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手工耿”的走红与困惑

2019-09-10 15:51赵蕾
时代邮刊·上半月 2019年1期

赵蕾

2018年10月20日晚上8點多,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杨村一间平房内传出《阿珍爱上了阿强》的旋律,30岁的耿帅随音乐左右摇摆着。他正在进行直播,一张胡子拉碴的圆脸刚好装进不远处的手机镜头里。

此刻,距离耿帅发布第140个视频刚过去10个小时。在快手上,他最新创作的“自制桌游烤串器”累计播放量已有101万多次,是他所在的杨村人口数的200倍。

耿帅,在网上叫“手工耿”,是网络上流传的不锈钢“脑瓜崩”“加特林机枪”“雷神锤包”“菜刀手机壳”等创意“发明”的制作者,被网友们称为“发明界的泥石流”。

作为网红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短短半年内收获着人气和功名,却也逐渐受其所累。

“前两天还有个外国记者来采访我,挺好,她说啥我一点听不懂,我说的她也不明白,我俩就瞎比划,然后采访愉快地结束了……这件事吧,启发我要与世界接轨,听说外国人都喜欢我这种造型的,长头发,大胡子,邋里邋遢,我以后把胡子蓄起来,也不洗脸了,回归自然,这就更有国际范儿……”

在先逗了这么一段开场白后,耿帅在快手上的直播开始了。他穿着蓝色牛仔工装裤,披一件黑色夹克衫,捆长发的黑色皮筋松了,他任由其余的头发凌乱披散。

不出20分钟,直播点赞人数超过2万,观看人数突破2600人。直播室设在他自己10平方米的工作室里,墙上挂满了各种工具。耿帅咧着嘴坐在电脑桌前。他夸着自己这张“土帅”的脸从小就受中老年妇女的欢迎,直播间的气氛逐渐被点燃,没一会儿他额头上溢出汗珠。

看到一位粉丝连续刷了200元的礼物,他高喊“谢谢老铁”,声音粗犷、亢奋。这些人气多数来源于他在网上发布的“发明”视频。地震防抖吃面容器;防身用的雷神锤子挎包;菜刀改造的“梳子”……在耿帅近一个月的作品里,被讨论最多的是“脑瓜崩辅助器”。

视频中,他用不锈钢和弹簧制成的中指指套弹碎了一个玻璃水杯。他严肃地解说道:“朋友之间开玩笑,有些人因为身体素质原因,无法弹一个清脆悦耳的脑瓜崩,这个就能帮你锻炼中指力量。”

很多网友随之吐槽,有人回复说,“无用的东西做得太出色了”,也有网友调侃他为“中国版爱迪生”。对于耿帅,网络外又是另一个戏谑世界。直播前一小时,他在家门口的饭馆吃饭,三四个年轻男子喊着“网红”,拉住他敬酒,合影,他脸上的表情抽搐着,似笑非笑。人走后,他才小声说:“哎,不认识,真尴尬。”

以前,村民和亲人只知道他话少,内向,圆鼓鼓的大眼睛一瞪,可以拒人千里之外,“喜欢一个人关起门来想事情”。如今,大家觉得不可思议,这个大块头的“宅男”在快手上“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的视频火了,他“发明”的那些奇怪无用的物件上了各大社交平台的热门榜单,越来越多的人登门拜访。

但对耿帅来说,不管在现实还是网络中,他并没有坦然接受被推到舞台中央的感觉。受人追捧的同时,他始终觉得,大部分人都在“看热闹”。“不自在才是最真实的”,但耿帅不敢公开表达这份不适。

一年前,网红耿帅还只是个手艺娴熟的焊工。他总结之前的经历为“半途而废”的人生。

在保定定兴县的村落里,像耿帅一样,16岁便初中辍学的青年人再普遍不过。在外漂泊的10余年里,他去过五六个城市,干过不少于10个工种,装水暖,建商厦,卖手机……甚至还做过服务员。他戏称自己是城市的流动建设者,不是在偏僻的工地上干活,就是在赶往下一个工程的路上。

对于这种一眼望穿的生活,耿帅体会到的是庸常和无聊,父亲和弟弟并不认为有任何问题。弟弟耿达说:“父亲就是做了30多年的电焊,咱们没学历没背景,可不就一辈子做焊工嘛。”而耿帅的几个发小,与他早年生活经历相似,现在分别是建筑工人、消防员、公交车司机,还有一个在村里开了个小店。相比起周围人的认命,耿帅心里的那团火焰忽明忽暗地燃烧着,无处安放。2013年8月,他在微博上写着:“马上就要到而立之年呢,还能改变人生么?”

