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与人民英雄纪念碑

2019-09-10 07:22陈思
北京支部生活 2019年6期
关键词:碑文纪念碑设计方案

陈思

在筹备新中国开国大典时,中共中央领导同志、各界人士和广大民众都感到应该建立一座纪念碑,纪念那些为中华民族独立解放和新中国建立而流血牺牲的人民英雄。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为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北京建人民英雄纪念碑。

决定建碑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议定:1949年9月30 日下午6时,毛泽东率领全体政协委员到天安门广场,为纪念碑举行奠基仪式。举行奠基典礼,要确定一个主题。为此,中共中央领导同志和民主党派与民主人士都在思考如何用简洁明了的话全面概括建碑主题。在酝酿过程中,周恩来说了一句话: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为了“纪念死者,鼓舞生者”。毛泽东对周恩来这句话十分赞赏,全国政协委员们也认为,周恩来讲的话虽然只有8个字,但已经把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意义作了高度概括。

奠基礼由周恩来主持并致辞。他是代表全国政协主席团致辞的,致辞中再次强调了“纪念死者,鼓舞生者”。他说:我们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号召人民纪念死者,鼓舞生者,特决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建立一个为国牺牲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周恩来致辞后,全体代表脱帽为革命烈士默哀。毛泽东在天安门广场高声宣读碑文后,亲手执锹挖下了第一铲。之后,全体政协委员挥锨铲土。至此,人民英雄纪念碑正式奠基。

提议成立兴建委,确定建造方案

为了建好人民英雄纪念碑,周恩来提议成立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简称“兴建委”),并且提名由北京市市长彭真任主任委员,郑振铎、梁思成任副主任委员。但纪念碑的全部设计、建造工作,都是在周恩来的关心和过问下进行的,周恩来实际上是纪念碑设计、建造的总指挥。按照他的意见,兴建委于1952年5月10日正式成立,开始具体实施纪念碑建设工作。

建碑工作展开后,周恩来对这项工作抓得很紧。他首先抓的是设计建造方案拟定工作。

在周恩来亲自领导过问下,兴建委开过多次会议,研究兴建方案和步骤。在此过程中,周恩来提出,不能闭门拟定兴建方案,应该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按此意见,兴建委以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的名义,向全国各建筑设计单位、大专院校建筑系发出了征选纪念碑规划设计的通知。截至最后日期时,共收到设计方案240多件。

興建委从收到的240多件设计方案中精选出8件,将这些设计方案拿到一定范围的设计人员中,征求他们的意见。被征求意见者从专业设计角度对方案进行评论、研究,提出自己的看法,经过多次开会研究、交流看法,再由兴建委做决定。

对于这8件设计方案,在进一步征求意见的过程中,也曾发生过重大意见分歧。赞成哪种方案的人都有,并且各有各的理由,在讨论中争论得很激烈,一时无法统一。

在此情况下,周恩来对于8种方案都进行了认真审阅、对比,又抽时间有选择地审阅了没有进入8种方案的一些较有创意的方案,经过反复思考,他提出了一个设计建造总体方案:纪念碑树立在当时的天安门广场正中,呈方形,建筑面积为3000平方米。纪念碑分碑身、须弥座和台座三部分,从地面到碑顶高37.94米,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要高出4.24米。台座分两层,四周环绕汉白玉栏杆,台座四周均有台阶。下层大须弥座汉白玉束腰部高2米。

这个设计建造总体方案提出后,得到中共中央领导同志、各民主党派、民主人士、设计专家学者们的一致赞成,并且予以极高评价。总体设计方案就这样按照周恩来的意见确定下来了。人们在佩服周恩来的同时,也惊异:周总理不是专门的设计人员,却为何能提出这么好的总体方案?其实,周恩来能够提出这样的设计方案,缘于他亲身参加了如火如荼的中华民族解放历程,经历了艰苦卓绝的岁月,对于纪念碑建碑主题有着深刻理解。同时,他也下功夫认真研究了其他许多设计方案,集各方案之长,再经过自己的提炼,才提出了这个让大家一致赞成和佩服的总体方案。

书写碑文40多遍

在建设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过程中,兴建委拟定,由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题写碑文。毛泽东于1955年6月9日为碑心石题写了8个大字: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周恩来负责书写毛泽东主席在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起草的碑文。碑文全文如下: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毛泽东和周恩来书写这些碑文时,都十分认真。毛泽东书写“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个大字,写了3遍。而周恩来对书写碑文更是倾注了大量心血。

在我们党内,周恩来的书法功力也是比较有名的。但他并不因此而采取随便的态度,相反,他对书写纪念碑后面的碑文极为严肃认真。为了写好碑文,他每天晨起的第一件事就是写一遍碑文。白天,他工作很忙,就每天晚上抽时间再次练习书写。他先练习书写这些碑文中的每个字。写一些字后,又自己反复对比、琢磨,然后再练习连贯书写,最后落笔写整篇碑文时,则一气呵成。书写碑文,周恩来前后用了整整一周的时间,写了40多遍,最后挑选出了自己最为满意的一幅。这幅字,写得既美观,又不失刚劲,整个书法结构也十分严谨、流畅。周恩来写好后,把碑文稿整齐折好,亲自送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工地上,并谦虚地说:“不行再重写。”

纪念碑兴建委的同志们拿到毛泽东、周恩来书写的碑文后,决定用鎏金的方式,将这些字刻在纪念碑上。这一意见,得到了上下的一致赞成。周恩来特批经费购买黄金,用于纪念碑鎏金。现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碑文就是刻后鎏金的,全部金字共用黄金132两。这些鎏金大字,表现了中国人民世代纪念人民英雄的情怀,而这些鎏金大字中的每个字都倾注了毛泽东、周恩来的心血。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设,到1958年4月22日全部完成,用了近6年时间。中央研究决定于1958年5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仪式,因为这一天也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节日。

猜你喜欢
碑文纪念碑设计方案
《小学英语时态-现在进行时》微课教学设计方案
云南省电视广告监看系统智能化升级设计方案
纪念碑
Taj Mahal
中式琴房设计方案
彝族碑文略论
彝族碑文略论
方便胶带
快乐辞典
百字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