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患上“完美强迫症”

2019-09-10 07:22陈娟
旗帜文摘 2019年8期
关键词:蜡像珐琅雍正

陈娟

雍正在位时间不长,但争议颇多。正史记载中,他铁腕行事,勤俭刻苦,凡事朝纲独断,寡语冷面。而近日在上海奉贤博物馆展出的“雍正故宫文物大展”,展现出雍正的另一面。从他用过的玺印、服饰、武器到西洋眼镜,再到由他参与指导、设计的瓷器、珐琅器、玉器、砚台等,印证着他严肃外表下,藏着一颗敏感、丰沛的文艺之心。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皇四子胤禛被封为和硕雍亲王,赐圆明园居住。这次展出的美人图《裘装对镜图》正是那一时期他请人所画。

这次“雍正故宫文物大展”中,還有一幅仅存的记录雍正年轻时模样的画像《胤禛朗吟阁图像》。画上的胤禛头戴凉帽、身着常服,端坐于窗前,周边是鹿、鹤、嘉木,环境静谧优雅。

有美景,又有美人,偏居一隅的雍亲王果真逍遥自在吗?其实,在圆明园生活的那一时期,对他来说恰恰是一段艰难的时光。当时太子胤礽被两废两立,众皇子为争位攻讦暗斗,而胤禛始终没有占据上风——康熙早年对他有成见,曾公开批评他遇事急躁,“喜怒不定”。

于是,他不得不选择以退为进,韬光养晦,内心的苦闷与郁结,只能隐于诗词和画作之中。他在《裘装对镜图》中题诗:“自惊岁暮频临镜,只恐红颜减旧时”,表面上是美人对镜自怜,感慨时光易逝,细品则暗含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隐衷。

做王爷的那段日子,胤禛每日里吟诗作画,修习佛法,赏鉴古玩。即位后,他把当时所作诗词整理成《雍邸诗集》,序言中写道:“朕昔在雍邸,自幸为天下第一闲人……赋性不乐浮华,既无庸皇皇于富贵,更不烦戚戚于贫贱。”这一“天下第一闲人”把圆明园营造成田园诗般的世外桃源,也因此得到康熙的赞许。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的春天,圆明园中数百株牡丹開得正艳,胤禛提出请父皇来家中赏牡丹,康熙欣然应允。在这里,康熙第一次见到了胤禛的儿子、12岁的弘历,赞赏有加,之后更是破例将他接到自己身边养育。这一年的冬天,康熙病逝于畅春园,在遗诏中宣布:“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成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1722年,胤禛登上帝位,勤勉苛刻。康熙朝有资格上奏折的臣工约200人,而雍正将人数扩充到了1000人以上,以至于雍正皇帝每天都要批阅数十件万余字的奏折,自晨至暮,从未间断。史书记载,雍正只在自己的生日那天才会休息,他在位的13年间,每天睡眠时间不足4个小时,在数万件奏折上写下的批语多达1000多万字。

在雍正批阅奏章的养心殿西暖阁,墙壁上悬挂着一副他手书的对联: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横批“勤政亲贤”。而为了做到“一人治天下”,他首创设立军机处。

军机处刚一设立,雍正就规定不管有多少公文,都必须当天完成。他以身作则,雍正五年四月十六日一天之内,就分11批召见了31位官员,做到了“今日事今日毕”。这可苦了军机大臣,常常是凌晨3点,紫禁城一片漆黑,只有军机处值庐中灯火通明。约莫五六点钟,天刚蒙蒙亮,军机大臣就要去养心殿面见皇帝,此时的皇帝已候在殿中。

繁忙的政务之外,雍正还醉心于艺术品的设计和制造。此次展出的雍正款花玛瑙葫芦式杯、雍正款画珐琅花蝶纹茶壶、菊瓣盘等,大都素净文雅,工艺精湛。在这些精美器物的背后,既体现了雍正极高的审美,也有其严苛、独断的行事之风。

雍正曾给造办处定下严格的工艺流程,凡下旨做的活计都要经过如下手续:皇帝下旨;承作者画纸样、或漩木样、或拨蜡样;呈览皇帝提出意见;修改;再呈览;批准;制作。在雍正朝《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里,随处可见他要求把工艺品改得素净简洁些的旨意,遇到不满意的器物,他常用的批语是“甚俗”“蠢了”。

他曾命人将一件玛瑙壶上的花纹磨去,“壶把做素的”;收到一方莲艾砚,觉得很不好,批道“做素静文雅即好,何必眼上刻花”;说“如意柄上‘万寿无疆’四字俗气,着去平,照柄地仗寿字样式刻做”……雍正最为反感的是流于俗套的平庸之作。雍正六年十月,玻璃厂曾呈进各色玻璃鼻烟壶100 个,随后,郎中海望传达了皇帝的谕旨:“此鼻烟壶款式甚俗,不好!可惜材料!尔持出放在无用处。”经过雍正的审视,入选的比例仅为59%。

雍正热衷艺术品,并对艺术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这或多或少受到康熙的影响。康熙兴趣广博,诸艺无所不能,对玻璃、珐琅、钟表、漆器都有兴致,经常将一些艺术品赏赐给皇子们以增长见识。平日对诸皇子谈及花园、房间的布局要广宏敞居;对不引人注目的树根、石头、兽角、爪牙以至木叶之属,“必随其质而成一应用之器”。加之雍正自幼便离开生母,在孝懿仁皇后宫中长大,有更多的机会浏览各式精美的宫藏艺术品,耳濡目染,鉴赏的眼光自然独到、犀利。

独特的审美,使得雍正对艺术品特别挑剔,甚至有点儿完美强迫症,有时极微小的一个细节,他都让工匠修改多遍。

雍正十二年二月初,雍正让造办处制作一个关公塑像。一个月后,工匠呈上一个蜡像,他觉得关公的脸做得不好,提了一堆意见。10天后,改后的蜡像拿来,他还不满意,又下旨:“关夫子脸像特低,仰起些来,腿甚粗,收细些,马鬃少,多添些。廖化的盔不好,另拨好样式盔。” 几天后,雍正对第三次修改后的蜡像依然不称心:“关夫子硬带勒得甚紧,再拨松些。身背后无衣折,做出衣折来。鞋大镫蠢,俱收小些。膝旁放高些。持刀的手并上身做秀气着。”第四次呈送时,雍正还在挑剔:“帅旗往后些,旗上火焰不好,着收拾。马胸及马腿亦不好,亦着收拾。”工匠反反复复改了5遍,这才终于得到他的认可,说“甚好,准造”。

雍正对宫廷艺术品所作的谕旨,有时洋洋洒洒一大段,有时寥寥几字,嬉笑怒骂全无避忌。而从这些谕旨,也能看出他本人的性情:他率真——和海望说“只要好,若不如意,朕不依”;他自信——言及珐琅彩,称“将来必造可观”;他幽默诙谐——年羹尧向他求赏一两件珐琅器,“以满臣之贪恋”,他爽快地赐下数件,并说“若不用此一贪字,一件也不给你”。

(:华声 2019年07期)

猜你喜欢
蜡像珐琅雍正
人体可笑堂
雍正:朕终于把自己毒死了
雍正:奏折上面玩段子
这么痴情的皇帝我也是第一次见
蜡 像
蜡像
失传200多年宫廷珐琅彩技艺将复活 需要167道工序
珐琅器之画珐琅
雍正帝原是“非法即位”?
从一件珐琅炉谈明万历朝掐丝珐琅工艺及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