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化办学模式下教师队伍建设的校本实践与研究

2019-09-10 15:57周平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19年9期
关键词:专业成长队伍建设

【摘 要】随着教育管理体制的不断改革,天桃实验学校在朝集团化办学方向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校区快速扩建,年轻教师大量增加,带来了校区间师资分配差距的问题。基于此,学校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打造一支专业发展的教师队伍:重视并建设梯度培训体系,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启动师徒结对活动,关心年轻教师成长;“集体备课+公开课+赛课”,充分发挥教研组力量;“学—用—赛”推进信息化在教学中的应用,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

【关键词】科研团队;专业成长;队伍建设

【作者简介】周平,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教师,中学一级教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社会发展的根基,学校是深化教育发展的基地。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在朝着集团化办学方向发展的情况下,由原来的“一校两部一址”,快速发展成“一校两部五址”的集团化学校,为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校区的快速扩张,年轻教师的大量增加,再加上校区限制和资源限制,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何通过科研团队力量带动各校区年轻教师的成长,促进教师队伍建設,确保校区间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天桃实验学校中学部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天桃实验学校秉着集团化办学的方针,共建有五个校区,分别为天桃校区、东葛校区、银杉校区、嘉和城校区、翠竹校区。学区广大,人员众多,学校管理繁杂庞大,无论是政令上传下达、教学教研辅助互补,还是人员考勤管理等都受到地域的限制,导致学校教师队伍建设面临诸多问题,对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一)教师队伍年轻化,教学专业技能急需提升

随着新校区的建设,学校新增了大量的年轻教师。这些刚毕业的年轻教师,无论是专业教学技能、班主任管理能力,还是中考备考经验都极其欠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校的整体发展。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专题培训,是学校当前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二)教师队伍结构出现差距,需重视并解决新老搭配的问题

新增的年轻教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教学经验,但更能适应教育信息化时代,为学校增加了新鲜的血液,有助于老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但由于新聘年轻教师多集中在新校区,这导致了校区间的师资配备出现差距,教学质量和学生都得不到均衡发展。如何将校区间的新老教师进行合理搭配,使其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是学校快速发展的一个突破点。

(三)由于受到地域限制,校区间的教学教研需统筹

由于五个校区分布在不同的片区,这给校区间的教研、交流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何突破校区局限,发挥名师引领作用,让优秀教师指导、带动其他年轻教师的成长,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重视并建设梯度培训体系,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教育是一门科学,育人是一种精雕细刻的艺术。在教学工作中只有讲究科学、创新,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而教师的自身素养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师强则校强。因此,学校非常重视教师培训,特别是重视组织适合教师发展需求的培训。

由于学校教师的年龄段跨度较大,成长需求不同,学校通过收集教研组意见、开展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教师所期待的培训内容和形式,并根据不同教师的需求,构建了“入门—专业—骨干—名师”的梯度培训方案,有针对性地从年轻教师专业技能成长、班主任德育管理能力提升、打造名师队伍建设、提升行政干部管理能力和中考高效备考五个方面着手,尽量满足各类教师的培训需求,争取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为骨干教师,把骨干教师培养成为学科先锋。各类培训的开展,更新了教师的教学观念,也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育教学水平。

同时,学校还注重培训的效益,通过制定完善的培训制度对教师培训做出指导,依照“严格考勤—培训纪律—心得分享—反思总结”等方面的评价机制,要求参训教师养成认真学习的态度,在培训中认识到教书育人的重要性,找到自己事业的规划,学会从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等方面反思自己的不足,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常规教学中,将培训落到实处。

(二)启动师徒结对活动,关心年轻教师成长

年轻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希望,为了加快年轻教师成长的步伐,资深骨干教师要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促进年轻教师快速、健康成长,实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学校以“知新行动”“竹耘工程”为依托,以师徒结对为基本形式,以“老带新”努力提高年轻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学校每年制定并调整师徒结对方案,严格筛选有经验的优秀教师作为师傅。师傅要做到“三带”:带师魂——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带师能——掌握教育教学基础知识与技能;带师德——育德之道,为人师表。徒弟也要做到“三学”:学思想——教育教学理念;学本领——教育教学基本功;学做人——为人处世、为善、求真。师傅的课堂向徒弟开放,既要向徒弟介绍教学经验,精心指导徒弟备好课和写好教案,又要向徒弟推荐学习文章,使其视野开阔,不断充实。通过各种形式的师徒交流活动,学校在组织年轻教师学习师傅丰富的教学经验的同时,更要让年轻教师掌握当好教师的基本要领,掌握教学艺术,提升年轻教师的职业素质,让资深教师为学校培养好一支师德高尚、业务过硬的年轻教师队伍。

