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名曲《我和我的祖国》幕后的故事

2019-09-10 04:08孙成德
时代邮刊·上半月 2019年12期
关键词:李谷一我和我的祖国首歌

孙成德

《我和我的祖国》的曲作者是秦咏诚,词作者是张黎,两位创作人都出生在渤海之滨的大连,又都在“东北鲁艺”学习并走上艺术道路。他们联袂创作的这首歌曲以优美的旋律歌颂伟大的祖国和人民,经过歌唱家李谷一的深情演唱,成为传唱数十年的经典爱国歌曲。

说起这首歌的创作,还要追溯到1984年。当时在沈阳音乐学院工作的秦咏诚正在北京参加中央教育行政学院组织的学习班,忽然接到了老朋友——北京民族乐团创作室专职创作员张黎的电话,张黎在电话中开门见山:“老秦啊,我想请你再写一首和《海滨音涛》同样情调,但旋律又不雷同的曲谱,周末来我家做客,咱们叙叙旧……”

秦咏诚如约在周末来到张黎家,两个大连老乡聊起家乡的海,有说不完的话。在海边“赶海”捡小鱼小虾,伴着涛声进入梦乡,沐浴着海风在沙滩上奔跑……这些儿时熟悉的生活场景,瞬间将已过不惑之年的秦张二人的思绪带回渤海之滨。虽然他们年轻时就离开家乡,但是对大海的感情总也割舍不断。

如果说关东大地是他们学习成长走上革命和艺术道路的土壤,那么浩瀚的大海便赋予了两位艺术家豁达的性格和宽广的胸怀。聊着聊着,张黎忽然提出:“老秦,你看这个新曲子改成‘下行’的怎么样?”秦咏诚眼前一亮,拿过纸笔,将《海滨音诗》的“上行”旋律“51235……”改为“下行”旋律“56543215……”,他哼唱几句挥笔写下了新歌的主旋律,张黎在一旁听了不由得拍手叫好。

有了主旋律,歌曲就如同有了灵魂,秦咏诚的创作激情被瞬间唤起,构思如大海的波涛追风逐浪,短短20多分钟,《我和我的祖国》的曲谱便一气呵成。陶醉在创作灵感中的两个人不曾想到,这首曲子会在之后的几十年中成为脍炙人口的爱国金曲。

许多歌曲是先有歌词后谱曲,而《我和我的祖国》则是先有曲后填词。曲谱在张黎怀里揣了很长时间,他一有兴致就拿出来吟唱,寻找感觉。当年秋天,他去湘鄂两省采风,中秋节那天,来到张家界景区天门山脚下。张黎望着眼前天门山壮美的自然风光,忽然感到似曾相识——挺拔的群峰被霭霭云雾缭绕,犹如故乡海滨云霞中时隐时现的蜃楼仙境,脚下潺潺流淌的小溪,好似海边礁石缝隙中不断涌进又退出的海浪。他的思绪在崇山峻岭和惊涛骇浪中切换,创作的灵感在这种碰撞中进发……

在湖南同志为迎接采风团一行而举办的中秋联欢晚会上,张黎深情地朗诵了这首新词:“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那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托……”

内化于心的优美旋律,饱含赤子之情的华美笔触,都化作赞颂祖国的词句令在场的许多艺术家都站起来为之喝彩。很快,这首歌就不胫而走,传遍大江南北,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和由衷喜爱。

秦咏诚和张黎都是从小离开家乡,走上文艺创作道路的,但是他们成长的道路和人生的历程又有昕不同。

1933年7月,祖籍江苏省赣榆县的秦咏诚出生在辽宁省大连市。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被日本统治40年的大连获得解放,但很快苏联红军进驻大连,所有学校都停课了。12岁的秦咏诚只好在家跟哥哥学习拉手风琴,耳濡目染,秦咏诚迷恋上了声乐和器乐。1957年,他进入中央音乐学院,师从苏联作曲家列·西古洛夫。他一生创作了数百首作品,许多曲目都成为人们广为传颂的经典。

