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三力转型”铸造现代制造业基地

2019-09-10 07:22袁麒麟
重庆与世界 2019年8期
关键词:涪陵榨菜数字化

袁麒麟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时指出,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抓住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构建市场竞争力强、可持续的现代产业体系。

新时代,让重庆的传统产业焕发活力,钥匙在哪里?涪陵作为重庆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区域性中心城市和成渝城市群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应该如何作为?

拥有多年工业基础的“涪陵制造”,是“重庆制造”一路砥砺前行的缩影,该区通过安上智能的“大脑”、接上互联网的“云端”,推进生产方式“智造”、产业形态再造、高端产业创造、商业模式改造,重塑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加快培育形成智能制造新模式,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智能制造:“智力转型”的涪陵路径

对于很多传统企业而言,涉足智能制造属于“白纸画图”,一切都是新的。而这扇门一旦打开了迈出去,就是一片不一样的天空。数字化进程重塑传统生产链,汇聚成涪陵新制造的强劲势能。

在涪陵榨菜集团的生产车间里,一颗颗剥了皮的青菜头原料沿着传输带,陆续被送上数字化生产线,从原料到最终包装好的成品榨菜,中间不再有人工参与制作,“机器换人”提高质量效益。11条数字化生产线,平均一条生产线,一天能制作80吨成品榨菜,而以前靠人工制作,400多人一天也仅能制作30吨。这些数字化生产线还将进一步升级,涪陵榨菜集团将在今年底投用更加先进的智能化工厂。

在华晨鑫源汽车生产基地车间内,新车型的整个生产过程基本实现无人化,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等关键装备数控化率达到了88%,机器人成为生产的主力,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使得其生产的商用车销售实现逆势增长。

在大朗冶金新材料公司,6个冶炼车间内的自动化、智能化设备数量占比都超过98%,实现了矿热炉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温度等实时监控,异常情况自动报警,自动分析,自动调整参数,减少了设备故障,安全性大幅提升,产品品质得到保障,成为铁合金冶炼流程型行业智能化改造样本……

这些场景只是涪陵“智力转型”实施的一瞥,当地很多公司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创业无止境”的历史。结合涪陵实际推动传统工业的智能化改造,产业有基础,市场有需求,企业有意愿,更重要的是,政府还有作为。

涪陵坚持“点线面”结合,加快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数字化生产线,加快制造业升级步伐:“点”上抓单台设备改造、推动企业“机器换人”,“线”上抓生产线升级、装备成套自动化数字化生产线,这条中轴线,也构成了涪陵区智能制造的“龙骨”;“面”上抓系统集成、建设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提高生产的标准化、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大数据风云席卷,智能化浪潮涌动。目前,涪陵已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40个,创建市级智能工厂4个、数字化车间20个,数量居全市区县之首。力争到2020年重点工业企业关键数控化率达到55%,“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60。

虽然发展势头一路高歌,但机遇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而是属于勇于创新、永不自满者。涪陵深知,从“涪陵制造”加快走向“涪陵智造”,根在质量,核在创新。

创新的脚步一直未停歇。按照“一个重点企业一个研发平台,一个支柱产业多个研发中心”的工作思路,当地加快页岩气、中医药、榨菜、新材料等重点研发平台建设,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创新力度,加强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坚持以“发展新科技、培育新产业、打造新业态、构筑新动能”为主线,大力推动涪陵高新区建成产业创新中心、科技生态园区,创建为国家级高新区,力争到202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600亿元,R&D投入占比突破5%,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科技服务机构分别达到130家、80家、50家,让民族企业由“世界工厂”成为“世界品牌”。

补链成群:“实力转型”的涪陵探索

发展是一个内外全方位合作的过程,联以致强,合以致远,与产业发展相配套,离不开对外開放的引擎—引资和引智。

在加快新兴产业发展时,除了加强本土企业的培育外,涪陵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无中生有”“有中做强”最直接最有效的抓手,由过去的“招商引资”发展为“招商选资”,以“亩均论英雄”标尺严格项目准入。

涪陵紧扣产业集群抓招商。一条主线聚焦五大主导产业,围绕补链成群大力招商,突出发展以页岩气为主导的350亿级清洁能源产业,以榨菜、中医药、生物技术为主导的500亿级食品医药产业,以聚氨酯、聚酰胺为主导的650亿级新材料产业,以整车、船舶制造为主导的300亿级装备制造产业,以集成电路、云计算为主导的100亿级信息技术产业。

