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临床症状与防治对策

2019-09-10 21:04胡柱祺
畜牧兽医科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非洲猪瘟防治对策临床症状

摘要:非洲猪瘟是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性疾病,具有很高的致死率,对养猪造成的危害巨大,几乎任何年龄和品种的猪均可感染该变种病毒诱发疾病。我国将非洲猪瘟划归为一类重特大传染性疾病,是重点防控的外来疾病。自2018年8月,非洲猪瘟在我国各地快速传播蔓延造成的疫情严重,疫病防控压力大。因此需要高度重视该种疾病的诊断和防控,落实好相关疫病防疫管理工作,确保生猪健康生长。该文结合目前我国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压力巨大的现状,分析了非洲猪瘟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相应的防治措施,进一步防范非洲猪瘟的传播蔓延。

关键词:非洲猪瘟;临床症状;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2096-3637.2019.07.042

0 引言

近年,我国生猪养殖规模不断扩大,非洲猪瘟发病率呈现升高趋势。自2018年8月辽宁沈阳发生非洲猪瘟疫情,该种疫病在我国各个省份快速传播蔓延,造成的危害巨大,大量生猪被扑杀,严重威胁动物市场秩序安全。非洲猪瘟疫情防控不及时,会严重威胁生猪制品安全。2019年2月15日,湘西自治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向媒体核实,三全食品生产的一个批次的灌汤水饺被抽查出非洲猪瘟疫情,引起了社会恐慌。因此需要充分认识非洲猪瘟疫病的流行特点和具体临床表现,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让社会大众充分认识该种疫病只会传染猪,不会对人类身体健康造成危害。要充分相信国家和动物防疫部门能将非洲猪瘟疫情消灭。

1 流行特点 在对非洲猪瘟进行有效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该种疾病的传播流行没有典型的季节性,而且具有发病率高、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养殖场的致死率会由于感染毒株的不同表现出一定差异性。通常强力毒株感染会导致猪100%死亡。任何年龄和品种的猪均可以感染该种病毒,欧洲野猪、非洲野猪、美洲野猪都是非洲猪瘟的宿主和易感动物。其中非洲疣猪在非洲猪瘟病毒流行、维持和传播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患病猪、临床康复猪是养殖场的主要传染源,蜱虫是该种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病毒广泛存在于病死猪和患病猪的体液、组织、分泌物和排泄物中,通过污染饲料、圈舍、围栏、器具、衣物使得病毒传播感染。另外,吸血昆虫也可通过叮咬传播病毒。非洲中短距离传播主要是由于患病猪和健康猪接触或者吸血昆虫叮咬。长距离非洲猪瘟传播主要是由于引种不当,从疫区购进种猪所致。某一个地区一旦爆发非洲猪瘟,需要消耗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净化,并且很容易反复发生。

2 临床症状

临床上猪感染非洲猪瘟病毒后,症状和猪瘟的症状极为相似。强力毒株感染猪后,会造成急性死亡,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到41℃以上,发烧持续3-4d,白血球迅速下降到40%以下,通常在发病3-4d内死亡。猪采食停止,喜欢拥挤在一起,身体衰弱,在耳朵和腹肋部会出现红斑,濒临死亡后,脉搏和呼吸加速,呕吐,排出带有血液的稀便,眼角和鼻腔中流出脓性分泌物。亚急性患病时间通常在3-4周,高烧持续数天或呈现不规则的高烧。妊娠母猪常出现流产。慢性型由于症状较轻,不容易被确认,而且呈现病变的多样化,在几个月的时间内通常没有不良症状,只是发育不良或身体消瘦。慢性型患病猪是养殖场的主要传染源,部分患病猪会出现关节肿胀、跛行、皮肤溃疡和肺炎等症状。

3 防治措施

由于非洲猪瘟没有特效药物和针对性的疫苗,因此在生猪养殖产业发展中,应制定综合性的防控措施,做好疫病监测,强化动物免疫,落实责任,发挥各个职能部门的作用,避免非洲猪瘟疫情在本地区域发生。

3.1 加强排查监测工作

首先,按照《非洲猪瘟紧急排查工作方案》要求,加强对辖区内所有养猪场(户)、生猪交易市场、生猪屠宰场非洲猪瘟紧急排查力度,排查工作循环开展,特别是与苍溪接壤地区和交通要道周边地区要增加排查监测频次;其次,发动村级防疫员,加强对生猪养殖环节的巡查力度,特别是养殖密集区、屠宰场等地区要突出抓好引进生猪及其产品的疫情排查工作,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力争第一时间发现疫情;再次,要严格采样送检,在养殖、贩运和屠宰环节发现生猪不明原因死亡、脾脏肿大等情况的,要及时赴现场诊断采样,对疑似病例务必要迅速采样送广州市疫控中心检测,并按照《非洲猪瘟可疑情况应急处置指南》要求[1],做好前期相关工作;最后,要严格落实疫情报告和举报疫情核查制度,一旦发现异常,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上报,并采取有效措施,果断处置,严防疫情扩散蔓延。