(三)“集体备课+公开课+赛课”,充分发挥教研组力量

多个校区是学校集团化办学扩建的一个突出特点,如何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障碍组织教研活动,也是培养学校年轻教师的一大重任。针对学校校区多、教师多,特别是新校区年轻教师居多的现状,如何在短时间内提升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除了启动师徒结对形式,还要充分发挥学科组的教研力量,通过教师集体教研和探究,让年轻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在教研活动中不断成长。

学科教研组的实力即学校的教学实力,为了确保学校教学质量,打造高素质的学科教师团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其中学科教研组组长是学科组重要的领头人。因此,学校在优选学科教研组组长的基础上,由学科教研组组长主持学科教研活动,每学期开学初认真制定学科教研计划,并在期末做好教研组工作总结,取长补短,不断进步。

围绕“集体备课+公开课+赛课”三个方面,学科教研组每周应进行一次教研活动,每学期不少于十次,包括至少进行一次跨校区的专题教研。具体而言,每学期内,安排一次教研组内的公开课教学;每学年内,至少安排三位教师在学校内举行一次公开课教学。公开课教学要有明确的专题要求,遵循“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反思(总结)”的程序,围绕教学思想、教材处理、教法选择、学法指导、能力培养、师生关系等内容进行评课。最后,以赛促教,年轻教师要认真对待每一次赛课,在学科教研组组长的组織下集整个教研组力量,反复磨课,不断创新,确保每一位教师都能在赛课中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同时,注重建立QQ群、微信群等网络互动平台,改进校区间的研讨方式,使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进行讨论、交流,从而增强教研活力,提高教学实效。

(四)“学—用—赛”推进信息化在教学中的应用,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

1重培训

近五年来,为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学校通过采取集中培训的形式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分批次对各校区全体教职员工进行了交互电子白板、一体机使用、网络技术促进教育创新培训、微课制作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培训。组织教师参加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平台的PCK视角下的教师专业发展﹑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培训等网络研修和测评,并利用暑假组织教师参加北京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的信息技术应用培训,让教师深刻认识到信息科技带来的便利与高效。通过培训和互动,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实现了学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实践不断深入。

2促实践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学校积极申报并参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信息化试点校”“广西中小学教师信息20自治区级试点校”等项目,注重探索建立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将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通过全力推进将信息技术整合到常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能掌握录播教室的使用方法,充分合理利用其功能,围绕同课异构,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实现与南宁市各名校联合集体备课,并对优秀教学课例进行录制和共享。信息化教学探索,使信息化教学常态化、普遍化,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研的质量,为建立一支能够开展各类教学创新应用的教师队伍打下了基础。

3以赛促用

学校注重教师间信息技术运用的交流学习,通过组织开展或参加各类教师信息化教学技能大赛、教师优秀示范课评选、年轻教师录像课比赛、年轻教师说课比赛等教学活动,录制优秀的比赛教学资源,充分发掘、推广、共享优秀竞赛成果,营造良好的应用氛围,并督促学校教师相互探究学习,进行教学研讨,交流先进教学理念,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在科研团队引领教师专业发展队伍建设的探究过程中,学校还存在一些不足。首先,缺乏资源共享平台的支撑,教师积累的大量优秀教学资源没能得到最充分的共享,这在一定程度上属于资源的浪费,学校应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开发与利用。其次,由于新校区年轻教师居多,课题研究的能力较弱,对做课题经验不足,因此学校应从微课题入手,改变教师的观念,加强对年轻教师的课题引领,进一步提升学校教师的科研能力,全力打造一支综合实力强的教师队伍。

猜你喜欢
专业成长队伍建设
聚焦心智模式,追求专业成长
网络研修与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浅谈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
教师要敢于成为“鉴赏”自己课堂的“勇者”
浅谈中职校新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
探究如何加强项目政工干部队伍的建设
做好四个结合强化基层政工干部队伍建设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论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