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动力蓄电池维护技术规范

2019-09-10 07:22
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诊断仪技术规范箱体

编者按:对于纯电动汽车来说,主要的驱动力来自于动力蓄电池,因此在车辆使用过程中,动力蓄电池的维护非常重要。但是由于目前纯电动汽车的维护技术并无相关的行业标准,很多纯电动汽车生产厂商给服务企业提供的维护技术都是企业自己所制定,技术标准比较混乱。北京汇智慧众汽车技术研究院根据多年新能源汽车服务技术研发和行业培训经验,以及连续3届新能源汽车服务技能大赛的实践,编写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维护技术规范》这一行业指导性技术文件,授权《汽车与驾驶维修》杂志(维修版)刊登。

前言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所给出的规则进行编写。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由北京汇智慧众汽车技术研究院提出,并组织编写,主要执笔人为许建忠、孙大庆等人。

一、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动力蓄电池维护的作业安全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纯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蓄电池。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8384.1-2015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1部分:车载可充电储能系统(REESS)

GB/T18384.2-2015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2部分:操作安全和故障防护

GB/T18384.3-2015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3部分:人员触电防护

GB/T 19596-2017电动汽车术语

GB/T 31498—2015电动汽车碰撞后安全要求

GB/T 4208-2017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 B 21966-2008锂原电池和蓄电池在运输中的安全要求

JT/T 1011-2015纯动力电动汽车日常检查方法

JT/T 1029-2016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维护技术规范

DB11/Z878-2012电动汽车电能供给与保障技术规范动力蓄电池系统维护

DB12/T 674-2016纯电动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

DB31/T 634-2012电动乘用车运行安全和维护保障技术规范

SZDB/Z201-2016电动汽车维护和保养技术规范

德国 8686 E电动汽车维修标准

三、术语和定义

GB/T 19596-2017电动汽车术语中界定的术语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四、作业安全

(1)进行动力蓄電池维护时,工作区域应用隔离栏隔离,并悬挂警示牌。

(2)进行动力蓄电池维护的人员应经专业培训合格。

(3)进行动力蓄电池维护时,根据情况应佩戴符合技术要求的绝缘手套、绝缘鞋,使用绝缘工具。

(4)进行动力蓄电池拆卸时,应按如下操作进行。

①断开低压电源控制电源,即先关闭启动开关,断开低压蓄电池负极接线,并采用“盖帽”等形式进行绝缘隔离,同时设立安全警示牌。

②断开MSD开关(手动维护开关),无MSD开关(手动维护开关)的可断开动力蓄电池低压控制线束,能够挂锁锁止的应进行锁止,并设立安全警示牌。

⑧在断开动力蓄电池高压电路后,禁止同时接触动力蓄电池的正负极,需要用验电仪进行验电,用放电仪对负载端进行放电。

(5)在进行动力蓄电池移动过程中,注意动力蓄电池在举升设备和移动设备上的稳定性,防止意外跌落。

(6)在动力蓄电池开箱后进行动力蓄电池组维护时,应将动力蓄电池在工作台上稳定放置,保证作业环境通风良好,不潮湿,洁净,无扬尘。

(7)进行充放电维护时,除保证充放电维护仪的接入电源可靠性,还需要有人进行时时监控。

(8)动力蓄电池进行高压系统绝缘检测时,应断开高压电路和低压连接线束。

(9)车辆发生碰撞事故,箱体已经发生明显变形且有液体渗漏的,建议将车辆静置并远离其它车辆(至少15m)进行观察,24h后再进行处理。

五、技术要求

1.维护项目与周期

(1)动力蓄电池系统维护项目与周期应优先按照生产厂家技术文件的规定执行。如厂家无技术文件指示的,宜参照表1执行。

(2)动力蓄电池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发生了碰撞(即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和不当操作导致的底部冲击等导致动力蓄电池发生的碰撞事故),应立刻进行外观与热失控检查,据情况实施对管理系统的诊断。

2.维护检查内容

(1)外观检查

①动力蓄电池箱体应清洁,箱体上的标识、铭牌及警示标签等信息应清晰可见。

②动力蓄电池箱体表面应完好,无严重腐蚀、变形和裂隙等明显的损坏。

③动力蓄电池箱体位置无偏移,固定点应牢固,无松动,螺栓及锁具锁止可靠。

(2)热失控检查

①常规的热失控检查用红外测温型热像仪对动力蓄电池进行检测,至少完成以下3种情况的检查。

i.常温下静置10min后未上电的检查。

ii.常温下通过外接负载以电流为放电10min后的检查。

iii.常温下交流充电10min或直流充电5min后的检查。

上述热失控检查发现异常,如温度不高于60℃,可使用专用设备进入管理系统进行检测,单体蓄电池温度是检测重点;如有异常(温度骤升)应根据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②车辆发生碰撞事故,无论箱体是否有明显变形,只要无液体渗漏,即可用红外测温型热像仪对动力蓄电池进行检测,如温度不高于60℃可再使用专用设备进入管理系统进行检测,单体蓄电池温度是检测重点;如有异常(温度骤升)应根据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3)连接线束与接口检查

