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把中国人的情感放在太空尺度上

2019-09-10 07:22吴见如
华声文萃 2019年3期
关键词:流浪地球刘慈欣科幻电影

吴见如

郭帆执导的《流浪地球》于2019年2月5日,即大年初一公映。电影改编自刘慈欣的同名小说,其核心设定是,未来太阳即将毁灭,地球面临生存危机,为寻得一线生机,科学家想到把地球推出太阳系的疯狂计划——“流浪地球”。《流浪地球》可以说是中国第一部有资格称为“硬核科幻大片”的电影。

中国科幻的精神内核是什么

郭帆从小就爱看科幻电影,但不明白中国为什么没有出色的科幻片。到后来,他才意识到科幻片是和国家实力挂钩的,如果国家不够强大,普通观众没有自信去看本国人解救世界危机。刘慈欣认同这种看法,在他的印象中,即便是韩国和印度拍摄的科幻电影,影响力都相对有限。

2016年,郭帆带着《流浪地球》的方案拜会为《星球大战》制作视觉特效的工業光魔时,这家顶级视效公司感兴趣的是文化差异:为什么地球出现危机时,你们逃跑都得带着家人?郭帆意识到这和中国人的文化有关,即对故土家园的情感和依恋是中国的价值观。

事隔二十多年,刘慈欣已经不太记得清当时的创作契机,但他觉得,写《流浪地球》时,背后有一种潜移默化的中国文化的集体无意识在影响着他。“《流浪地球》第一次真正把中国人的情感放在太空尺度上,放在末日情境下表达出来,中国人自己对未来太空的想象和欧美还是不一样。”

如果地球不能被推离太阳系

前期筹备时,郭帆的团队找来四位中科院的专家,共同研讨设计,解决天体物理和力学的问题。“地球不能被推离。”一位专家非常诚实地表示。现场突然安静了,郭帆只好规劝这位老师,如果地球不能被推离,整个项目就黄了,只能假定地球可以被推离,再让它更合理。

地球被推离太阳系是刘慈欣原著小说的核心设定。科幻文学不等于科普以及科学,但与魔幻不同,科幻作品需要给出解释。因此,郭帆需要面对一个问题,即排除科学基础上的不合理性。科幻电影的编剧过程就是在不断地排除逻辑错误。

剧本解决,投入拍摄就要面对技术性困难。在中国制作科幻电影,缺失的部门太多。比如,电影中的核心场景国际空间站,六个面形成一个立方体,而空间站是10亿个面。郭帆和他的团队只能自己摸索。这个团队一开始只有两个人,最后统计字幕时变成了7000人的超大规模团队。

在科幻作家陈楸帆看来,《流浪地球》会为中国科幻电影提振信心,会促使中国电影行业探寻新类型,把更多资源和成本分配到制作上。

(据“南方周末”微信公众号)

猜你喜欢
流浪地球刘慈欣科幻电影
意聊
科幻电影五问
刘慈欣科幻片《超新星纪元》启动
《球状闪电》:科幻大神刘慈欣又一力作
刘慈欣作品《流浪地球》首登银幕
刘慈欣《流浪地球》让外媒期待
刘慈欣科幻小说《流浪地球》的悲剧内核
国产科幻片《流浪地球》首发概念短片
刘慈欣:《三体》之外,我只是个普通的工程师
刘慈欣:中国科幻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