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义市蔬菜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措施

2019-09-10 07:22柴利粉
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露地产业化设施

柴利粉

一、蔬菜生产总体情况

巩义市地处豫西浅山丘陵区,2018年蔬菜播种面积0.17万hm2,其中设施蔬菜面积0.03万hm2;蔬菜总产量7.69万t,其中设施蔬菜产量1.98万t;蔬菜品种以大白菜、萝卜、番茄、豇豆、辣椒、黄瓜、菠菜等为主。

二、蔬菜销售情况

2018年2—5月,巩义市蔬菜

零售价格整体比2017年(同期)

略有下降。2018年6—12月,全市

蔬菜零售价格整体较2017年(同

期)基本持平。如中阳种植专业

合作社流转土地20多hm2,租

金650~700元/667 m2,2018年6月之前该合作社是巩义市最大的大棚蔬菜种植基地,后因位于湿地核心区,设施大棚全部拆除,目前合作社全部改种露地蔬菜,露地蔬菜与大棚蔬菜相比,利润减少一半以上。

三、存在的问题

(一)發展模式单一,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

巩义市设施大棚蔬菜种植面积减少后,大部分为露地蔬菜种植,主要生产应季常规蔬菜,这些种植户中年龄较大的往往存在小富即满的心理,种植模式单一,且由于本地市场缺口较大,按照常年经验种植,也能取得不错的经济收入,对于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发展设施农业或者引进新品种缺乏考虑。且本地蔬菜产品以原生产品为主,精深加工程度低,缺少附加值,导致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

(二)政策支持覆盖面较窄,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

近年来,巩义市虽然出台了设施农业奖补、脱贫贷、特色农业保险等惠农政策,但对蔬菜经营者的支持措施单一,受众面不广,上限额度对较大经营主体吸引力不大,且对露地蔬菜种植缺乏有力的支持举措,政策的引导激励作用发挥有限。镇村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缺少技术服务人才,培训农民难度大,技术服务工作跟不上,科学种菜技术、高效实用技术、标准化生产技术普及率低,制约了蔬菜产业的发展。

四、措施

(一)强化政策扶持引导作用

1.建立促进蔬菜产业发展的扶持激励机制。通过建立项目补助、以奖代补等机制,加大对全市蔬菜产业的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种植大户和菜农的扶持奖励力度,扩大政策扶持的覆盖面,提高农民种菜的积极性。

2.建立设施农业风险补偿机制。针对夏季、秋季多发大风、冰雹等自然灾害的实际情况,设立农业设施和农产品灾害保险,探索建立设施农业风险补偿机制,为菜农提供稳定增收的保障。

3.加强蔬菜种植技术培训。依托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加大对蔬菜种植户的培训力度,积极推广新农机、新农艺,提高菜农的种植管理水平,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蔬菜种植户,并通过外出参观学习等方式,引导农民认清发展蔬菜产业的有利形势,根据自身实际,进一步发展壮大蔬菜产业。

(二)培育壮大蔬菜产业化龙头企业

积极引导和鼓励蔬菜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规模化、标准化菜园建设,大力发展订单生产,引导企业和农户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推进蔬菜产业化经营、规模化生产,实现蔬菜产供销一体化。同时,在现有的专业生产基地,不断完善“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市场”“营销大户+

订单+农户”等经营模式,提升产业化经营的质量和效益。在分散的蔬菜种植区探索建立村民互助小组,实行自发合作的统一经营模式,把一家一户农民的劳动力、土地、技术、资金、交通工具整合起来,统筹利用,在小范围内实行生产互助、技术互补、设施统筹、销售统一,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

(三)强化区域蔬菜品牌建设

大力开展“三品一标”认定工作,引导蔬菜生产经营主体在产品品质上下功夫,努力提高蔬菜质量。同时,在产品宣传上做文章,积极组织经营主体参加省内外集中推介活动,提升巩义市蔬菜品牌的认知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打开高品质蔬菜市场。支持高端蔬菜生产经营主体瞄准郑州等外地较大市场,明确高端目标客户群,培育发展“从田间到厨房的直供直销”入户配送新业态。

(四)拓宽蔬菜产品销售渠道

以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为依托,以益农信息社为载体,做好全市蔬菜市场信息化建设。鼓励蔬菜经营主体引进“互联网+”经营模式,充分发挥各种线上平台的渠道优势,增大蔬菜销量。开展“农超对接”“农社对接”等,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流通成本,让新鲜蔬菜直接面对广大市民销售,解决千家万户小规模经营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实现市场需求量与农产品供给量的动态平衡。

猜你喜欢
露地产业化设施
我国氢能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经受市场考验,汉服步入产业化进程
绿色农产品露地黄瓜三大病虫害防治技术
杨梅种植的实践与研究
浅谈黑木耳露地袋栽生产技术
论国产青春片的青春消费与怀旧叙事
设施农业文摘
同步阅读理解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