

靠规矩“实”。辛庄秉承“三分建设、七分管理”的理念,用规矩护航“辛庄美”。用规矩管住党员,村党支部在村内设置了环境保护岗和环境监督岗,为42名党员就近划分21个责任区,党员和保洁员任务互补,尽量缩小街巷无人管的“空白时段”。用规矩管住村民,广泛征求党员和村民代表的意见,不断结合实际细化村规民约,比如,村民家翻建房屋等必须提前向村委会申请,待批准后才能建设,且必须按指定的区域和时段存放砂石料,同时每户村民要先向村委会缴纳2000元押金,若不按规定操作则扣除押金。村里老何说:“去年我家盖房就按照规定交了押金,村委会帮我们指定石料存放点、协调邻里关系,盖完房又退给我们了。有规矩约束着,省得侵街占道妨碍邻里,多好呀!”

靠村民“服”。党员干部的辛苦付出和辛庄越来越美的变化,换来全村群众的心服口服,也为“辛庄美”增添了新的活力。丁大妈说:“你瞧,我每天哄孙子都要带一个小布袋子,吃的零食包装、用的卫生纸都装起来带回家。现在村里环境这么好,我这老太太别的干不了,自己手里的垃圾还是管得住的。”辛庄的小伙子把“辛庄村民”当成一种荣誉,在生活中严格遵规守矩,不偷盗、不赌博、不打架、不讲脏话、不乱停车、不乱扔垃圾,在外人面前把腰杆挺得直直的,自己也觉得倍儿有面儿。到辛庄贩卖水果、蔬菜的商贩,把车辆、摊位弄得整整齐齐,卖完货就自动把垃圾收走,经营早点的门市收摊后也是自觉按规矩集中清理餐厨垃圾。村民说,辛庄的人和来辛庄办事的都能按规矩出牌,因为大家心服口服。

(责任编辑:丁兆丹)

猜你喜欢
全村规矩党员干部
同心战“疫”,市人大机关党员干部在行动
爱与规矩并行,是一个家庭最好的家教
全村唯一收件人
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要用好“五心”
女佣的规矩
Beams Up
你懂不懂规矩
绥棱县 “三个注重”着力打造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
那片土地 那座村庄 那个家
抽自家鱼塘救全村1400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