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届上海书展举办发布“2019年上海市民阅读状况调查”

2019-09-10 07:22杨驰原
新阅读 2019年9期
关键词:书展书香上海

本刊讯(记者 杨驰原) 以“我爱读书,我爱生活”为主题的第十六届上海书展于8月14-20日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在书展期间,除了丰富的文化活动和海量精品书外,“2019年上海市民阅读状况调查”也在书展期间发布。据悉,该调查是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委托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市民阅读调查”课题组实施的专题调查,是上海市就此专题连续进行的第八次调查。

本届书展总体顺利有序。全场图书品种、销售额和阅读活动量均较往年有明显增长。布展期遭遇台风,布展团队与台风抢速度拼效率,保证了书展的顺利开幕;书展期间,高温和雷雨都挡不住爱书人的脚步,绵延有序的读者队伍成为书香城市、文明上海一道最美的风景;朋友圈的刷屏、微信推文的刷新,微博话题度的攀升,上海书展在“报、网、端、微、屏”的全媒体传播,生动诠释了市民读者的阅读热情和文化追求。书展主会场入场观众数再创历史新高,全市100余个分会场人流如织,线上分会场参与度爆棚,形成了“申城无处不书香”的浓郁氛围。

今年书展以培根铸魂的阅读文化建设者、服务者和引领者为使命,努力提升图书品质、丰富阅读活动、完善现场服务管理,努力把书展办得更有声势、更有参与度、更有影响力,为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加快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全力作出更大贡献。本届书展有以下几大特点。

一是有高度,以主题出版奏出时代强音。上海书展是弘扬主流价值、服务国家战略、助力文化大发展的重要平台。今年上海书展适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上海书展坚守“举旗帜、兴文化”使命任务的初心,集中展示展销一大批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反映新中国成立70年来伟大实践和成就的精品力作,以主题出版展现时代精神,成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一个重要宣传阵地和践行载体。

主题出版是出版工作服务大局、助力民族复兴伟业的重要力量。书展期间,《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读懂红船精神》《战上海》《中国寻路者》《上海相册:70年70个瞬间》《铁心力量》《日月新天——上海解放亲历者说》《情迁淮海路:致敬新中国70华诞》《1949上海解放日志》《我和我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歌曲精选》等一批优秀图书在书展热销。

二是有广度,以专业平台聚力服务全国。“立足上海,服务全国”是上海书展始终坚守的办展理念。今年,全国500余家出版单位齐聚上海书展,参展的图书品种达16万种,一大批新书好书在上海书展首发,彰显了“首发机制”的平台引领效应。今年书展继续联合16个区,推动“一区一特色”全民阅读活动示范品牌建设,共组织各区书香悦读季活动260余场,使市民读者可以近距离感受书香魅力;继续将实体书店、图书馆、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等公共阅读文化空间纳入书展分会场体系,设立100多个遍布城乡的实体分会场。随着实体书店受欢迎程度的提升,高品质阅读文化活动逐步向分会场集中。书展期间开业的朵云书院上海中心店、中版书房成为网红打卡地,推出了众多精品活动。作为服务长三角乃至全国出版界的文化大平台,今年书展继续推动长三角出版界合作机制取得积极成果。依托“长三角一体化阅读联盟”推出的“名家七讲下江南”活动,以江南文化为主题,读者听众覆盖上海市青浦区、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取得了不俗的社会反响。

三是有态度,以优质资源引领全民阅读。经过16年的积淀,上海书展更加坚持引领有品质、有价值的阅读态度,更加注重传递思想、文化、学术“最有价值的声音”。展会期间,《江山胜迹》《大国坚守》《点亮中国: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阅读上海100胜》《新中国红色诗歌大典(1949—2019)》《中国历代服饰文物图典》《中国文学课》《大江奔流》《四极日记》和“九说中国”丛书、“独角兽·人工智能”丛书、“新时代东方书系”“藏在名画里的中国”等一大批重量级新书借助上海书展平台成功首发,受到读者热烈追捧,成为引领阅读风尚和书业发展的“风向标”。一系列高品质、具有品牌影响力的文化活动,如“书香中国”阅读论坛、上海国际文学周系列活动、学术出版上海论坛、“书香·上海之夏”名家新作系列讲坛等,以文学、艺术、学术的思想交流和碰撞,让读者零距离分享到精神文化最新动态。今年创新推出的10个“七系列”聚焦时代主题、聚焦文化传承、聚焦科技创新,以70场分主题、分区块的高品质活动为统领,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现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大受读者欢迎。

