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艺术区中“公共性”的必要性

2019-09-10 07:22徐嘉遥杜士英
美与时代·上 2019年9期
关键词:公共性必要性

徐嘉遥 杜士英

摘  要:以南京国际画家村的衰落为出发点,分析艺术区中“公共性”的必要性,从艺术空间、艺术创作、艺术活动三個方面进行“公共性”探讨。艺术区没有将“公共性”原则贯彻始终,是导致南京国际画家村衰落的主要原因。“公共性”是艺术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任何艺术区都不能与公众参与脱轨,艺术区需要大众的共同参与,并对公众造成积极的影响力。

关键词:艺术区;公共性;必要性;南京画家村;衰落

南京国际画家村位于南京六合区雄州镇,2011年开园时有6家大型画廊、40多家创作工作室、多家拍卖行以及艺术品鉴定中心落户其中,曾有“亚洲最大的墙体画世界”之称。走进国际画家村,大部分人都会被数百栋建筑外墙上的世界名画吸引,如欧洲的古典油画、现代抽象艺术和日本浮世绘艺术等。建筑与艺术结合的景象十分壮观,但是经历了几次变革,画家村依旧逃不过衰落的命运。开业六年,画家相继离去,人去楼空,只剩下一栋栋冷冷清清的建筑和外墙上经受岁月洗礼的数百幅名画,画家村也逐渐被人遗忘。画家村作为一个艺术家高度聚集的艺术区,缺乏“公共性”是其衰落的重要原因。以南京国际画家村的衰落为例,探讨艺术区中“公共性”的必要性。

一、艺术区“公共性”概述

艺术区是现代社会中一种新的都市文化体,起初大部分人认为艺术区是众多艺术家聚集的地方,实际上艺术区是经济文化政治发展的产物,是帮助大众认识艺术,提升文化素养的基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文化艺术创意产业集群诞生,而后逐渐地形成了艺术区。如今,我国大部分城市已经建成了较为成熟的艺术区。艺术区作为一个城市的文化载体,它担负着提升大众精神文化以及城市文化基调和审美格调的重任。

王洪义先生曾提出,公共艺术就是公民优先,“公共性”是公共艺术的必要条件。同样,“公共性”也是公共区发展的核心原则。如果艺术区脱离了“公共性”,就如艺术脱离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一样,无法生存,如深受大众喜爱的798艺术区,也是因为公众积极踊跃地参与才使其持久生存并充满活力。艺术区中的“公共性”指的是艺术区与公众的关系,即艺术区要针对公民的需求开放发展。实际上,“公共性”可以说是艺术区的本质特性。“公共性”要求培养公民热爱艺术的情怀,使其自主地参与艺术活动,自由平等地参与到艺术区的文化建设中来。另外,艺术区代表着一种社会文化价值取向,还应培养公民的艺术精神,促进公民对艺术区中艺术作品的主动理解和自由鉴赏。艺术区包括艺术空间、艺术创作、艺术活动三大部分。艺术区中的“公共性”也应贯穿其中。

二、艺术区中“公共性”的必要性分析

(一)艺术空间的“公共性”

艺术空间是艺术区的基本组成部分。从整体上看,每个艺术区都是一个大的艺术空间,每个大的艺术空间都由若干个小的艺术空间组成,每个小的艺术空间又包含多个更小的艺术空间。保持艺术区的“公共性”应保持各个艺术空间的“公共性”。艺术空间的“公共性”,顾名思义就是指艺术空间的开放性,保障艺术区给大众带来足够的便利。因此,从宏观上看,地理位置在艺术空间的“公共性”中占首要位置,艺术区的选址布局应充分考虑到交通状况和周边基础设施等,还应从城市整体出发,结合周边生态环境等因素,保证其规划的合理性。从微观上看,艺术区中各个艺术空间的公共配置需给艺术家和游客们带来便利,如咖啡馆、书屋、休息处,以及整个区域的导视系统等设置应合理有效。另外,“公共性”除了公共场所这个物质条件,还需要具备公众自由参与、享受、欣赏等条件。各个艺术空间虽保持着一定的独立性,但它们之间的关联性和融合性也至关重要,艺术作品与艺术空间的关系亦是如此。各个艺术空间的设计一环扣一环,艺术作品与艺术空间相得益彰,不仅使公民保持良好舒适的心情,还可以帮助公民更加有序高效的理解艺术,有利于启发大众的思考。

