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出上联 这下联怎么对

2019-09-10 07:22冯彬
廉政瞭望·下半月 2019年2期
关键词:村道小桥痛点

冯彬

春节回老家,村道上的情形正如朋友圈,成了“炫富”的场所,各种好车一辆接着一辆,开到半路就被堵上了,只得在村道上缓行。加上大雨滂沱,车身已被溅起的泥浆“包装”得变了模样。可这一路的颠簸还不算什么大事,因为真正考验驾驶员水平和心态的“老地方”还未到来。

“这路怎么还这样?都有大半年了吧!”微信群里,上半年回过一次村的发小抱怨。本该在去年年底顺利实现加宽通行的车道,目前还仅处于开垦完毕,待铺水泥的阶段。狭窄的村道只能容得下一辆汽车通行,哪怕是对面来一辆小摩托,驾驶员都要稳之又稳,祈祷车轮别掉。

但就是这样的“恶劣环境”都还远未到让人提心吊胆的地步。毕竟记者老家门口的那座小桥才是驾驶员长久以来的“痛点”。一根石柱外加两端路口作为支撑,在上方铺上一层混凝土,简易小橋就这样在风雨飘摇中屹立了十几年。每当开车通过时,总能听到桥梁传出“咯吱”响声。

不过这次回家,却让记者为之一惊。原来,曾经的小桥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座约5米宽的崭新大桥。据村民介绍,大桥从新建到通行,仅耗时半年。

为何大桥建得这么“神速”?据知情人透露,这是区上有位领导到基层调研恰逢看到此处的缘故。桥面的破损情况令其震惊,回去后指示有关部门召集各乡镇开了个危桥评估会,确定了区内需改造的危桥数量。得益于此,记者家门口的这座桥从征集村民意见到设计图纸,再到开工,仅历时一个半月。

与之相比,由村里牵头实施的村道改造却久未竣工。桥虽修好了,路却还烂着。同样是基建,为啥没人盯着效率就这么低呢?架桥修路,都是造福百姓之事,都关系到村民能否平安便捷回家。打通方便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还是善始善终为好。

猜你喜欢
村道小桥痛点
脚没醒
尾巴帖
Southern_Weekly_1928_2021_02_04_p28
小桥
村道弯弯
藏在“抱怨”背后的商机
美南村干群齐心协力开山筑路
我变成了小老头
农村公路交通标志设置研究
贴膏药不能只贴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