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集成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2019-09-10 07:22任党增
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麦田喷雾高产

任党增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生产在人民生活和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小麦平均单产有很大的提高,在诸多因素中,良种推广、科学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农业科技的普及应用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耕地面积的减少,推广小麦集成优质高产配套技术,对促进小麦生产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集约型管理转变,解决小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小麦单产水平,从而带动小麦生产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因地制宜,选用良种

科学选用良种,加之配套的栽培措施,能够起到趋利避害、增产增收的明显作用。选种应谨慎选择国审或省审适宜在当地的自然条件和栽培条件下,表现高产、稳产、综合抗性好,纯度、净度、发芽率等质量指标符合国家规定标准,正规审定过的优质品种。如果品种本身不具备高产潜力,或不适宜本地条件,即使种子质量再好也不可能获得高产;反之种性再好,种子质量差,同样也起不到增产作用。

二、精细整地

整地是小麦播前准备的主要技术环节。通过整地使麦田达到耕层深厚,土壤中水、肥、气、热状况协调,土壤松紧适度,保水、保肥能力强,地面平整,坷垃碎细,上虚下实,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符合小麦播种要求,为一播全苗、培育壮苗和促进小麦植株良好生长发育创造条件。总的原则是以机耕深翻或少免耕(旋耕)为基础,耙耱、镇压、起垄、开沟、做畦等作业相结合,正确掌握宜耕、易耙等作业时机,减少耕作费用和能源消耗,做到合理耕作,保证整地质量。对于连年只旋耕的地块,应使用大机器进行深翻,破除犁底层,然后再进行耙磨,破碎土块,疏松表土。为了提高土壤肥力,提倡秸秆还田,进行玉米秆还田的麦田,也可采用旋耕方法,但由于旋耕机的耕层浅,难以完全掩埋秸秆,所以应将玉米秸秆粉碎,尽量打细,旋耕2遍效果才好。无论是通过耕翻还是旋耕掩埋玉米秸秆,均应在播种前灌水造墒。也可在播种后立即浇蒙头水,这样,有利于小麦苗全、苗齐、苗壮。

三、科学配方施肥

应根据土壤养分测土化验结果,来确定氮肥、磷肥、钾肥、微肥的施肥比例,根据目标产量再确定使用推荐的肥料配方,在施肥方法上應改变以往一炮轰的施肥习惯,采取底肥、种肥、追肥分开施用,以适应小麦生长发育对养分的要求,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增加小麦产量。

四、提高麦播质量

(一)适期精播

小麦的适宜播期由品种种性决定。精播是高产、稳产低耗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好的栽培技术之一,所以要根据不同的品种来确定适播期和播种量。实施精播,播种过早,冬前旺长,甚至拔节,易造成冻害。播种过晚,冬前积温不足,分蘖少,不利于壮苗越冬,且穗分化时间短、穗粒数少、成熟晚,易造成青枯,千粒质量低。

(二)药剂拌种和土壤处理

1.药剂拌种。选用包衣种子是预防地下害虫和多种病害的关键措施。没有选用包衣种子的,要根据防治对象进行药剂拌种。预防黑穗病、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黑胚病等,每667 m2用2.5%适乐时,或2%立克秀10 g,对水150 g拌种10 kg,拌匀堆闷4 h,晾干后播种。预防地下害虫,可用杀虫剂加上述杀菌剂混合拌种,可达到病虫兼治的效果。

2.土壤处理。土壤处理既可杀死地下害虫,也可兼治小麦吸浆虫,以及在土壤中越冬的棉铃虫、小地老虎等害虫。每667 m2用3%辛硫磷3 kg,或5%特丁硫磷2 kg加细土25 kg拌匀后地表撒施,或犁后撒施耙平即可。

五、麦田化学除草

杂草和野燕麦是限制小麦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应切实加强防治。防治时间最好在冬前选择无风晴天进行,也可以在小麦起身拔节前施药防治。防治方法是一般麦田每667 m2用10%苯磺隆10 g+20%氯氟吡氧乙酸30 mL,或70%苯磺隆2 g,或10%苯磺隆10 g+10%苄嘧磺隆10 g,加水40 kg喷雾;对野燕麦较多的地块每667 m2用69%精噁唑禾草灵50~60 mL与阔叶除草剂混合加水喷雾防治。