四是有跨度,以国际交融连通中外文化。对标国际,从区域性到全球化,上海书展塑造着跨文化跨界交流的大出版产业平台。与书展同期举行的第九届上海国际文学周以“家园”为主题,吸引了大批海内外著名作家积极参与,为推进跨文化深度交流提供了平台,为推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加拿大插画家约翰·豪,日本作家角田光代、平野启一郎,挪威作家罗伊·雅各布森,土耳其女作家艾丽芙·沙法克,中国作家孙颙、叶兆言、刘亮程、宁肯、马原等在内的30余位海内外作家,参与文学论坛、讲座、新书首发、作品朗读、签售会等50余场活动,与同行和读者进行深入的交流。面对新技术、新产业,上海书展也努力构建跨界交融的新格局。约翰·豪作品首度来华展览,“中洲旅人——约翰·豪艺术展”在书展前开幕;明珠美术馆携手巴黎博物馆联盟举办的“维克多·雨果:天才的内心”大型展览和法国文学大家作品专题书展吸引了大量文学艺术爱好者;上海译文出版社《夏洛的网》《挪威的森林》《聊天记录》三本主打书为概念的艺术装置吸引了市民的参与;“世界最美的书”设计艺术展,令无数读者驻足品鉴。

五是有温度,以优质服务打造书香文化。做有温度的书展,为广大读者提供贴心优质服务,始终是上海书展的初心所在。今年书展更加注重内容服务。读者对环境与阅读体验的新需求,推动更多参展机构对参展图书和活动进行“筛选”,让读者不仅看到畅销书,也能更多遇见专家与出版人推荐的、经典有价值的小众图书,从而提升阅读的品质。“七天七堂课”国学讲座,仍旧推出人性化举措,邀请手语专家现场进行手语翻译,并通过网络实时直播,读者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回顾活动内容。开发运用上海书展官网、微博、微信小程序和各类媒体,及时提供信息服务;“上海书展云会场”功能更加丰富完备,以内容服务为核心、以数字化为手段的喜马拉雅、阅文等线上分会场,为读者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逛展购书渠道;手机端微信小程序,统一发布活动信息,方便读者查询,并通过后台连接线上平台,直接下单购买;垃圾分类设施和人性化服务,营造了清洁有序的展场环境;此外,快递寄书、法律咨询、投诉接待等上海书展多年坚持的服务项目,为读者提供了更为人性化的精细服务。书展期间,快递寄书次数总计近6000件次,瑞金醫院每天专门派出2名医务工作者,现场提供医疗保障服务,及时有效地救助了一些突发病患。

书展期间,各类媒体对上海书展高度关注、密切跟进,持续广泛进行报道。上海主要媒体拿出大量版面、时段(频道),给予高密度、多角度报道。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中央媒体推出多篇报道。《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等专业媒体也对本届书展作了专刊和多篇幅报道。新媒体也是宣传报道的主力军。新华网、人民网、东方网、上观新闻、澎湃新闻、看看新闻、新民晚报融媒体、上海发布等80多家新媒体加入宣传报道阵营,广泛发布阅读推介和现场信息,与读者进行了线上线下全方位的互动。据不完全统计,书展期间近200家大众媒体、专业媒体和网络媒体,近500名媒体记者参与宣传报道。

猜你喜欢
书展书香上海
墨韵书香
“空场”书展
墨韵书香
2016上海书展,女性阅读书单
欢乐上海迪士尼
书香海报
第67届法兰克福国际书展圆满落幕
德国法兰克福书展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