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路精神”的“高光时刻”

2019-09-10 07:22刘九思丁兆丹崔琦
北京支部生活 2019年6期
关键词:青藏铁路国家大剧院舞剧

刘九思 丁兆丹 崔琦

5月11日晚,国家大剧院原创民族舞剧《天路》迎来了又一个“高光时刻”——全球首次采用“4K+5G”技术在影院直播。

当晚,通过手机平台观看《天路》直播的用户达到370余万。

演出结束后,剧场里、电影院里和转播车里的大剧院人兴奋得欢呼雀跃、相互拥抱。让全国老百姓在家门口观赏到最高水平的舞台剧演出,这是国家大剧院在11岁生日时许下的愿望,不到半年就梦想成真。历时3年的创作打磨,反反复复的协调沟通,没日没夜的技术测试,在这一刻都显得格外有意义。

国家大剧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赵佳琛说:“高雅艺术与高新技术的高度结合,让百姓对高雅艺术触手可及。我们希望借助最新科技手段,探索舞台艺术产业化运营的新模式。随着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未来舞台艺术资源一定能以更多元的方式走向市场。”

《天路》再现了雪域高原上执着坚守的筑路岁月,颂扬了不畏艰险、勇于奉献的“天路精神”,向无数奋战在一线的铁路建设者致敬,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每一寸轨道都是铁道兵们用生命搭建出来的”

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暨青藏铁路建成通车12周年,2018年6月,《天路》进行首轮演出。说起它的创作缘起,还要追溯到2016年夏天。

当时,国家大剧院首任院长陈平看到一部以歌曲《天路》为音乐背景的小视频。在熟悉的旋律中,一列列火车在被誉为“天路”的青藏铁路上驰骋,犹如插上了翅膀,穿越崇山峻岭,令人心潮澎湃。

青藏铁路开工建设后,1800多个日日夜夜,五度炎夏寒冬,十多万建设大军在“生命禁区”,冒严寒、顶风雪,战缺氧、斗冻土,以惊人的毅力和勇气,挑战极限,战胜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攻克了“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脆弱”三大难题,谱写了人类铁路建设史上的光辉篇章。

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创作一部舞剧作品,青藏铁路建设不正是最合适的题材吗?

经过反复论证,2016年8月大剧院决定创作原创民族舞剧《天路》,颂扬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的“天路精神”,彰显民族团结、军民一心的精神内涵。

本着“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理念,《天路》总编导王舸带领主创团队专程赶赴青海、西藏等地采风:在西宁,与青藏铁路公司的一线工作人员座谈;在格尔木,参观烈士陵园、考察盐湖地貌;在海拔4500米的那曲,忍受强烈的高原反应拜访当地民间艺术家……一路走来,大家克服种种困难,搜集了大量独具特色的民族舞蹈、音乐素材,听到了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被铁路建设者的精神鼓舞着、感染着,也被藏区人民的纯朴热情深深打动。

说起这段经历的体会,导演王舸眼含热泪说:“火车驶过的每一寸轨道都是铁路建设者们用生命搭建出来的,他们比我们年轻得多,十几岁的年纪,就把命搁在这儿了,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认真地把他们的事迹讲给现在的人们听?!”

为确保铁路修建专业表述精准无误,大剧院请来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的青藏铁路专家林兰生总工程师审阅剧本、举办讲座。他讲述了党员干部在铁路修建过程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不吸氧”等一个个鲜活的真实故事,为创作提供了新鲜灵感。

这些所闻、所见、所感,最终经过艺术化的提炼,融入到创作中,呈现在舞台上。

“‘修路’的这3年,也是我们这些创排人员成长最快的3年”

2018年6月首演当晚,伴随熟悉的旋律,舞剧《天路》缓缓拉开序幕,跨越时空阻隔,再次回到30年前——年轻的铁道兵“卢天”和战友们来到青藏高原参与铁路建设,与当地的藏族同胞从彼此戒备到逐渐走近、心手相连,共同谱写出一段感天动地的筑路赞歌……

让这部舞剧在舞台上大放光彩的,是一支年轻的剧目制作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0岁,超过半数是共产党员。

“‘修路’的这3年,也是我们这些创排人员成长最快的3年。”舞台监督陈龙说。他是合成及演出的舞台总负责人,大到舞台机械、小到道具摆放,他都认真记录,对每一个换景、切光的提示点都了如指掌。为了避免舞台事故,陈龙要求舞台各部门每天下午5点半以前排查隐患,5点半以后,他会走遍舞台的每个角落,再次检查每一处细节,保证舞台工作万无一失。

项目组的青年党员同样以身作则、坚守岗位,6个人的制作团队负责剧组150人的各种琐碎事务,条理分明,从不让人操心。执行制作人朱鹤从春节后就没有休息过一个整天,为了赶活儿,经常在办公室一熬就是一整夜。巡演统筹张叶负责各高校巡演和赴沪参赛的沟通协调工作,《天路》在清华大学演出期间,家住北京南城的他每天早出晚归,兢兢业业,没有一句怨言……面对高压的工作,这些年轻党员说:“跟当年的铁路建设者比起来,我们吃这点苦算什么!”

“功夫不负有心人。”《天路》历经修改14稿,于2017年11月定稿。這部作品首轮创排从2018年2月开始,历时5个月辗转三地排练合成,于2018年“七一”档期首演。2019年春节过后,本剧进入第三轮为期4个月的打磨提升阶段,剧组对舞段、音乐、布景、道具等反复推敲修改,全院上下齐心协力,统筹落实宣传推广和行政保障工作,为今年的30场演出保驾护航。

《天路》巡演中,三代铁路人不忘初心、坚守筑路的动人故事深深打动了在场观众。中铁二十局员工李如银是1978年入伍参与青藏铁路建设的一名铁道兵,在观看演出后动情地说:“作为有幸参与青藏铁路建设5年且亲眼目睹一期工程胜利通车的见证者,在欣赏艺术家们精彩表演的过程中,我好几次落泪,心潮澎湃、激情难抑。”全国劳动模范张树刚在观看《天路》后,深有感触地说:“振奋、震撼!看到几代人为修建青藏铁路所做出的共同努力,我们这一代人应该发扬‘天路精神’,齐心协力实现‘中国梦’。”

(责任编辑:丁兆丹)

猜你喜欢
青藏铁路国家大剧院舞剧
国家大剧院歌剧节•2022启幕
青藏铁路
中央戏剧学院舞剧系首届毕业生毕业演出《向经典舞剧致敬》成功举办
国家大剧院四月演出大揭秘
国家大剧院2月演出大揭秘
冯双白
国家大剧院 北京音乐厅 中山音乐堂
中国舞剧“心理结构”方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