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深处起洪流

2019-09-10 07:22李聪
北京支部生活 2019年2期
关键词:刘洋李大钊故居

李聪

西城区文华胡同是一条东西向的胡同,东起佟麟阁路,西至闹市口大街。北京李大钊故居纪念馆就坐落在胡同东段深处。小院朴素平实,看起来与周围的宅子并无二致,大门两侧墙上挂着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彰显着这座小院的历史。这里是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创建中国共产党、领导北方工人运动、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等一系列革命实践活动最具代表性的历史见证。

李大钊的第二故乡

在李大钊不满38岁的一生中,有10年在北京度过。这10年中,李大钊先后迁居过8處住所,其中1920年春至1924年1月,李大钊一家租住在石驸马大街后宅35号(今文华胡同24号),这里是李大钊在故乡之外生活时间最长的一处居所。

从红色的门楣下步入青灰色石砖墙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矗立在鲜红党旗前的李大钊半身铜像,92年前那个凛然走向绞刑架从容就义的身影再次清晰。铜像左侧一块电子显示屏上的入党誓词格外引人注目。走过铜像,进入李大钊故居的主院。一座550平方米的小三合院整洁朴素,青方砖的地面,传统油漆彩饰透着民国风格。欧阳中石先生题写的“李大钊故居”匾额悬于北房檐下。院子有北房3间,东、西耳房各2间,东、西厢房各3间。北房3间,东间是李大钊、赵纫兰夫妇的卧室,中间是堂屋,长女星华住西间。东厢房3间,是长子和亲友及来客的住所。西厢房3间,是李大钊的书房和会客室。

故居的陈设简单朴素。推开书房的屋门,一架黑色旧风琴、几个书柜、一张书桌、几把椅子,便是这里的全部陈设。据北京李大钊故居管理处副主任刘洋介绍,故居工作人员根据李大钊先生的子女和当时中共一大代表等人的回忆,收集了大量上世纪20年代的家具和摆设,基本上恢复了李大钊家的原貌。现在,书房内的陈设是根据中共一大代表包惠僧在《回忆李大钊》一文中的描述,进行原状恢复布置的。1922年初夏,在武汉区工作的包惠僧接到党中央的电报,要他赶赴北京联系李大钊接受一个新的任务。包惠僧抵达北京的当晚,便由邓中夏陪同来到李大钊家,与李大钊的第一次会面就是在这间书房。

革命事业的中心,革命青年的驿站

李大钊的书房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的历史见证。刘洋的讲解从黑色旧风琴开始,将记者的思绪带回到了那段风雷激荡的历史岁月。

当年,李大钊在宣武门内头发胡同旧货市场买回了这架旧风琴,安放在书房的西墙下面。有了这架风琴,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李大钊便教子女唱《国际歌》《少年先锋队歌》等革命歌曲。李大钊一家的琴声、歌声总是低低的,以免被街上的警察和暗探听到。只有在大风天和下雨天,借着风声、雨声的掩盖,李大钊家里的琴声和歌声才比较嘹亮。

每逢党的组织活动,欢快的琴声和歌声便又成了掩护。政治活动家罗章龙在《椿园载记》中记录道:1921年12月11日,天气晴朗,李大钊邀罗章龙等人召开北京区委全体会议。会前,厨子老李做了一顿白菜饺子,大家饱餐后开会,由罗章龙汇报陇海路罢工情况,大家谈了意见。为了庆祝罢工胜利,大家弹琴、唱歌、讲故事、说笑话。

据刘洋介绍,北京李大钊故居在中共党史上有着特殊的价值。在会议地点迁到陶然亭慈悲庵前,党的各项会议多是在李大钊的家召开的。在此居住时期,李大钊做了许多促进中国革命事业发展、促进马克思主义学说发展的大事。比如,组建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筹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共北方区委工作,开展工人运动;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

“二七”惨案后,李大钊被通缉,家人遭到迫害。1924年1月下旬,一家人紧急搬到了铜幌子胡同甲3号的住所。在白色恐怖下,中共中央曾通知李大钊等人去武汉成立中央分局,李大钊却回答道:“假如我走了,北京的工作留给谁做?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1927年4月6日,李大钊被奉系反动军阀逮捕。4月28日,李大钊从容就义。他在绞刑架前挺直身躯发表了最后一次演说:“你们不能因为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我们已经培养了很多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各地,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

让李大钊精神薪火相传

时隔92年,李大钊为无产阶级革命英勇捐躯的精神依然值得人们深情缅怀。英雄不死,信念不灭,传承不断。刘洋告诉记者,故居虽“深居”胡同,但每天都有很多参观者慕名而来,这里也成了不少单位和学校组织党日活动的首选场所。

作为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面对地络绎不绝的参观者,故居特意推出了“半小时参观”服务,通过关键点位引导、精炼讲解词,再辅以短视频,便于观众对故居有全面的了解。

近几年,故居还致力于将志愿者打造成流动的纪念馆,让红花的种子撒遍基层。故居先后与北京师范大学、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等大中小学合作,每年9月起招募志愿者讲解员,经过半年的学习培训,于每年的3月5日“学习雷锋日”正式上岗,定期在故居进行志愿讲解。自2010年以来,已培养千余名志愿者讲解员,在各自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潜移默化地传播着李大钊精神。故居志愿者、北京第三十五中学生李毛宁,还在老师的帮助下制作了英文版讲解词。他说:“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外国同学也能够了解李大钊精神,了解共产党人的初心。”

为了更广泛地传播李大钊精神,故居还以“走出去”的方式,把展览、讲座送进机关、校园、企业和社区。“故居只有6名工作人员,送展的工作压力不小,但是全员没有一个人掉队,反而自我加压,推动大钊精神更广泛地传播。”从2008年起,由李大钊故居牵头,北京的8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共同举办了20世纪中华名人巡回展览。如今,8家已发展为“8+”,全国各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纷纷加盟。随着巡展足迹的延伸,爱国主义精神教育更加深入人心。2017年,李大钊故居又联合西城区党史办开展了“李大钊在京津冀的光辉足迹”巡展,并将此作为品牌活动延续至今。

(责任编辑:闫正宇)

猜你喜欢
刘洋李大钊故居
PD-1抑制剂联合仑伐替尼治疗晚期肝癌的疗效分析
卫立煌故居
探访“铁甲元勋”许光达故居
在宜兴徐悲鸿故居
李大钊与赵纫兰的革命者爱情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关怀青年的李大钊
“故居”与“旧居”是一回事吗
刘洋作品
李大钊资助北大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