艺术空间违背公共性原则是南京国际画家村衰落的首要原因。或许,画家村建立的初衷是将艺术家们“圈养”起来,形成一个良好的艺术创作氛围,但是它忽略了画家村作为一个艺术区,需与社会、大众保持紧密相连这一核心理念。首先它地处南京的六合雄州镇,远离市区又交通不便,许多人因为路途坎坷而放弃前往,无法带给大众广泛的参与度。其次,画家村周边是工业区和垃圾场,糟糕的生态环境与艺术氛围格格不入。同时,周边的基础设施不良,没有大型的文化体、商业体与之相呼应,使其形成一个文化艺术孤岛。因经营模式相对单一,无法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市民来此游玩。艺术区选址布局的便利,可以很大程度提高艺术区的“公共性”。若想使画家村长久生存,首先就应保证其艺术空间的“公共性”,将其布局规划在合理的地方,并与商业体适当结合,保证公民的方便参与,形成块状的文化、艺术与商业为一体的集群。虽然建筑上的艺术作品会带给游客眼前一亮的视觉体验,但是大部分游客对这些作品并不了解,在各个建筑中容易迷失方向,对各个艺术空间的职能也缺乏认知。另外,艺术空间大多为艺术创作中心,种类单一,存在着很大的相似性和同质性,本是为了便于大众采购绘画,但随着网络营销的冲击,经营日渐惨淡。因此,调整画家村内部的艺术空间结构,协调好各个艺术空间、艺术空间与艺术作品之间的关系,改善导视系统和保证艺术区内基础设施的便利和多样,使各个艺术空间别具一格又各协调一致。与此同时,调动各个艺术家的积极性,发扬画家村的自身特色,使整个艺术区丰富多彩。

(二)艺术创作的“公共性”

艺术创作是艺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吸引公民前来参观的关键。可能在部分人眼中,艺术是高深莫测的,是艺术家的事,和大众并没有很大关系。当代艺术大多不被公众理解,就是因为一些艺术创作缺乏“公共性”。艺术创作的“公共性”需要艺术家们抛开自我的艺术个性,创作易被大众接受的、为人民服务的艺术,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公民欣赏艺术创作,才能使艺术区更加兴旺。王洪义先生指出,公共艺术是公共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结合,但其更加侧重公共性,并强调去精英化的艺术观念,打破艺术等级制度和祛除艺术至上的观念,使艺术与生活平行,也让生活成就艺术。艺术区中的艺术创作亦属于公共艺术的范畴,艺术家应该从实际出发,站在大众的角度,创造出对大众有价值的艺术作品。另外,艺术区的艺术创作并不仅仅局限于艺术家的创作,还包括一些艺术衍生品的开发。从某种角度上说,艺术也许是一种理想状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繁荣,纯粹的艺术是非常少见的。艺术区也是如此,一些新奇的、实用的艺术衍生品,能使艺术与公众的生活接轨,使艺术创作无形地贯穿于人们的生活中。

南京国际画家村作为一个具有浓郁艺术气息的艺术区,它的艺术创作不仅充斥在艺术空间的内部,还布满建筑的外觀。在画家村外墙的装饰绘画作品中,大多是家喻户晓的世界著名绘画,比如梵高的星空、日本浮世绘艺术。当人们看到这些作品时,有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实际上,大众对这些名画的了解非常少,有许多人甚至不知道这些绘画的作者,更不用说这些作品背后的故事。画家村内仅有少许建筑前有墙体绘画简介,大部分的作品没有任何概述。因此,可以在保证艺术区美观的前提下,在建筑前适当添加相关介绍,并印发一些相关的趣味性卡片和手册,帮助公民理解世界著名艺术作品,开阔公众的文化视野,提高艺术作品的“公共性”。相对于外部墙体艺术创作上的“公共性”而言,建筑内部的艺术创作更为重要。画家村内部的艺术空间多为画廊和创作工作室,许多公民对其中的艺术创作并不感兴趣,对其中的内容更是无法理解,同时也无法辨别作品的优势与缺陷,长此以往,大多公众便不愿来此欣赏艺术,使得画家村无人造访。艺术区并非是艺术家张扬个性的地方,它需要艺术家抛弃个人经验,以公众关心的社会文化问题为题材,创造出与大众对话的、具有公共精神的艺术。在艺术区的公共设施和配置中,可以加入画家村的自身特点,例如,咖啡馆的杯子、餐巾纸、纸袋等物品可加入名画元素,这样不仅提升整个咖啡馆的品味和格调,还使公众潜移默化地接受艺术的熏陶,与艺术产生共鸣。另外,画家村可以开发一些独特的文创产品和大众日常所需的小物件,勾起大众前来购买的欲望。这些独具特色的小物品不仅对画家村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还能使艺术创作与公众对话和互动,拉近艺术与公众之间的距离。

