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2019-09-10 07:22刘活凌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79期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可行性微课

刘活凌

【摘要】本文研究采用了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以及数据对比统计法等,选取小学5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途中跑”教学为例,对微课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目的是为促进小学体育教学课堂的创新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微课;小学体育教学;可行性

微课具有教学时间短、主题内容突出,以及呈现内容丰富、动作生动、形象并富有层次感等多项特点,对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的教学具有良好的辅助作用,是现阶段比较流行的教学辅助模式。虽然现阶段关于微课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应用的科研成果还并不多,但是微课的教学形式已经得到了不少使用者的认可和赞同,所以体育课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现代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挖掘,让课堂得到创新。下面是笔者对现阶段小学体育课堂的微课应用进行探讨和研究,旨在促进小学传统体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改革,以及引起大家对现代体育信息化教学的关注。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一,研究对象。本研究随机选取了我所在学校的五年级两个班的30个男学生进行参加实验研究,分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人。

第二,研究方法。一是文献资料法:根据本研究的需要,我在互联网、期刊网、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查阅了大量与微课有关的文献资料,通过整理筛选,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二是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的需求,我查阅了有关微课教学的资料和专业问卷设计书籍,经专家修改指导,最终设计出调查问卷;三是访谈法:我对我校的体育教师进行访谈记录,了解学校目前的体育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实际问题;四是实验法。本实验随机选取了我校5年级两个班级的男学生为测试样本。实验前,对两个班级的学生身体形态各项身体素质指标进行测试,实验结束后进行测评考核,由教师对两组学生进行统一测试;五是数理统计法。即运用EXCEL和SPSS等数理统计软件,对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为本研究提供可靠、真实的数据支撑。

二、微课在小学体育教学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1.微课教学与传统体育教学的比较优势

如表1所示,微课的教学模式虽然与传统教学模式有着较大的区别,但其也保持了教学的共性。首先,微课的课堂教学时间一般为6-10分钟左右,能让小学生在短暂的注意力集中下进行最有趣的学习。其次,微课教学的重难点可以与传统体育课堂教学的重难点一样呈现出来,让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到知识的内容和所要学习的精髓和要点,并且其制作的教学视频容易保存和重复使用。因此,微课教学在小学体育课堂的使用不仅可以促进传统体育课堂的创新,同时也有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2.体育教师对微课教学的了解和认识

根據表2和表3的数据统计,多数小学体育教师对于微课的知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基础,而且有不少教师认为微课视频的制作便捷,资源容易获取。通过访谈和了解到,在学校中,会进行微课制作的体育教师多为年轻教师。现阶段的小学体育教学任务不仅要帮助学生提升体质健康,同时也要提高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各种拓展。首先,体育与其它学科相比较,其地位还是处于较为边缘化,大多数学校对于体育学科的重视程度以及其所包含的隐形教育资源的认知还较为欠缺。其次,目前我国的体育教育还是处于传统僵化的教育模式,不少学校的体育教师对信息化教学已经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而且多数小学体育教师认为信息化体育教学与日常的体育课堂教学是不矛盾的,是可以相互进行和弥补的。因此,在小学体育课堂进行微课教学已经具有了可行性的基础。

3.实验结果与分析

根据以上表4数据统计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实验前并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同时通过一分钟仰卧起坐的测试,对两组学生的腰腹力量进行测试后得出,两组学生的腰腹力量也无显著差异(P>0.05),坐位体前屈的测试体现了学生的身体韧带的柔韧性以及全身肌肉的伸展性,反映了测试者的身体柔韧发展水平。由此可以证明,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学生之间的身体素质指标不具有显著的差异性,为本次实验的开展和研究奠定了良好的身体基础条件。

经过4个课时的训练和学习,根据以下表5的数据统计,实验组学生在动作姿态、身体的协调、学生对动作的理解程度以及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整体得分都要相对高于对照组。在这4个课时中,实验组在每个课堂中都渗透了微课教学展示,通过微课教学的辅助,提高了学生对动作的理解和建立运动表象,课堂的有效教学时间要比传统的教学之间有所增加,提高了学生的练习效率和对动作的思考。

第一,调查结论。经过调查和统计,现阶段的教师对于微课的认知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了解,并且大部分小学体育教师对于把微课融入教学中具有积极的态度和期待,因此,在小学体育微课教学已经具有了可行性的基础。通过实验后的统计分析,实验组学生在途中跑的整体考核成绩要优于对照组成绩,根据数据统计对比分析,由此可以得出有显著性差异(P<0.05)。事实证明,实验组的微课授课模式与传统组的授课模式在对学生途中跑的学习效果上,实验组的微课授课效果更为显著,由此,微课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具有推广的价值。

第二,建议。一是重视现代化的信息资源与传统体育课堂的结合,把微课教学与传统体育课堂模式相结合,让微课能够服务于学生和体育课堂,微课不仅能够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并且生动形象富有层次感,发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延伸了课堂的教学效果;二是建议教育有关部门要重视体育课堂与现代化微课信息技术的融合运用和推广,尝试对体育课堂的资源进行再开发以及创新,引导教师进行反思和对现阶段教学内容和手段进行优化,做到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教师教得更高效。

参考文献:

[1]樊雅琴,吴磊,孙东梅,等.微课应用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6,26(02):59-64.

[2]温川雪,周洪建.面向智能手机与Web平台的微课移动教学系统的设计[J].中国远程教育,2014(12):60-66.

猜你喜欢
小学体育教学可行性微课
IPTV 8K超高清建设可行性分析与建议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五家渠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可行性改造研究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短绳在体育教学中“一物多用”的具体案例分析
阻碍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基于创新角度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探究
浅谈如何实现小学体育教学的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