①连接线束与接口包括与动力蓄电池外部连接高压线缆、低压线束及相应的接口,也包括内部连接各蓄电池包及包内的线束、电气接口。

②连接线束与接口应连接牢固,无变形、损伤、老化和松动等。

③用扭矩扳手按标准力矩紧固各接口的紧固件,同时可用线束保护剂等产品进行线束及插接器的维护,特别是换电模式动力蓄电池连接线束接口。

(4)管理系统检查

①系统上电后通过仪表或使用专用诊断仪,检查系统是否能正常工作。

②使用专用诊断仪进入管理系统,调取当前和历史数据,分析系统工作情况,并采取对应处理措施。

③使用专用诊断仪进入管理系统,进行动作测试(元气件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分析系统工作情况,并采取对应处理措施。

④使用专用诊断仪进入管理系统,校准系统总电压、单体电压、电流和温度,验证绝缘电阻。

(5)单体一致性检查

①常温下使用专用诊断仪进入管理系统,对单体蓄电池电压进行测量。

②蓄电池的单体一致性分为静态一致性或动态一致性。静态一致性或动态一致性应能满足如下要求。

i.静态一致性:使用交流充电模式,通过车载充电机为动力蓄电池充电,充电自动结束后,根据单体蓄电池之间的最大电压差不能超过规定要求限值。

ii.动态一致性:动力蓄电池的荷电状态(SOC)在20%-90%之间,通过外接负载放电,放电电流为l3时,单体蓄电池之间的最大电压差不能超过规定要求限值。

(6)通风装置检查

通风装置根据不同的动力蓄电池的箱体设计有不同类型,应按表1规定的周期进行清洁、检查或更换。

(7)冷却与加热装置检查

根据不同的动力蓄电池系统的设计有不同类型,应按表1规定的周期进行清洁、检查或更换冷却液,同时使用专用诊断仪进行相应功能的测试,分析判断相关部件的工作情况,并实施相应的处理措施。

(8)电位均衡检查

按照GB/T 18384.3-2015中6.9电位均衡要求,即需要测量动力蓄电池箱体可导电任意两点间的电阻值,测量值应不超过0.1。

(9)绝缘电阻检查

按照GB/T 18384.1-2015的要求和方法,测量动力蓄电池正极或负极与箱体或底盘的绝缘电阻值,测量值应符合规定的要求。

(10)密封性检查

动力蓄电池箱体到表1规定的周期或被打开上盖,都要通过气密眭测试仪进行密封性测试,测量值应符合规定的要求。

3.维护记录

维护数据应有记录,记录保存期限应大于动力蓄电池使用的年限(表2)。

4.动力蓄电池收集、运输与贮存

(1)收集

维护维修过程中,动力蓄电池的收集应有防火、防水、防爆、绝缘、隔热和防腐蚀等安全防护措施,并应制定应急预案。动力蓄电池结构应完整,不应拆解。

(2)运输

①动力蓄电池运输过程中,应防止剧烈振动、冲击、日晒和雨淋,且需配备可灭E类火的二氧化碳灭火器等消防设备。

②动力蓄电池运输中应对电气接口进行保護,防止碰撞、跌落,可采用“盖帽”等形式。

③动力蓄电池运输中的安全要求应符合GB 21966-2008的要求。

(3)贮存

①动力蓄电池应在5~40℃,通风、清洁、干燥的室内贮存。避免阳光直射,距离热源不应少于2m,并应设立如图1所示的警示标志。

②动力蓄电池不应倒置或卧放,并应避免机械冲击或重压。

5.动力蓄电池继续使用条件

使用交流充电模式,通过车载充电机为动力蓄电池充电,充电自动结束后,对恒定负载电阻进行放电。初始放电电流不应小于l3,放电达到厂家规定的截止电压时停止。放电时间若少于120min,不宜继续使用。

猜你喜欢
诊断仪技术规范箱体
CJ-1型齿轮箱箱体强度分析
本田雅阁混动发动机无法启动故障检修案例
我国氢能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初步研究
迈腾B8轿车启动防盗系统故障分析
基于热水器除菌技术规范的相关概述与分析
一种太阳能装置在农业田间的应用
汽车故障的综合诊断方法
医用B超诊断仪在检定中的常见问题
肉羊饲养管理技术
一种带支撑架的合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