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在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诊治中的应用

2019-09-10 17:41王玲红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19年8期
关键词:临床诊治消化道出血应用价值

王玲红

【摘要】目的:进行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诊治中内镜应用价值的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120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全部患者实施内镜探查辅助治疗、诊断,进行内镜诊治效果的观察。结果:经内镜探查120例患者中70例溃疡出血、22例消化道息肉、16例糜烂性胃炎出血、12例杜氏病。120例患者出血位置和原因均获得确认,其中采用电凝止血患者30例、采用氩气刀喷凝止血患者50例、采用止血剂止血患者14例、采用钳夹止血患者26例。120例患者止血治疗均顺利完成,二次出血、肠梗阻、肠穿孔等并发症术后均为出现。结论: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断和治疗中内镜探查术应用效果显著,能够实现病变情况和出血情况的有效确认,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关键词:内镜探查;消化道出血;应用价值;临床诊治

消化道出血在临床疾病中较为常见,其原因主要包括肿瘤、血管病变、机械性损伤、消化道炎症等,全身性疾病或临近器官病变也可至消化道出血。临床中消化道出血诊断难度较大,胶囊内镜、消化道钡餐等一般辅助检查效果较为有限。为了提升消化道出血诊断效果,消化内镜开始在临床诊断中得到应用,并收获了显著成效。本研究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120例患者,对其开展内镜探查和治疗,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2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均排除肝硬化门脉高压造成的胃底一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研究对象中包括44例女、76男;年龄范围16-71岁,平均年龄为(36.7±1.5岁);患者出血时间范围1-58小时,平均时间为(20.7±5.2)小时;出血量350-2100毫升,其中64例患者出血量小于800毫升,42例患者出血量800-1500毫升,14例患者出血量超过1500毫升;经胶囊内镜、消化道钡餐、B超检查均未明确出血原因;经临床输血、止血、补血等保守治疗后病情未明显改变。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麻醉均采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麻醉完成后采用电子胃镜(OLYMPUS-180)进行探查。检查前对患者心肺功能状况进行评估,同时患有冠心病、高血压患者需接受心电图检查,同时患有胸椎畸形、肺气肿患者需接受肺功能检查和x线检查。患者出血量过大时接受红细胞输注和血容量补充,患者血红蛋白满足要求(血红蛋白≥70g/L)且血压稳定后實施内镜检查。检查人员应当依据患者病情对入镜位置进行合理选择,在准确判断病灶的基础上调节位置。内镜探查过程中要防止损伤消化道,避免因此而再次引起消化道出血。依据内镜探查结果选择具体的止血治疗方案,必要时采用止血剂辅助止血。

1.3观察项目对患者溃疡、消化道息肉、出血原因、出血位置进行观察。

2结果

经内镜探查120例患者中70例溃疡出血、22例消化道息肉、16例糜烂性胃炎出血、12例杜氏病。120例患者出血位置和原因均获得确认,其中采用电凝止血患者30例、采用氩气刀喷凝止血患者50例、采用止血剂止血患者14例、采用钳夹止血患者26例。120例患者止血治疗均顺利完成,二次出血、肠梗阻、肠穿孔等并发症术后均为出现。在后期随访中全部患者均为出现再次出血,全部预后良好。

3讨论

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中的常见急症,由于难以有效明确病因,出现了很多患者误诊情况,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当前该疾病死亡率约为9%-14%。该病需要依据病因选择针对性治疗措施,所以在临床治疗中及时准确的判断出血原因尤为重要,只有这样医疗人员才能够快速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同时选择合理内镜检查时机也会对诊断产生影响,依据胃粘膜修复和再生能力(修复通常在有效治疗48小时内进行),所以内镜检查应当尽早进行。

实际临床检查中,上消化道出血检查使用常规胃镜最佳;中消化道出血检查(回肠末端到Vater壶腹空回肠范围内出血)使用内镜、小肠镜、小肠ct最佳;下消化道出血检查(直肠、结肠出血)使用传统直肠镜、结肠镜最佳。以往研究表明,50岁以下患者出血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是小肠肿瘤,在临床诊断中使用内镜检查能够实现肿瘤的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利用核素扫描、电子结肠镜、动脉造影、电子胃镜、小肠钡餐等进行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检查,并通过病理诊断和手术结果对照,36%患者存在血管发育畸形、26.3%患者存在小肠平滑肌肿瘤。通过下消化道结肠镜可有效进行消化道性状和出血位置检查,通过内镜对95%出血点进行定位。

有研究认为肿瘤、静脉曲张、消化性溃疡是较为常见的消化道出血原因,其中25%-30%消化道出血原因是消化性溃疡,}肖化道出血和NASIDS类药物使用有关。另外机体应激状态等因素也会对外消化道出血产生影响。一直以来临床医生在诊断中深受隐匿性消化道出血困扰,胶囊内镜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个状况,开展消化道出血患者随访评价,可将其检查结果作为重要参考。患者如若在胶囊内镜检查中显示为阳性,那么在日后随访中多有再次出血发生,患者如若在胶囊内镜检查中显示为阴性,日后随让中则很少出现再次出血。但也应注意到内镜下止血也有相应的适用范围,急性大出血患者就不适用该方法。

本研究中,经内镜探查120例患者中70例溃疡出血、22例消化道息肉、16例糜烂性胃炎出血、12例杜氏病。120例患者出血位置和原因均获得确认,其中采用电凝止血患者30例、采用氩气刀喷凝止血患者50例、采用止血剂止血患者14例、采用钳夹止血患者26例。120例患者止血治疗均顺利完成,二次出血、肠梗阻、肠穿孔等并发症术后均为出现。全部患者经内镜探查后,出血原因和出血位置均获准确诊断,在此基础上通过合理止血措施和对症治疗,均顺利康复出院,在后期随访中全部患者均为出现再次出血,全部预后良好。综上所述,在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诊治中应用内镜,能够让医师对出血病灶情况进行直接观察,并在此基础上对出血性质进行区分,同时内镜还可对活检组织进行获取,以对病变性质进行明确诊断,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最终实现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治疗成效和诊断准确率的提升,具有很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临床诊治消化道出血应用价值
血管造影诊断与介入治疗在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价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的临床诊治分析
绝经期女性宫腔积脓60例临床诊治分析
探讨晚间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影响
企业金融管理应用价值分析
甲亢合并糖尿病临床诊治分析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