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理念下的小学德育

2019-09-10 07:22沈姝君
家长 2019年3期
关键词:道德行为道德素质班会

沈姝君

在素质教育下,教师在开展小学德育时要深入了解学生的道德认知,从他们的实际情况和学习兴趣出发,设计丰富的思想品德教学内容,并在其他学科渗透德育,让学生掌握德育知识,规范道德行为,使他们的道德综合素质得到发展,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开展德育时,教师要把学校、社会、家庭结合起来,利用三方合力对学生进行德育,推动小学德育的高效进行。

一、加强思想品德教学,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在小学德育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思想品德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德育知识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讲知识、道理的教学方式,借助创新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灵活选择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进行深入学习,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到快乐,主动投入到德育学习中,通过学习增强他们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意识,并能用掌握的德育知识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实现高效的思想品德教学。

例如,在教学《我爱家长的山和水》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谁不说俺家乡好》歌曲、《我的家乡》录像及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资料,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家乡有哪些景色。通过多媒体生动、直观的教学,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在其他学科渗透德育,增强道德意识

在小学德育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还要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渗透德育,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同时增强道德认知,实现各学科的德育功能。在各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时,教师要抓住教学的重点内容,与德育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深入探究知识的同时受到德育。例如,在教学《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一语文课文时,教师在让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后向他们讲述了雷锋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及他的英雄事迹,让学生深入了解了雷锋,获得了深刻的学习感受,能够懂得奉献爱心、助人为乐。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他们在小组中进行互帮互助的讨论学习,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让他们掌握“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体育精神。

三、开展感恩主题班会,让学生学会感恩

主题班会是指教师根据教育内容制定主题,然后根据主题进行展开讨论,最终实现教育目的的活动。在德育过程中,教师在开展班会时要根据学生道德素质发展的情况设计班会主题,精心选择主题班会的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班会中,通过相互交流获得深刻的感受。例如,教师可以设计感恩主题班会,让学生在班会上说一说父母、教师、同学在哪方面给予了自己关心和帮助,要用什么方式报答他们。在交流过程中,学生积极发言说出了自己的感受,在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发言的过程中,他们的心灵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感动和震撼,激发了他们对父母、教师、同学的感恩之情,并能在实际行动中表达自己的感恩。通过感恩主题班会,让学生懂得了感恩,学会了感恩,有效提高了他们的道德素质。

四、分组教育,以优带差

在小学德育过程中,教师面对的是道德素质和道德认知不同的学生,有的學生具有良好的道德意识,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养成了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而有的学生的道德意识比较薄弱,有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在开展德育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道德素质的不同把道德素质高的和道德素质低的学生分成一组,使他们在小组中进行学习,以优带差,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有效提高。在小组学习中,道德素质高的学生会对其他同学的道德认知和行为习惯进行指导,使小组成员都能增强道德观念,提高自我管理意识,积极学习德育知识,促进他们道德素质的发展。

五、设计丰富的活动,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在小学德育中,设计丰富的活动是延伸德育的手段。通过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道德认识,让他们用学到的德育知识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设计德育活动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道德综合素质和兴趣设计多样化的活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受到教育。例如,教师可以设计少先队活动,让学生唱国歌、在国旗下演讲等,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组织学生进行植树活动,让学生在植树中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培养他们保护周围环境的意识;举办班级文明礼仪好少年评选活动,提高学生的班级责任感,做到讲文明、懂礼貌。通过丰富的德育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深刻的体验,加深了他们对道德的体验,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并自觉坚持,使德育在丰富的活动中能够发挥其教育作用。

六、学校、社会、家庭三方合作,提高道德素质

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时,教师要把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教育结合起来,通过三方合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使他们在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中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促进道德综合素质的发展。在社会教育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走进社会,在社会中学习和成长。例如,让学生体验清洁工、售货员、门卫等的工作,使他们认识到每种工作都十分重要,学会尊重他人;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让他们献出自己的爱心,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促进道德素质的发展。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用实际行动给孩子做榜样。例如,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敬爱老人、善于帮助别人、热爱劳动等,利用家长的一言一行向孩子传递德育,使他们在家长的带领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在生活中始终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学校、社会、家庭的合力,学生受到了更多的德育,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道德素质,使他们在学校、社会、家庭中都能用掌握的道德观念严格要求自己。

七、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德育工作中,教师要坚持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从发展学生的道德综合素质入手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思想品德学习掌握德育知识,并在实际行动中遵守掌握的道德知识,促进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灵活运用各学科的德育功能向学生渗透德育,增加他们学习德育知识的机会,提高他们的道德意识。为了使德育实现有效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把学校、社会和家庭结合起来,加强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使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促进他们道德素质的综合发展。

(责编  张 欣)

猜你喜欢
道德行为道德素质班会
妈妈画上老年妆出席班会孩子落泪
浅谈如何发挥主题班会作用提高高中德育教育时效性
儿童道德行为发生的时间逻辑及其教育遵循
简论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
刘娟、赵玉生:自我损耗会对道德行为产生负性影响
远和近
微班会:管窥班会的现实与未来
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状况的实证研究
基于不同视角的道德行为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