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成长:外部支撑与内在呼唤的合力

2019-09-10 07:22肖琦
江苏教育·心理健康 2019年3期
关键词:儿童幼儿园专业

肖琦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其在外部环境支撑与内在呼唤的密切配合与相互作用下,历经丰富的实践和持续深入的反思才得以实现的。我的专业成长之旅,就是在环境的支撑与个人内驱力的不断互动中,经历出发、短暂停留、再出发的螺旋上升的过程。

外部支撑,让迷茫的心找到“港湾”

教育者的原生热情很可贵,而外部支撑更珍贵。及时的支持,哪怕很微小,也能使教育者焕发活力。

25年前,带着师范生的青涩与对教育的美好憧憬,我离开大学的课桌,走上了幼儿园的讲台,满怀喜悦,满腔热情。我爱我的学生,我为他们精心准备教学和活动的内容,认真地写每一篇观察记录和教育笔记。我还给全园的学生上儿童美术活动课,每过一段时间,学生的作品就会布满幼儿园圆形大厅的空间,从二楼连接到一楼,像一把大大的彩虹伞,涂满了孩童的奇思妙想。我还自己动手在园内制作完成了两个超大的“教玩具”——两面攀爬墙。我用小钢锯把木工板裁切成学生喜欢的动物形象,请来门卫帮忙用钢钉把它们固定到墙上,然后自己再爬上爬下给两三米高的攀爬墙绘制背景,涂上美丽的色彩。再之后,我就带着学生快乐地嬉戏在自己亲手为他们创作的童话空间里了……那时的我只想着做一个好教师,只觉得生活美好,未来可期。

当热情长时间缺乏回应,当期许也屡屡落空,现实就变得很“骨感”。我工作的前9年,是在几乎没有教研更不知科研是何物的状态中度过的。接下来,眼看着多位同事停薪留职或另觅高就,看着自己工资本上只剩下可怜的基本工资一栏,最初的热情便逐渐降温,几近冰点,在这片曾让我憧憬的幼教园地上,看着学生天真的小脸,我却迷失了方向。那时,教师于我显然已仅仅是一种谋生的职业,我甚至怀疑,“教育”这个“饭碗”是否还能养活自己?

短暂的彷徨与懈怠之后,随着工作的调动,我的人生也进入全新阶段——我来到了盐城市第一小学,学校追求卓越的办学理想、浓厚的教育科研氛围深深感染了我,同事们踏实、勤奋、敬业的工作作风也深深地触动了我。其时,我已经30岁,我从零起点开始了自己的专业发展求索之路,接受种种教研任务,参加各种教科研活动,也幸运地斩获了各种奖项。有人说,自信源自他信。在盐城一小,我一度迷茫的心,第一次找到了温暖的港湾。我的工作热情再度被激发,终于告别无助,专业发展开始启程。

专业浸润:唤醒沉睡的“内需”

理想的教师团队建设,应当让教师熏陶于专业环境中、浸润在专业氛围中、执着追寻于专业引领中。“打造名师”,不如唤醒内需。人的潜能无限,当发展成为内需,一切好的发展就都有了可能。

1.让专业发展成为内需。我到盐城一小工作后不久,学校便创办了幼儿园并成立了教育集团。我随后来到了集团幼儿园工作,操持起了自己的本专业——学前教育,我“回归”了。从刚入职时充满激情到激情的火花几近熄灭,到再次燃起,环境的支持与专业的引领是让我发生改变的重要因素。“回归”学前教育之前,我已是一名美术学科带头人,回到幼儿园,我必须重新开始,重新规划专业发展。蒙台梭利曾说:“我们无法造就一个天才,我们只能使每个人充分发挥他的潜力。”学生发展是这样,教师发展同样如此。当发展成为教师的内在需求,一切好的发展就都有了可能。此时的我渐渐感觉到,脚下的路似乎正朝自己想要去的方向延伸,不知不觉间,我的“职业”已悄悄成为自己立志奋斗、打拼的“事业”。