他在工地上向一位前辈倾诉心中苦闷,想创业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却又跨不出这一步。那个中年人说:“我活到这个岁数,逐渐明白,不能凭自己的主见教育孩子,我混得不好,为什么要让家人顺着我不成功的经验走下去呢,不如让他走出一条自己的路。”耿帅说,这大概是他这辈子听过最打动人的语句。

从“螺母加特林机枪”的视频被一些社交平台推荐开始,耿帅逐渐有了知名度。他的主要收入来源转而变成每周一两次的直播,直播设备是一台900多元的海尔电脑和2000多元的智能手机。收入由二三十变成一两百元,再到如今,耿帅每场直播平均收获上千元的礼物。

现在,耿帅的快手粉丝已经接近150万人次。他将自己切西瓜视频中的一张图片截图发了微博,配图问:“我火了么,为什么我做的东西还没人买?”图片中是他一张惊恐的大脸,还有宛如在风中凌乱的头发。

他坦言,当时做这个表情包是希望更多人真正欣赏并购买他的手工艺品,别仅停留在看着好玩的阶段。“原来还真有挺多人喜欢我的。”耿帅的产品销售火爆,他甚至考虑在淘宝上开一个网店。为了减少粉丝的遗忘和掉粉,他每天都在手机上刷各种搞笑视频和图集,寻找创作灵感。有时点子来了,又是一夜无眠。

在所有不可控的事件中,耿帅最不担心创意的枯竭和幽默感的缺失。“每一个视频里的创作,解说文案和拍摄都是我自己想的,这是我比较自信的地方。”他將之归功于个性使然。

耿帅想起自己幼儿园时就偷学着用剪刀裁了几把武侠小说中的飞刀,小学时将父母结婚时买的西式挂钟拆了又装上。7年前,他开始尝试自创一台玉米烙饼机,断断续续做了两三年,做了一个半成品,又隔了三年,他空闲时买齐了配件,终于组装完成,每隔两分钟可以压出一张煎熟的玉米饼。2016年,当他把玉米烙饼机展示给父亲看时,父亲没吭气。隔了半天,忽然对耿帅说,“你还是能捣鼓些东西,有想法试试也行。”

耿帅从此坚定了要靠自己发明创作走出一条营生之路的决心。第二年,在妻子和母亲的反对声中,他将家门口10平方米的小屋改造成工作室,把脑子里各种想法倾倒了出来。可惜这种玉米烙饼机早有人批量生产五六年,而他那台机器被遗忘在老家的柿子树下,落了灰,没再使用第二次。那时,耿帅并不确定,网络是否能助他实现梦想,又或者现实与梦境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进驻快手一年多,耿帅却越发觉得网络世界机关重重,虚幻缥缈,往前行进的脚步并不轻松。走红后,耿帅收到有关减肥药,洗发水,铁锅等各类生活用品广告的邀请,几千到上万的广告费不等。

村里人眼见着他每条视频过万的评论和百万的点击量,认为他早已发家致富,改善生活。他内心却嘀咕:“如果开始做广告,会不会影响个人形象,然后被网友嘲讽,接着万一掉粉,最后直播没人刷礼物了咋办?”他一个也不敢接。更伤脑筋的是,近两个月,他制作的“无用良品”订单量渐次增加,耿帅发现,自己没来得及给产品统一定价,也没有核算价格的经验,因此鲜有盈利。“最近总想着赶紧把网友的订单都做出来发了,别让人家等,其他的事几乎顾不上”。他的黑眼圈像一抹紫红的眼影覆盖整个下眼睑。

耿帅有将近一年没去过理发店,胡子也有个把月没刮。他记得之前在快手上看到一个手工匠人,因为把飘逸的长发剪成公务员发型,粉丝骤减四五万人,“吓得我不敢剪了”。他的微信好友超过5000人,他把另一个手机送给弟弟耿达,让他帮忙打理安排商业合作的洽谈。

新找来的品牌合作机会令耿帅心动,有知名电商品牌,有网游形象代言,还有一些企业的线下活动。他眼花缭乱,也苦于无处咨询:“想找个专业人士指点迷津,怎么接,接哪个,要价多少,应该有行规吧?”他还没时间考虑下一个创意是什么,偶尔有网友打电话来催,“耿哥,我最近不快乐了,你啥时候出新的视频啊?”这时候,他半天接不上话来,只是望向远方发呆,觉得眼前的一切都变得虚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