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旱地小麦冻害发生原因及防御措施

2019-09-10 07:22李亚亚
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拔节期旱地麦苗

李亚亚

洛阳市位于豫西地区与东秦岭褶皱系,全年降雨量偏少,年均降雨量600 mm左右,且主要集中在夏季,时空分布不均。农业生产条件普遍较差,抗灾能力弱,历史上素有“十年九旱”之称,因此旱地小麦面积占比很大。近两年,洛阳市小麦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冻害问题,对产量也有一定影响。对此,农技人员结合洛阳特有的气候特点和生产条件,对旱地小麦冻害的发生特点进行研究,并提出了防御补救减损措施,旨在实现旱地小麦的高产稳产。

一、冻害发生类型

(一)越冬期冻害

当冬前日平均气温稳定在3 ℃时就意味着小麦进入了越冬期。越冬初期,小麦还未进入休眠阶段,没有经过抗寒锻炼,若遇到日平均气温崩塌式下降10 ℃左右时,一些弱苗就会经受不住寒冷而发生冻害。越冬期间,若遇到气候反常,小麦长时间经历低温也会遭受冻害;或者温度忽高忽低,小麦细胞产生冻融交替现象也会造成叶子干枯,失水死亡。

(二)返青拔节期冻害

当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3 ℃时,小麦就进入了返青期。返青期小麦逐渐进入旺盛生长阶段,细胞内糖分减少,不耐冻,若遇到寒流来袭,容易遭受冻害。到拔节阶段,小麦生长旺盛,开始孕穗,麦穗进入药隔分化——四分体形成阶段时对低温最敏感,此时若温度突然降低,小麦因遭受冻害常会出现哑巴穗、白穗和半截穗现象,造成大幅度减产。

二、冻害发生原因

(一)品种选用不当

小麦品种分为冬性、半冬性和春性3种。春性品种春化时间短而光照阶段较冬性和半冬性品种较长,有利于增加小穗数和小花数,从而形成大穗,在生产上很受农民群众欢迎。而洛陽冬季干冷、少雪,春性品种因冬前生长旺盛在越冬期就会容易遭受冻害。洛阳春季时常会有倒春寒现象,有些小麦虽然是半冬性品种,但是不耐倒春寒,也容易在拔节期遭受冻害。

(二)播种时间过早

考虑到洛阳的气候条件和小麦品种的特性,半冬性品种一般在10月中旬播种,春性品种在10月下旬播种。农民为了抢墒或者急于出去打工,不会考虑品种的适应性,往往早播,甚至在10月初就播种完毕,若冬前温度过高,就会造成麦苗旺长;一旦温度降低,就容易引起冻害、死苗,严重影响产量。

(三)整地施肥不当

有些农民为了图省事,往往整地粗放,播种时麦籽落土较深,出苗消耗胚乳养分,造成出苗瘦弱,抵抗低温的能力弱。常年旋耕,形成犁底层,田间土坷垃又较大,不利于麦苗根系下扎,麦苗根系不壮,冷空气易侵入土下,冻伤根系。一些农民采用撒播方式播种,麦苗根系入土过浅,分蘖节裸露地表,遇到气温骤降,易拉断麦根,冻伤分蘖。有些农民在播种时将氮肥一次性施入,氮肥营养过剩引起旺长,容易遭受冻害。缺肥地块的麦苗生长瘦弱,叶子发黄,不能积累足够的糖分抵御低温也易遭受冻害。

三、防御措施

为预防洛阳旱地小麦冻害发生,在品种选择上应慎重。一般来说,应选择偏冬性的半冬性品种,播种日期在10月中旬,若当年遇天气原因无法适时播种,晚播时才应适当考虑春性品种。播种前要重视整地工作,做到上虚下实,防止土壤板结或过湿,保证麦籽顺利出土,形成壮苗。条件允许,可以采用深开沟、浅覆土、入冬后再搂土盖麦的办法保证小麦播种深度。在小麦越冬期和拔节期,应密切关注天气预报,若低温寒流来临,应及时在田间灌水,调节地面小气候,提高地温。旱地麦田遭遇冻害后,可在天气转暖,降水量达10 mm时,每667 m2施尿素7.5 kg,提高地力,促进麦苗返青和分蘖,挽回损失。

猜你喜欢
拔节期旱地麦苗
红绣鞋
旱地出芦笋
甘谷县2020年山旱地马铃薯新品种引种对比试验报告
小麦新品种济麦262抗旱性研究
麦田欢歌
小雪花与麦苗儿
涝淹深度和时间影响杂交中稻产量
胃弱喝点麦苗汁
胃弱喝点麦苗汁
水稻拔节期的形态生理变化与高产栽培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