2.在专业氛围的持续浸润中发展。“浸润”于我有双层的含义:一方面,我自己身处集团大环境中,浸润在教学有互助、教研有专题、科研有引领的良好氛围里;另一方面,我也承担着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的重任,我为教师团队建设所做的一切就构成了教师浸润其中的环境。年轻的幼儿园,年轻的教师团队,都让我时时忆起自己渴望外部支持的那9年。我绝不能让我们这个团队的教师们心怀激情而得不到环境的回应,有期盼而触摸不到及时伸过来的搀扶之手。于是,我们致力于教师培训有效策略的实践与探究。我提出“天使的梦想”激励式师资培养模式,在全市幼儿园中率先开展“研训一体式”教师培训。我们重视岗位练兵,推出“青蓝工程”以及“探索之路”园本课程微型项目研究等举措,设立“五大领域工作室”“中心研究组”,搭建网上教研平台。工作中,更关注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形成,努力给教师以梦想,更给教师以舞台,激励教师在各类活动中大显身手。我带着年轻教师一起做教育科研,躬身教学实践,不到10年的时间里,我自己成长为江蘇省特级教师,还在团队中培养出了2名市学科带头人、3名市教学能手、5名市教坛新秀,团队中11名教师主持研究了省、市级科研课题,22名教师获得了市级以上表彰奖励……这样的教师专业发展成果在公办民营体制的幼儿园里是很罕见也是相当不容易的。教师的发展内需被激活,我分管的工作多次获各级表彰,我也被上级领导称为“幼儿园一线教师的引领者”。

“内外结合”:努力做一名“大教师”

“内外结合”,方能打开教师专业成长的“天眼”。继续成长,有两个关键步伐:1.形成教学风格,提炼教学主张;2.追寻教育理想,确立教育主张。

余文森教授说,一位教师即使著作等身,荣誉无数,如果缺乏自身的教学主张,从专业上讲,他依然还是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门外汉”。曾经,幼儿园的集体教学在相当长时间和很大范围内都是幼儿教育的主要形式,大家研究的是幼教课堂,谈的是“教学主张”。我也不例外,努力在实践中提炼自己的教学主张。近几年,江苏省学前教育改革力度很大,改革带来了幼教观念的改变。首先改变的是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儿童观、教育观。随之发生的是幼儿园教育组织形态的改变,课程游戏化成为主流,集体教学不再是完全必要的固定形式,生活化、游戏化的教育成为主导,孩子在游戏中的自由、自主、愉悦与创造成为评价教师的教和儿童的学的重要依据之一。依据这样的标准,审视以前的教育,我发现,以往的教育过程中,呈现的游戏更多是以“学习游戏”为主的方式,即“学着玩”,这样的游戏,失去了儿童游戏的应有价值。真正的游戏应当是幼儿假想的、自主的、出于内在动机的,儿童注重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享受的是过程,体验的是愉悦,学习则应包含在其中。因而,我们应当关注的是怎样让儿童在游戏中获得经验与发展,即“玩着学”。因此,我提出,幼儿园教师及家长,包括社会,对儿童学习与游戏的观念应当是:变“学着玩”为“玩着学”。

我还提倡学前儿童“美育育人”。其内涵一是美术本身意义的教育,二是侧重品德养成的美好人格教育,三是融生活与教育为一体的审美教育,将感受美、表达美、创造美放大到更广阔的范围。

成尚荣先生说:“让教师发展有大情怀、大视野、大格局,因而有大智慧、大发展。”我愿在每一次历练中提升自己的境界,涵育自己的情怀,展开自己的视野,扩大自己的格局,让教育的智慧更加宏大,让自己的教育之路更加宽广。

让成长成为一种持续的内在呼唤

每一次回首,都是为了更好地再出发。一次又一次的起航让我懂得了如何去铸造人生的真、善、美,一次又一次的回首让我学会了如何去练就专业的真、实、精。今后,我仍将如一名竞走运动员,双脚始终触摸大地,在实践中发现儿童,研究儿童,发展儿童。这是我们的崇高使命,是我们终身的修行。

成长永远在路上,一切外部支持都还需要有内在动机的唤醒与激发来配合,唯有让成长成为一种持续的内在呼唤,成长的脚步才不会停歇;唯有让成长成为一种持续的内在呼唤,教师才能觅得前方教育的美景。从外部支撑到内在呼唤,向着“大教师”的方向,让我们一起再出发!

猜你喜欢
儿童幼儿园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爱“上”幼儿园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