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2019-09-10 07:22唐铁生
新长征 2019年5期
关键词:委会全区村民

唐铁生

近年来,长春市双阳区坚持把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深化基层治理的切入点,经过试点先行、总结经验、逐步推开等几个阶段,全面推行了“1+3+X”基层治理模式,走出了一条以党建为引领的农村基层治理新路,有效推进了乡村自治法治德治建设,有力促进了基层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治理能力全面提升。目前,“1+3+X”基层治理模式已在长春市进行推广。

选人管事。采取“一屯一支部”自建或“多屯一支部”联建的方式“把支部建在屯上”,让村民群众普遍感到“党组织就在身边”。同时,秉持“宜屯则屯、宜组则组”的原则组建屯委会,灵活采取个人自荐、联名推荐、公开竞争、村民选举等方式产生屯委会3名实职委员。屯党支部通过召开会议,研究确定屯组“X”义务委员人选,让村民群众身边有了说事的人、管事的人、办事的人。截至目前,全区共组建屯党支部878个、屯委会1237个,产生义务委员1257人。

建章理事。按照党章和有关要求,制定了屯党支部工作职责和规范,明确了宣传上级党委会议精神、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等工作职责,屯委会发展屯组经济、信访维稳、环境整治等工作内容,以及“X”义务委员开展志愿服务、文化传播、法律宣讲等工作内容,确保服务群众更加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

激励干事。自2014年以来,全区累计支出1000万元用作屯党支部活动经费、屯委会场所费和屯委会委员的补贴。其中,从区管党费列支108万元,按照每个屯党支部每年400元的标准,发放党建活动经费;区财政每年拨付屯委会一定额度的场所费,累计达209万元;区政府从财政预算中列支专门资金730万元,对屯委会主任、综治协管员、妇女委员按2:1:1的比例给予补贴,补贴标准视所在屯服务人口数量而定。

有地议事。按照有场所、有广场、有标识、有图板、有资料、有制度的“六有”要求,以有偿使用的方式将屯党支部办公场所“挂靠”在村屯文化大院、小卖店等人员相对集中的地点。同时,充分利用民政部门出资建设的五保住房、养老大院以及老村部等闲置资源,建设独立办公场所19个,让村民群众“足不出屯”就能反映诉求、商议屯务、解决问题。

合力成事。成立了创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及社会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书记、区长担任组长,区委副书记担任常务副组长,区委常委和分管副区长担任副组长,相关责任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负责推动此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创新办公室,负责决策落实、组织协调、任务推进、督促检查等各项工作。同时,各乡镇(街)分别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建立了层层负责、相互协调的推进机制。

坚持以净为美,“常态化”整治环境,打造整洁靓丽的农村面貌。在屯组建立了“网格化+五包”环境卫生管理长效工作机制。“网格化”,即将全屯保洁区域划分为若干责任片区,以“1+3+ X”成员为“片长”,带动片区内村民落实保洁责任,形成了户户参与、人人出力的局面;“五包”,即包室内干净、院内整洁、门前卫生、绿化美化、无违法建筑,实现村屯环境治理全覆盖、长效化。截至目前,全区新建高标准绿化村屯221个,创建了6000个美丽庭院和4000户干净人家,太平镇、齐家镇被评为省级生态镇,鲁家村、曙光村、立新村、新兴村、小石村等村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

坚持以法为基,“零距离”化解矛盾,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充分发挥“1+3+X”成员在屯内威望高以及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注重用法理、亲情、感情去化解邻里矛盾和屯内纠纷,使乡镇等上级鞭长莫及、不宜直接参与的矛盾纠纷及时被发现并得到有效解决,做到了小事不出屯、大事不出村,情况能稳控、矛盾不上交。近3年来,“1+3+X”成员共组织排查问题人员1200余人次,排查各类隐患1600余个,帮助群眾解决问题1800余个。

坚持以德为先,“宽领域”开展活动,树立民风淳朴的文明新风。在“1+3+X”成员的具体指导下,深入开展最美屯官、致富能手、好媳妇、文明户等评比活动,以道德评议和社会舆论的力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实。同时,积极引导乡村艺术能人发挥自身特长,编排表演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奏响了奋发向上、崇德向善、正气高扬的时代主旋律。近3年来,全区共组织开展农民文化活动900余次,组建业余文艺演出队150余个,自编自演节目1000余个,受益群众达5万余人。

坚持以民为本,“协商性”参与决策,形成村民自治的良好局面。在屯组建立了重大事项“三评议、三公开”工作制度,即在建设基础设施、确定低保人选资格、发展公益事业三个方面,召开党支部会议、屯(组)会议进行民主评议,并公开上述三个方面评议事项的具体内容、条件标准、评议结果,真正做到屯务齐抓共管、公正透明。近3年来,参与议事评议的村民高达1万余人次,提出意见300余条,公开各类信息800余条。同时,“1+3+X”成员以顺口溜、打油诗等易懂易记的方式,为各自屯组制定“屯规民约”,让村民用自己制定的制度管理自己。

坚持以富为要,“抱团式”发展产业,拓宽增收致富的创业门路。充分发挥“1+3+X”成员领富带富主心骨作用,积极推行“屯党支部+产业”“屯委会+合作社”“致富能人+贫困户”等模式,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庭院经济、农村电商等特色产业,带动屯组逐步向一屯一业、一屯一特方向发展,基本实现了“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百姓”的目标。近3年来,全区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1200余人,培育“一品屯”15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000余个、吸纳社员1.5万余人、带动贫困户脱贫200余户。

让党的事业有了最前沿的阵地。通过在屯组中建立党支部,实现了党组织的触角最大限度地延伸至最基层。在推进征地拆迁、发展经济、脱贫攻坚、村屯建设等重点工作方面,利用屯党支部这个有力支点,不仅使各项惠农强农富农政策得到全面落实,而且使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等农村改革得到顺利推进,更让广大农民群众致富有榜样、发展有方向、生活有奔头。近3年来,全区各屯召开党支部会议1万余次,研究各类问题2万余个。

让屯里工作有了最有力的抓手。通过在屯组建立党支部,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在设置上更加“精细化”,党支部、党总支、党委的结构组成更加“扁平化”,用“大合唱”的方式把党员统一起来、群众组织起来,有效破解了多年来困扰群众的遇事茫然、办事没有主心骨等问题。近3年来,全区借助屯党支部这一平台,村民参与重大工程决策200余个,自筹资金1000余万元,完成屯内道路整修、文化广场修建等项目1000余个。

让服务村民群众有了最强劲的力量。有效调动了屯(组)工作力量,把服务群众摆在最突出的位置。“1+3+X”成员经常活跃在谋划致富项目、解决生活困难、化解邻里纠纷等工作一线,让村民群众的事情有人管、困难有人帮、矛盾有人调。此外,村民群众的思想动态、愿望诉求、意见建议通过屯党支部能够更快地传递到当地的党委政府,使其第一时间了解到村民群众的所想、所需、所盼,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能力和水平。

(作者:中共长春市双阳区委书记)

猜你喜欢
委会全区村民
第十届“我是小画家”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陕西丹凤:四举措加强检委会规范化建设
非暴力
地球村民们的笑容
亚格兰德主席被撤
蓝光TOP5
关于完善检察委员会制度的法律思考
国际奧委会主席圣火欢迎仪式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