3.2 加强检疫监管工作

各乡镇畜牧兽医站各官方兽医要严格按照《农业农村部关于规范生猪及生猪产品调运活动的通知》[2](农牧发[2018] 23号)和省非洲猪瘟防控调运规定(随时更新)的要求,强化生猪及其产品调运监管。要严格查证验物,内防外堵,切实做好对过往运载生猪及生猪产品车辆的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生猪和生猪产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置。对发现来白疫区的生猪和生猪产品,要立即采取隔离、防护措施,并按国家有关规定果断处置,严防疫情传人。

3.3 加强宣传工作

加大非洲猪瘟防治知识宣传普及力度,将《禁止使用餐厨剩余物饲喂生猪的承诺书》落实张贴到每一个养猪场(户)。要加强对生猪规模场(户)生物安全防控措施的落实,将《规模化养殖场(户)生物安全防控措施明白纸》落实张贴到每一养猪场(户)。各乡镇要加强源头治理,进一步规范餐厨废弃物收运管理,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动员社会各层面监督封堵餐厨废弃物流入养猪场(户),坚决阻断流向养殖环节。加强对生猪养殖、经营、屠宰、贩运等相关从业人员的宣传教育、培训指导,及时发布风险提示,严禁从高风险区调入生猪,增强自主防范意识,积极营造群防群控的良好局面。基层兽医人员加强非洲猪瘟防治技术学习,进一步提高突发疫情的鉴别诊断、早期报告和规范应对能力。

3.4 严格疫情处置,强化管理

各乡镇、村要成立应急小组,进一步健全应急机制,做好一切突发疫情的防控工作。一旦发现可疑疫情,第一时间抓好上报工作,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彻底拔除疫点,坚决防止疫情扩散蔓延。各乡镇政府组织相关人员对各村防控工作做好督查,对发现疫情不报告、不按程序报告、报告不及时或处理不力造成疫情扩散的,要依法依规严肃问责并纳入考核[3]。

3.5 切实强化“两场”生物安全水平

种猪场、规模养猪场是目前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重要环节,各镇街要切实做好“两场”防控工作,建立“两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责任制和官方兽医包联制度,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逐级压实责任,逐场摸清情况、制定工作方案、建立台账。要加强对辖区内“两场”的技术指导和防疫监督管理,做到逐场“面对面”检查,督促“两场”全面落实防疫主体责任,健全防疫制度,扎實落实清洗、消毒等防控措施,切实提高生物安全防护水平。

4 结束语

非洲猪瘟疫病是由非洲猪瘟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目前该种疾病还没有特效药物和特异性的疫苗。在感染病例中,感染程度和感染毒株、猪身体状况有很大联系。通常强力毒株致致死率高达100%,中等毒力的毒株致死率高达50%左右,低毒力的毒株只会表现出少数感染。从目前我国非洲猪瘟防疫情况分析,防控压力较大。因此需要动物防疫部门切实做好非洲猪瘟疫情监测,改善生猪养殖环境,提高对该种疫情的重视程度,早期谨慎引种,禁止从疫区引种,将非洲猪瘟防疫作为重点工作去抓。同时,还应做好市场的卫生监督执法工作。

参考文献

[l]胡向东,郭世娟.疫情对生猪市场价格影响研究:兼析非洲猪瘟对产业冲击及应对策略[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8(12):51-55

[2]王琴,赵启祖.加强生物安全措施是养猪场防控非洲猪瘟的关键[J].中国兽药杂志,2018,52(12):1-5.

[3]徐佳,郝晓芳,刘玲,等.2018年黑龙江省非洲猪瘟传播的关键风险要素分析与防控措施[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8(24):81-83

作者简介:胡柱祺(1984-),男,大学本科,兽医师,从事防疫工作。

猜你喜欢
非洲猪瘟防治对策临床症状
双汇遭遇“非洲猪瘟”
我国东北首现“非洲猪瘟”,食用患病猪肉会致死
猪科宿主对非洲猪瘟传播的作用比较
四川省非洲猪瘟抗体检测结果与分析
恙虫病60例临床分析
浅析露天煤矿开采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药物治疗临床分析