涪陵围绕龙头企业抓招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引领作用,目前页岩气百亿立方米产能大气田累计产气量突破200亿立方米,重庆华峰建成全球最大己二酸生产基地,太极集团藿香正气液单品销售突破10亿元,涪陵榨菜市场占有率全行业第一,“涪陵造”棕刚玉获评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我们依托这些龙头企业进一步挖掘存量潜力,发挥配套招商、以商招商作用,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涪陵依托三大国家级平台抓招商。该区当前正按照重庆涪陵综合保税区今年9月封关运行、国家高新区年内通过科技部考察、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走在前列目标,加大建设力度,这三大国家级平台将在进出口贸易、创新技术支撑、相关政策扶持等方面,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和竞争优势。

你发财,我发展。涪陵拿出“不压指标有目标,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劲头,发扬“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尝遍千辛万苦”的精神,既广邀天下宾客,又严把落地准入,精准招商,未来可期。

同时,涪陵还加快打造大通道、大物流。此前,货物到港口先进货场,再汽车转运,一上一下产生成本,这就带来“最后一公里”问题。依托长乌两江、三高三铁、龙头枢纽港,涪陵积极构建铁公水多式联运体系,去年以来,良好的开放条件吸引了万凯年产120万吨食品级PET高分子新材料、韵达西南电商物流基地、启迪科技城等一批优质项目落户,为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进一步奠定了基础。

同时优化存量,以工业企业提升“双百”行动为抓手,力争用3年时间,推动100户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升规、100户亿元级工业企业升级,积极培育一批产值10亿级、200亿级、100亿级骨干企业,努力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企业发展格局,力争到2021年,涪陵区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

“三百”行动:“魅力转型”的涪陵诚意

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是吸引力、竞争力,更是生产力,如果没有一个好的营商环境,那么建设重庆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就是一句空话。营商环境就像空气,空气清新才能吸引更多外资。

为此,涪陵持续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三百”行动,即“百名领导联系企业,百个科室对接企业,百项涉企问题化解”,并以此为契机,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困难,持之以恒支持企业发展,全力以赴营造更优发展环境。

试想,居家过日子,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那么,办企业搞经营,开张需要几件事?从注册登记到接电入网,再到跑贷款、买耗材,所涉及的事项更多,远远要比居家过日子复杂。

涪陵区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当好“月老”用情拴人留心,在要素保障上做“加法”。全面完成聚龙电力“四网”融合股权重组,依托聚龙电网政府定价、页岩气就地利用等优势,构建两张网并行供电、多气源同时供气格局,为企业产能释放提供充足的用电、用气保障,2018年通过优惠气、直供电方式为企业减负1.7亿元。

在减税降负上做“减法”。充分发挥助保贷、转贷应急周转金等资金池作用,累计为企业融资、转贷10.29亿元,节约成本近5000万元。全面清理涉企收费、建立收费清单,全面落实社保降费等减税降费、降本增效政策措施,全力帮助企业争取专项资金支持,今年1—6月已为企业降本减负约7亿元。减的是税费,稳的是预期,增的是信心,使涪陵区的招商引资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在优化服务上做“乘法”。实施“三百”行动,30名区领导、97名部门负责人与191家企业完成联系对接,走访企业1237户,排查梳理企业难题294个,处置化解225个。行政审批服务实现“四办”全覆盖,平均办理时限压缩三分之二。

随着“三百”行动的开展,涪陵区的重点内外资企业,都迎来了有關单位的上门走访服务。抓信息、抓签约、抓注册、抓开工、抓投产……这样的上门服务,又是一次摸清底数的精准动作,同时为企业送上了精准的关怀。

涪陵作为重庆市工业强区,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经济下行压力下,涪陵工业仍然逆势上扬,2018年,全区实现规上工业产值1516.9亿元,工业增加值率达到33.3%,更重要的是,发展质量向好,企业利润和税收都实现两位数增长。

图片/涪陵区委宣传部提供

猜你喜欢
涪陵榨菜数字化
涪陵:工业大区打开绿色新场景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数字化起舞
净利润现五年来首降涪陵榨菜提价战略能否继续有待观察
惊!茶叶蛋之后,我又“吃不起榨菜”了……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涪陵榨菜与二锅头
水中高考
我娘的榨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