六、适时冬灌

冬灌是小麦高产的重要措施,特别是对于实行精量半精量播种高产栽培麦田,冬灌是一项非常关键的技术。合理冬灌能够平抑地温,促蘖增根,预防春旱,起到冬来水春用的作用。从近年来的生产实践来看,冬灌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据调查,冬灌一般可使小麦产量增长10%左右,最高可增长25%。

七、小麦中后期管理

(一)中期麦田管理

1.中耕镇压、蹲节防倒。返青后亩群体数在65万穗以上的壮苗和旺苗田,深中耕约80 cm,控制春孽滋生,旺长田还应镇压。群体偏小的麦田,返青后浅中耕,促小蘖成穗。

2.科学追施攻穗肥。小麦拔节后基部节间定长、倒二叶露尖至展开前,配合灌溉每667 m2施尿素5~6 kg。底肥不足、群体较小的麦田,返青期每667 m2沟施或穴施碳铵10~15 kg,也可采用根外追肥,每667 m2用尿素2 kg、磷酸二氢钾200 g、喷施宝、微肥等补充营养。

3.合理灌溉。从拔节期到抽穗期,小麦生长时间不到全生育期的1/5,但耗水量却占总需水量的1/3,每日耗水量可达2 m3,尤其是孕穗期的土壤含水量对小麦穗粒数影响十分明显。所以,一般年份都应浇拔节水。浇水的适宜时间为拔节中期,配合倒二叶追肥效果更好。浇水时还要看天气变化,预计近期雨水较多可不浇水,霜冻前浇水则有防冻作用。

4.防治病虫害。返青期纹枯病病株率达15%时,每667 m2用12.5%烯唑醇20 g、5%井冈霉素水剂150~200 mL对水50~60 kg,对准茎基部喷雾防治。条锈病病叶率达2%,白粉病病叶率达10%时,用15%三唑酮500倍液、25%戊唑醇3000倍液,或每667 m2用12.5%烯唑醇2000倍液对水50 kg喷雾防治。冬春麦蜘蛛单行达200头/

30 cm以上时,每667 m2用1.8%阿维菌素2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500倍液喷雾防治,也可喷洒40%哒螨灵乳油2000~3000倍液,每667 m2用喷液量50 kg。吸浆虫蛹期防治,每667 m2用3%辛拌磷颗粒剂2 kg,或毒死蜱有效成分80~100 g,拌毒土20~30 kg于傍晚均匀撤施。

(二)后期麦田管理

从抽穗到成熟为小麦生育后期,管理的中心任务是养根、护叶、防早衰、增粒质量。高产田的后期长势长相为:亩成穗数达38万穗,穗层整齐无病虫害,倒一叶、倒二叶完好无损,成熟正常,穗大粒饱。

1.合理排灌。小麦生育后期如雨水较多,土壤水分饱和,根部缺氧,将影响根系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吸收。特别是雨后猛晴,易发生沤根造成青枯死亡。所以要及时清理排水系统,防止渍害。同时,如后期干旱,特别是灌浆初期遇到干旱时要合理灌溉,灌溉时要注意天气变化,避免在大风天气灌溉,避免灌后连阴雨造成渍害。

2.防治病虫害。在小麦生育后期的主要病虫害有吸浆虫、黏虫、麦穗蚜、麦田棉铃虫、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和叶枯病。 在小麦露脸、吸浆虫成虫出土盛期,每667 m2用2.5%阿维·高氯乳油1500倍液,或50%辛硫磷1500倍液于傍晚在田间喷雾防治2~3次。黏虫3龄前幼虫达到15头/m2时,用4.5%高效氯氰菊酯15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喷雾防治。小麦抽穗后,百穗蚜量500头以上时,用10%毗虫啉,或3%啶虫脒1500倍液喷雾防治。若小麦扬花期气温高于15 ℃,天气预报有连续3 d以上阴雨或大雾大露时,可在雨前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硫菌灵500倍液,42%甲硫苯醚800倍液,36%多·咪鲜1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赤霉病。如发生锈病、叶枯、白粉病的田块,用15%三唑酮500倍液、25%戊唑醇3000倍液,或每667 m2用12.5%烯唑醇2000倍液对水50 kg喷雾防治。

猜你喜欢
麦田喷雾高产
还原喷雾
我国育成高产高抗水稻新品系
怎样正确使用喷雾式化妆水
不关我的事
睡眠喷雾
别人做不到
玉米高产优质高效益简化栽培新技术
只有更好的
一直在努力
淮北地区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