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问题的幕后黑手

2019-09-10 07:22周玉波
家长 2019年3期
关键词:关注点负性共情

周玉波

要改变孩子的自卑,把孩子从负性苦海中拯救出来,与其正面斥责,倒不如先学会倾听,学会共情,同时适时地问一句:“你是怎样做到的?”

典型案例

一天,一个高中女生来咨询,刚一落座就已经泪如泉涌,泣不成声了,我递过纸巾示意她擦擦泪,她说的第一句完整的话是:“周老师,您说我怎么这么倒霉呢!老天不公!”

我没有回应她,只是默默陪伴,待她情绪稍稍平静才开口说:“看来你有很多委屈,一肚子苦水……”她听到这句话后眼泪又止不住地流了下来,她说,自己从小丧父,母亲辛辛苦苦把她和哥哥拉扯大,日子过得很拮据;她拼命学习,可还是差3分没有考上重点高中,只能成为一名择校生。哥哥为了给她交择校费,和妻子吵架离了婚。她说自己长得不好,学习也不好,班里同学都不愿意和她做朋友,老师也不重视她;她特想和男生交往,可是又不敢,尤其她暗恋的一个男生,都没正眼看过她。

专家指导

她说得很慢,断断续续,我耐心倾听,一直鼓励她说下去。我知道,她需要倾诉。

等她倾诉得差不多了,我才说:“你看你,年纪轻轻就经历了这么多!”这是进一步共情,是让她感受到我对她此时此刻心情的认同和理解,感同身受。此时此刻,老师和家长一定要明白,当孩子坐在你面前哭诉的那一刻,她所说的那些在你看来也许根本不是事的事,但在她看来就是天大的事,是她解决不了的事。

当然,我也不能由着她在负性的回忆、负性的情绪中沉沦,所以我把话一转说:“但是,你看啊,你今天能坐在我面前平静地讲这些事,敢面对,不回避,看来命运并没有打垮你。”我停顿了一下又说:“我很好奇,你是怎样做到的?”

我在观察她,她先是愣了一下,然后是沉默。我知道,她已有了领悟并进入搜索正性回忆的阶段。其实,人一旦有所悟,问题就已经解决了一半。我递过去笔和纸,让她静下心来想一想是怎么做到的,把想到的都写下来,只写具体的事就好了,想到什么就写什么。

她写道,父亲去世后,母亲的勤劳、坚韧一直影响着她,她发誓一定要学出个样子来,因此她学习一直非常努力。

她写道,哥哥和嫂子感情一直不和,哥哥很痛苦,离婚对哥哥来说是一种解脱。

她写道,有一次周末,同学们都回家了,她仍在教室学习,看到教室脏了就主动打扫,恰巧被班主任看见,班主任为此在班里多次表扬她,她心里美滋滋的。

她写道,在学校运动会上,她代表班级跑了四百米接力,当时全班同学都为她呐喊助威,一个男生还在跑道外围给她带跑,为此她兴奋了好几天……

我的一句“你是怎样做到的”收到了神奇的效果,一下就转换了她的关注点,把她从凄惨的回忆与思维中带了出来,改为“怎么活过来”的回忆与思考,从中感受到自己曾经的努力和内在的能量。

心理分析

其实,当我们深层分析孩子许多行为问题时,都会发现一个幕后黑手——自卑心理。孩子自卑就会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识,对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过低;就会总是垂头丧气,挣扎在诸如害羞、不安、内疚、忧郁、失望等情緒之中;就会心态失衡,敏感、猜疑、害怕别人否定,易情绪化、偏激;就会办事畏首畏尾,没有自己的主见,一遇到事情就以为是自己不好。

孩子一旦形成自卑心理,有两点是可以确定的:一是孩子一路成长过来,一定是“否定的”远远多于“肯定的”,这一点很值得家长和教师认真反思;二是孩子已经形成了负性的“心则”,即总把关注点放到负面事情上,老是想自己不行,老是想一些不好的事或扫兴的事,把一切事情都往坏的方面想,淡化了那些好的事情、快乐的事情、成功的事情。

然而,自卑的孩子是最希望向人倾诉的,但他们又往往困囿于已有的自卑、封闭和矜持,不能或不敢倾诉。这时,我们就要找准他们的软肋,一针刺破,任其苦水流淌,我们只要耐心倾听,不打断,不干预,适时共情就可以了。

案例中,我不怕这位女生把令自己痛苦的事情说得天昏地暗,因为那可能就是她真实的感受。其实,她越是把自己说得苦大仇深,当她发现“另一个自己”的时候,就越会有更强的震撼、更深刻的思考。

我们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很多困扰,有人长相不好、有人学习不佳、有人人际关系不好……面对种种困扰,我们能挺住,一定是有一种能量在我们心中支撑着,也正是这种能量使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面对自己问题的专家。

要改变孩子的自卑,把孩子从负性苦海中拯救出来,与其正面斥责:“你怎么就是一滩扶不上墙的泥呀!你就不能改改吗!”倒不如先学会倾听,学会共情,同时适时地问一句“你是怎样做到的”就会峰回路转,就会把孩子的关注点一下拉回到他自己曾经的努力和内在的正能量上,引导其走出困境,从自卑走向自信。

(责编  刘国栋)

猜你喜欢
关注点负性共情
共情疲劳
无痛分娩用于初产妇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对负性情绪的影响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冬奥关注点
安宁疗护对老年肿瘤临终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性情绪及心理应激的影响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人们为什么不想感同身受
抓住特征 剖析本质
不科学的安慰会伤人
初中数学“导学案”编写过程中的四个关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