秦咏诚把祖国、石油、大海作为创作主线,唱出人民心声。他创作的《我为祖国献石油》《毛主席走遍祖国大地》《满怀深情望北京》等歌颂人民领袖和石油工人的歌曲,成为一个时代的音符。他说:“从工农兵群众生活中汲取营养、获得真情实感,是创作的第一课。半个世纪以来,我迎着新中国的雨露阳光,跟着新中国前进的脚步,逐渐成长起来,能够写出一些作品献给人民,者B是党的教育、祖国的关怀和人民培养的结果。”

1974年,长春电影制片厂筹备拍摄铁人王进喜以及石油工人题材的故事片《创业》,制片厂请秦咏诚创作电影主题曲和电影音乐。他用音乐赞美石油工人,鼓舞了几代人为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而艰苦创业,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授予他“石油工人作曲家”称号。

2013年正值秦咏诚80岁生日,辽河油田派代表前往沈阳向秦老祝寿:“秦老师是我们石油工人的自豪和骄傲!是我们的亲人,也是我们的家人。”

张黎比秦咏诚大一岁,但张黎的人生历经坎坷。他出生在一个先富足后又破落的家庭,从小帮家里劈柴挑水做家务,上街卖冰棍、帮别人做蜡烛为家里赚点小钱,饱尝生活的艰辛困苦。

张黎有着大海一样的性格,不惧风浪,顽强执着。他先后到云南、湖南、福建和山东等地体验生活,感受改革开放后我国城乡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创作灵感。他在这段时间才思泉涌收获颇多,发表了具有“张氏”风格的歌词专辑《相思潮》,当中收录了上世纪70年代传唱至今的《红太阳照边疆》《延边人民热爱毛主席》《党的光辉照边疆》等歌颂共产党和人民领袖的歌曲。他和徐沛东联袂创作的《亚洲雄风》是我国举办北京亚运会时最火的歌曲。

此外,张黎还创作了《篱笆女人和狗》《辘轳女人和井》等具有深刻生活气息和人生哲理的歌词。张黎对歌词创作有自己独到的理解:“离曲能颂,谱曲能唱,有文采又上口,有嚼头不生涩,易流传,能品味,扬诗之情,含戏之谐,既有俚曲之俗风,又有诗歌之雅趣,为广大群众背诵传唱,其情切切,其语铮铮,其乐融融,其歌悠悠。”

东北鲁艺的光荣传统影响了张黎一生,他自觉到现实生活中充電,到人民群众中汲取营养。他曾在旅顺口坐着快艇看老铁山的雄伟险峻、看鲨鱼拱背,因为半夜着了甲板阴风险些半身瘫痪。他也在八级大风中给小长山岛送过水,真正体验到与风浪搏击的惊心动魄。在去舒兰、哈尔滨的火车上为了能吃上一点面包渣而饥渴求食……张黎将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精辟总结为“纸上词章纸外作”。

张黎在中央民族乐团工作期间,秦咏诚到北京学习,他每周都去为张黎创作的歌词谱曲,还介绍张黎和歌唱家李谷一认识。在了解张黎的坎坷经历和顽强精神后,李谷一深受感动,先后演唱了张黎的17首作品。当秦咏诚和张黎找李谷一唱《我和我的祖国》时,她欣然接受。

1984年李谷一首唱这首歌,她以深情饱满的声音抒发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热爱:“我最亲爱的祖国/你像大海永不干涸/永远给我/碧浪清波/心中的歌……”唱到结束时,听众被优美的曲凋和感人的“歌涛”唤起内心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之情,这首歌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

李谷一在录制时就说,这首歌一定能红,能够被人们传唱。《我和我的祖国》问世至今30多年,已经传遍祖国的城乡,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听到赞美祖国母亲的歌声。李谷一说演唱这首歌就感觉自己的命运和祖国息息相关,好像孩子和母亲一样。

如今秦咏诚、张黎两位词曲作家均已经离世,但《我和我的祖国》仍然被人们广为传唱。中华儿女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跨越国界穿过时光,优美的旋律回荡在海内外的大地上。

猜你喜欢
李谷一我和我的祖国首歌
不为我们而作的歌
李谷一养生爱吃野菜
李谷一“抢歌”
李谷一“抢歌”
李谷一抢歌
鲜红的红旗是首歌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征集活动正式启动
《我和我的祖国》让自豪感爆棚
歌曲《我和我的祖国》诞生记
如果还有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