(三)艺术活动的“公共性”

艺术活动是艺术区不断进步、发展的动力。定期举办具有自身特色并能吸引大众的艺术活动,比如艺术展览、艺术表演、艺术讲座等,带给大众新鲜感,吸引更多的公众来访,使艺术区永葆活力。艺术活动的目的是吸引公众,因此“公共性”也是其基本的条件。艺术活动应以公众的需求为出发点,从主题性质、针对人群、内容形式、组织推广等多个环节入手,使大家能够自由、主动、愉悦地参与其中,带领公众用全新的方式认识艺术,从多个角度体验艺术,提升大众对艺术自主理解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艺术活动的开展可针对人群的特点和喜好,选用与时俱进的新潮题材,采用丰富多元的可供公众选择的形式,并进行具有亲和力的推广,激发各个公众的兴趣,使大家从中找到容易参与的项目,自由无阻碍地参与到艺术活动中。同时,艺术活动可采取艺术家和公众共同参与、相互学习的方式,使公民更加了解艺术,使艺术家更能理解生活,还可增加多个具有趣味性的互动环节,不仅从视觉出发,甚至是触觉、听觉、味觉、嗅觉全方位地感知艺术。现在网红展盛行,在一定意义上也能看出众多艺术活动都在不断重视“公共性”,但是在重视公共审美的同时,也应注重对公众文化素养的培养。

南京国际画家村以墙体画出名,但是其宣传力度并不大,也不能凸显艺术区的自身特色,大部分公众并不知道有此地,还有许多人仅仅是听说过此地,并没有深入了解。来此地除了采购的画商和欣赏绘画的艺术家外,仅有少许前来拍照的文艺青年和一些喜欢创作的摄影师。他们大多通过朋友圈、微博等社交途径得知此地,都是被壮观的墙体绘画吸引,有的是一时新鲜,不会再次前来。这和艺术区缺乏创新型的艺术活动息息相关。通过搜索发现,有关于画家村的推广宣传和艺术活动非常少,画家村没有官方的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公众对该地也没有准确、详细的认识,只能了解到一些比较片面的信息。因此,提高艺术活动的“公共性”可从艺术活动的推广开始,画家村应建立相关官方账户,对艺术区的信息进行及时跟进,能够及时地与公众交流,使大众能够便捷、直观、可靠地了解艺术区的人文与自然,从而吸引更多的用户关注和传播。在数字化时代,线上的推广营销是非常重要的。许多艺术活动通过线上和线下结合开展,线上可以通过各种提示让公众提前了解活动并做一定的规划,使线下活动更加顺利地开展。另外,许多人认为画展相对无聊,画家村很难开展一些别出心裁的艺术活动。其实不然,如草间弥生的作品展,它将艺术作品与艺术空间完美结合,创造了一个使人疯狂、引人幻想的境遇,将观者带入了一个新的圆点世界。还有许多私人美术馆,拓展了艺术活动的多元化,将经典艺术家的作品完美演绎,这些都给画家村提供了借鉴,让更多的人走进艺术区。

三、结语

南京国际画家村作为一个艺术区,在众多方面都缺乏“公共性”,它的建立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都与社会脱节。因此,它的衰落是必然的。艺术区连接了艺术与大众、艺术与社会的关系。艺术区的繁荣离不开公众自由平等地参与,公众亦离不开艺术区文化的熏陶。“公共性”是艺术区最重要的原则,应贯穿于艺术空间、艺术创作、艺术活动等多个环节,只有几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配合,才能使艺术区的“公共性”发挥到极致,使艺术区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赵志红.当代公共艺术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2]王洪义.公共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9.

[3]陈冰冰.无墙的美术馆[D].北京:北京服装学院,2012.

[4]王洪义.如何定义公共艺术的专业性[J].美术研究,2018(5):51-55.

[5]马钦忠.论公共艺术的公共性价值的构成[J].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15(3):58-67.

[6]王洪义.公共艺术不是精英艺术[J].公共艺术,2018(4):46-49.

作者简介:徐嘉遥,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设计学硕士研究生。

杜士英,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编辑:姜闪闪

猜你喜欢
公共性必要性
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公共性中的角色探究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公共性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从“多元治理主体‘公共性’管理模型”探索中国红十字会
论大学图书馆公共性形成与发展
论政府的公共性及其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